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导入新课 我们接受了父母的爱,也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有很多方面我们还不够了解。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活动十:假如我来做父母 1、以教材第 14 页所示情境为例,让学生演一演。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有回家,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 2、学生结合类似事例进行分析。 如为了把好吃的东西让给孩子吃,故意说自己不爱吃;孩子做错了事,父母生气等。通过转换角色表演和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心。 活动十一:我和爸爸妈妈谈心 1、在班里设置“悄悄话”信箱,让学生通过信箱,提出对爸爸、妈妈某些行为的困惑,说出心中真实的话。
2、2、围绕同学们的困惑与烦恼,先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父母会这样做?如,父母可能希望子女将来有出自,或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强迫子女课外学更多的东西;父母可能由于工作忙而忽视了子女的要求和愿望;父母可能心情不好,把火气发在子女身上。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让父母了解自己心情的好办法,回家试着做一做。 4、开个小小谈心会,请家长代表到班里来,实话实说,看看我们上怎么想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想的。 活动十二 不做“小麻烦” 1、围绕教材中的两个情境,议议这样会给父母添什么麻烦。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家庭生活找一找,还有哪些时候容易给父母添麻烦。并进一步讨论:怎样尽量少给父母或家人添麻烦。 3、引导学生想到了就要做到,在平时生活中多为父母着想。 作业:活动十二 我的小采访 1、根据教材设置的调查表,采访自己的家里人。 2、在活动前,可根据平时对爸爸妈妈或家里其他人的了解,设想一下被采访者会给出怎样的答案。然后,再让本人填,看看与你设想的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