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 槐乡的孩子
预案:
预习目标:
1、回顾前三课课文,再与第四课进行比较。
2、认真读课文,完成预案的内容。
预习内容:
一、请你仔细的观察1、2、3课,你能发现第4课和前面课文的不同之处吗?想一想,说一说。
二、基础知识大考堂。
1、知识链接: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2、我在课文中发现了两个多音字,我能把它区分开
磨( )刀 石磨( ) 塞 ( )着 堵塞( )
3、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好用一句话概括。)
4、读了课文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 跟我学:
(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
(这个句子写得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女孩辫子的样子,生动形象)
(2)有的女孩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这句话写得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导案: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导学过程:
备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
2、检测预案的内容。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 作业:
1、 完成练习册。
五、 板书:
4* 槐乡的孩子
教师随机板书
通过教师的导入,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题,达到点睛的作用。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自读课文,要求学生从自读中有所感悟。
先认识槐花,进而了解天气,再将前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领悟课文的中心。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也让学生体会到分工协作的快乐。
课文基本已经讲完,通过学生的自己领悟,让学生的思维和对于课文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
练案:
1、比一比,再组词
槐( ) 篮( ) 辨( ) 梢( )
愧( ) 蓝( ) 辫( ) 稍( )
2、照样子,写句子。
(1)他们一点也不惹人注意。
惹人注意:
(2)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满载而归:
3、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鸭子 ( )的歌声 ( )的孩子
( )着水葫芦 ( )着干粮 ( )着槐米 ( )着儿歌
(1) 通过观察,第一组填的都是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特征,他们是( )词。
(2) 第二组都是和动作有关系,他们是( )词。
4、槐乡的孩子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其中最吸引我们的品质就是热爱劳动,平时你帮过爸爸妈妈做过什么呢?是怎么做的,尝试着用两三句话写一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