收藏 分销(赏)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参赛.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03562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参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参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参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参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参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课题 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重要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2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3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4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教材分析本单元出自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是一个抒情性散文单元。本单元选

2、编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都是散文名篇,作者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散文,应该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绘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应该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心得体会;对那些美妙的语段,应该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起点比较低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其实,初中时他们就读过朱自清的背影春等散文,对散文并不陌生,也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

3、泛读和初读上,他们都觉得散文很美、很“好看”,但“美”在哪里,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文学鉴赏能力尚待提高。学习本单元必须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景,所言之情。此外,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各篇文中的疑难字词。2、了解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过程与方法目标:1、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2、练习运用圈点批注法鉴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一点圈点批注,写下心得。3、对那些美妙的段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能力

4、。4、在阅读鉴赏中,加强积累整合能力的培养,逐步掌握写景状物的相关知识,能够仿照本单元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抒写自己的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荷塘月色的情景交融的美景中感悟朦胧之美,了解旧时代知识分子对现实的迷惘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2、体悟故都的秋中一个饱读中国传统诗书的文人对故都、对秋的真挚情怀;3、感悟囚绿记作者在文中传达出的对生命的丰富体验、对被囚生灵的怜悯、对国家被创受辱的义愤。课时课题 故都的秋(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3、让学生初步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文中情

5、与景的关系,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方法。难点: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特别的情怀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教师导学法、问题讨论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出示教学资料,板书展示文章脉络使用教材的构想由秋怀秋词对比阅读引入故都的秋的特点,紧扣对景的分析感受情的悲凉,体味作者对故都之秋特别而深沉的情怀,深入浅出理解情与景的关系。教学流程一、 以事例导入,点明学习重点。今天,我们要一起跟随郁达夫走进故都的秋。在此之前,先来分析一个事例,假如你今天心情明媚,出门遇故知,那么,当你坐在公园的长凳上听着耳边鸟鸣,你就会觉这鸣声婉转动听。换一种心境,假如你诸事不顺

6、,喝凉水都塞牙缝,那么再听到这鸟鸣就会顿觉烦躁。相同的景致不同的心情,那么写出来的景给他人的感受也会不同,这就叫做“景随情异”(板书)。可见,情与景的关系非常密切,弄清情与景的关系,也是我们今天学习故都的秋的一个重点。二、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故都秋的特点。下面我们先来看几首同样也是以秋为描写内容的诗歌:PPT展示材料材料一:孟郊秋怀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材料二:刘禹锡秋词(一) (二)自古逢秋悲寂寥, 山明水净夜来霜,我言秋日胜春朝。 数树深红出浅黄。晴空一鹤排云上, 试上高楼清入骨,便引诗情到碧霄

7、。 岂如春色嗾人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师生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分析孟郊秋怀一问:这是一首写秋天的诗,那么诗中都写到了哪些秋天的景呢?明确:诗中写到了月、露、风和梧桐。二问:这些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月冰,露冷,风寒(峭),梧桐枯,梧桐甚至是“声响如哀弹”,意思是秋天梧桐脱落,风吹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三问:那么,这样的秋天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明确:悲凉。、分析刘禹锡秋词(两首)一问:在这两首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明确:如“胜春朝”、“引诗情”、“山明水净”、“清如骨”等。二问:那么,这样的秋天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明确:这里的秋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能激发

8、人的诗情,甚至胜过春天。、比较一问:同样是写秋天,前者悲凉,后者清新,这是什么原因?明确: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也就是“情”决定了“景”的特点,即我们前面已提到的“景随情异”。二问:本文故都的秋也是写秋天,那么,这里的秋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是悲凉,还是清新?(要求学生对照上面两组诗,参考课文第一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明确:清、静、悲凉。比较接近于第一首诗。(教师强调“特别地”)(此环节意在通过对比鉴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景随情异”为后面学生理解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特别的感受打下基础)三、通过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感情底蕴。学生结合预习收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进行补

9、充。明确:、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写作背景从1921年到1933年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

10、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小结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底蕴,特别是“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

11、,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一句,明确指出了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感情特点。了解了作者感情的特点,将有助于下面我们对本文景物特点的分析,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情与景的关系。(此处资料的运用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四、由景入情,把握情与景的关系。一问: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那么文中集中描写故都秋景这一特点的是在哪些段落?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应段落明确:从三到十一自然段。二问:这些段落中写了哪些主要的景?学生圈点勾画明确:第段主要写了牵牛花,第段主要写了槐树,第段主要写了秋蝉,第10段主要写了秋雨,第11段主要写了果树。那么,作者在对

