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碳同素异形体》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23856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同素异形体》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碳同素异形体》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2 碳 同素异形体 一、设计思想 碳与同素异形体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且知识点多而杂,由于学生知识结构与经验的限制,不能系统地研究。因此,教学设计时,重点是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结合学生不熟悉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的动力,再通过比较、归纳帮助学生把多而杂的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学习比较、归纳、整理化学知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主要用途; (2)知道同素异形现象、同素异形体概念; (3)知道木炭、活性炭等无定形碳的吸附性与用途; (4)理解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初步形成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科思想方法;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 初步认识共性、个性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金刚石、石墨、C60、木炭、活性炭的学习,体验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感悟化学的魅力; (2)通过木炭、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实验,体验生活与环保离不开化学,增强环保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木炭(活性炭)吸附性与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同素异形体概念、碳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用品 药品:炭粉、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红墨水、木炭、二氧化氮等 仪器:大试管、铁架台、酒精喷灯、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集气瓶等 媒体: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投影】 晶莹璀灿的金刚石、电池中石墨电极、防毒面具中的活性炭、碳纳米管(C60)、高炉炼铁(焦碳)等图片,以及铅笔来历的资料。 【讲述】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观看】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碳 同素异形体 【板书】 4.2 碳 一、碳 同素异形体 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出示】 石墨电极、2B铅笔芯、木炭、活性炭、金刚石玻璃切割刀等物品 【演示实验】 石墨、活性炭、金刚石的性质与用途 1.用金刚石切割刀,切割玻璃; 2.用小刀削一些2B铅笔芯,用手触摸铅笔芯; 3.用2B铅笔芯串联一个电路,观察电灯是否发光; 4.在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加活性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提问】 石墨、活性炭、金刚石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阅读】 让学生带着下面二个问题,阅读课本P105-107金刚石和石墨等物质性质、用途 1.金刚石和石墨等物质具体有那些物理性质?又有那些用途?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异? 【小结】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比较: 名称 金刚石 石墨 C60 外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晶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的固体。 有滑腻感, 分子形似足球状。有金属光泽。 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良好 几乎不导电 硬度 天然物中最硬物质 质软 质脆 导热性 很差 良好 很差 用途 钻头、刻刀、装饰品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 制备新材料医学应用 【讲解】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种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现象叫做同素异形现象。金刚石、石墨、C6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氧气与臭氧,白磷与红磷也是互为同素异形体。 【板书】 2.同素异形体 【讲解】 在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中,还有一类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交待:“炭”与“碳”的不同写法) “碳”是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为C。常在书写碳元素的单质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名称时使用。如碳元素、碳-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氢化合物等。“炭”仅在书写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的名称时使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下面着重介绍木炭吸附作用。 【演示实验】 把木炭放入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塞好塞子,摇动片刻,观察现象。再加热锥形瓶。 【提问】 实验现象说明什么?可得出结论? 【小结】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板书】 3.木炭、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参与实验并观察】 金刚石切割刀切开了玻璃 铅笔芯粉末有腻滑感 铅笔芯可导电 红墨水变无色 【思考、讨论】 石墨、活性炭、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他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用途也不同。 【阅读、思考、交流】 石墨,金刚石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由于他们的结构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同。 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石墨可导电,可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C60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制碳纳米管等。 【观察、交流】 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放入木炭:红棕色褪去,再加热锥形瓶。红棕色气体NO2又重出现, 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锻炼阅读、归纳能力 通过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性质、用途的认识,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通过实验了解木炭的吸附作用和用途,感受化学的魅力 碳的化学性质 【过度】 上述我们主要讨论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下面我们以木炭为例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通常条件下碳是稳定的。 【讲解】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如我国古代用墨(主要成分是碳)写的字、绘的画、历经数千年却不褪色,说明了碳的什么性质呢?说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碳还是可以发生反应的。如: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2.可燃性 【提问】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 碳具有可燃性,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生成的产物不同。氧气充足时,木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如氧气不足时,则会生成一氧化碳。 【讲述】 木炭还有还原性,这在我国古代的金属冶炼就已经广泛使用。 【演示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 装置图教材P108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操作及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实质。 【板书】 3.还原性:C+CuO高温Cu+CO2 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讲解】 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碳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碳是还原剂。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成铜,是氧化剂。因此,上述反应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 氧化剂、提供氧、还原反应 还原剂、夺取氧、氧化反应 【练习】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写出焦炭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中哪种物质是氧化剂?哪种物质是还原剂? 【小结】 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联系事例】 列举生活中的事例,领会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练习】 C + O2 CO2 2C + O2 2CO 【观察、交流】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分析并回答: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碳具有 性。 2C+Fe3O4高温3Fe+2CO2↑ 通过事例认识碳的稳定性 理解条件对物质所发生的变化的影响 训练观察能力,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 应用氧化、还原知识 总结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2. 主要板书 4.2 碳 一、碳 同素异形体 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同素异形体 3.木炭、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通常条件下碳是稳定的 2.可燃性 C+O2 CO2 2C+O2 2CO 3.还原性 C+CuO高温Cu+CO2 氧化剂、提供氧、还原反应 还原剂、夺取氧、氧化反应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资料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通过简单的实验、阅读教材内容、讨论、交流,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又锻炼阅读、分析、归纳能力,还体验了化学化学的魅力。 教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使用碳单质的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同时配适当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操作及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实质,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帮助形式建立新的概念,这样由学生的经验出发,层层推进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