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教好儿童画.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25482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教好儿童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教好儿童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如何教好儿童画 美术作为一种开发幼儿智力及潜能,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及家长的关注。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许多家长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往往会走入一种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分强调幼儿美术的技能技巧   有的家长因孩子画的不圆、不方、不正而懊恼,这实际是不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由于得不到认可,孩子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最终造成儿童的片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现象,还应转变这种不科学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少儿学美术,技巧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达到美术教育目标的手段,幼儿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世界而非“拨苗助长”,使幼儿过早掌握“一技之长”。   二、片面地认为幼儿美术就是绘画   许多家长认为:绘画就是美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幼儿美术活动除了绘画之外还包括泥工、纸工等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它们和绘画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   泥工对孩子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喜欢玩泥土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   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脑的撕纸、折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对此,家长不应持否定或冷淡的态度,而是要结合幼儿园的美术活动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以培养孩子学会运用多种美术活动表现事物的能力。   三、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   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画的小猫真像”,“您怎么跟教师画得不一样呢?”看你画得圆不圆,方不方的!”“好好的纸不画画,折折撕撕干啥?”……,如果以这标准来衡量孩子,在指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就会犯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画时,有的为了让孩子画像一只猫,会让孩子子画十遍,二十遍乃至更多遍,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画的“不像”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画笔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的作品完成了,但由于孩子未能真正获得练习的机会,不能亲自感受欣赏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却了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替代者、挑剔者。   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比如画“水果树”,成人的理解是长满菜果或梨子的树,而孩子则会把它想象为结满各式水果,如香蕉、葡萄、梨、桃甚至西瓜的“百果树”。因此,家长在评价孩子作品时,不能用近大远小、遮盖等透视原理去要求。对孩子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就是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色彩鲜艳、搭配自然;充满童趣,作画大胆,画面丰满富有个性。   在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吕,还要注意孩子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美是一种体验,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情感的培养,个性的陶冶,甚至对其整体素质的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通过引导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美术作品欣赏,对美的事物的欣赏,使幼儿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   总之,家长应走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美术教育,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