12、这些景具体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故都秋“清、静、悲凉” 的特点的呢?请同学们从秋色和秋声两个角度来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两名同学来诵读课文11段落,其他同学要眼耳手脑并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圈出文中体现秋天色彩的词语,二是标出传递声响的物名。先学生讨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秋色青天(蓝绿)蓝朵(蓝色)秋草(黄色)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探究:作者为什么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明确: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情。三问文中描写的诸多色彩的总的格调是什么?明确:冷色四问:面对这么多的冷色,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教师补充马

13、致远天净沙秋思学生交流感受明确:冷清。即课文中所概括的“清”的特点。五问: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呢?学生圈点勾画明确:有鸽飞声、秋蝉声、细雨声、人声。六问:古人有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天上景物记中说“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本文中写到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为什么呢?学生讨论,明确:这即是衬托的手法,以静衬动,以有声衬无声。文中所写到的声音,都是细小的声音,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说明这个地方寂静。请学生再举例说明探究

14、:雨后话秋“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这是为什么?学生“学舌”感受意味明确: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七问: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飘零者,身处在如此寂寥清冷的秋天,心里会有什么感受?明确:孤独、痛苦。八问:对,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越清静越孤独也就越痛苦。如果你处在这样冷清的秋色和寂静的秋天,你心里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换位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悲凉。这便是故都的秋味。九问:故都的秋即使在作者那个时代,也有明艳之色,也有繁闹的景象,例如那暖色的香山红叶,游人如织的颐和园,可作者为何避而不写,偏偏对它的“特别地”“清”“静”“悲凉”情有独钟,甚至不惜折损寿命?教师补充资

15、料:郁达夫,3岁丧父,17岁随兄长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耻辱的十年。这也影响了他的个性。在个人性格反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学方面,他喜欢“静”的文学,写的也是“如水的文学”。 另外,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生活的愁苦和哀痛。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讨论交流,进一步体味郁达夫的情怀,理解情与景的关系教师点拨:从秋怀和秋词的对比阅读中理解教师明确:“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由背景材料可知,白色恐怖使作者心境不好,产生冷落和孤独之感,所以喜好冷色,总想找宁静处,“躲进小楼成一统”,从其经历可以感受到作者描写心中的

16、“悲凉”已不只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情与景的密切关系。而这也正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此环节通过分析景的特点把握情的底蕴,理解情与景的关系)五、分析文章结构以上分析的是11自然段,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段落写什么。学生标注段落,明确内容一问: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明确:和自然段,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二问:作者是抓住江南秋天什么特点衬托故都的秋?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学生抓关键词句,交流明确:分别抓住其“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在结构

17、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三问:从这篇文章结构来看,和自然段相呼应,那么和自然段是否有呼应?学生再次体会作者对故都秋情怀明确:第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都是抒发情感,“向往”是在去故都之前,“眷恋”是在离开故都之时,实质一样。所以结构上也形成呼应。四问:最后来看第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议论,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深味”非在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突出故都之秋。而情景理交融,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从对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的分析掌握多种手法的运用对表达主题的作用,进一步理解

18、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六、小结全文文贵创新,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在不少人面对众多的咏秋佳作望而生畏,欲写止笔时,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为咏秋佳作增添了新篇章。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对故都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本文正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文章也正如郁达夫所说“要把情感渗入到景物描绘中去,使读者几乎不能辨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六、能力迁移训练(当堂达标检测)练习:以夏天的景为描写的内容,借景抒发欢乐或苦

19、闷的心情,但不能直抒胸臆,试着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字数要在200字左右。教师抽阅,将写得好的实物投影给大家分享。 附: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清、静、悲凉景由情生 融情于景秋色 秋声 秋味教学反思故都的秋没有传统的带有“秋”色的标记的套语,而是通过平凡的语句抒写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传递出郁达夫独特的秋味、秋意、秋情。课堂互动比较好,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景体察情,理解文学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目标按预期达成。但可能因为文中秋景“平凡”甚至琐碎,加之郁达夫所写秋景极富“北京味儿”,所以学生未有感同身受,并不能真正走进“故都的秋”。如何让让学生真正走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去,作为教师,又该如何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是我亟待解决的难题,还需在实践中摸索。教师简介 马嵘,中教二级,太原市五十七中。教学具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关注学生的真实水平。课堂教学多设想学生的接受能力,感受能力,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注重因材施教。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注重营造平等、协作、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简朴、真是的教学情境中获得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