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与小说教学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doc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672299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与小说教学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与小说教学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与小说教学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与小说教学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与小说教学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与小说教学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据笔者观察,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混淆了文体特征,致使学生阅读不知从何下手,造成了教学的低效、重复。生命化的课堂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领悟新知识。所以,在不同文体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抓住文体特征,抓住作品的核心价值,抓住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充满活力的。 散文的写实绝不是客观的写实,而是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之下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所思。如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是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是其心灵中独有的镜像,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人所未见过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儿时迅哥眼里、多年后作者心里的长妈妈。

2、散文的文体特征是“贵在有我”。所以,品读散文就是要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感悟、经验和情感。 小说是虚构的产物,小说家的一个基本目标是通过讲述故事来刻画鲜明、独特的人物,而人物形象的思想容量和艺术水平,则直接决定着作品的价值,决定着小说创作的成败,是作品价值的集中体现。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通过曲折的情节、离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在迷失与探求中逐渐找到自我的乔峰,这个臻于完美的艺术形象带给了我们关于人性、情感、现实和社会的很多震撼与思考。因此,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思想内涵和美学特征,就成为小说文本解读的一个中心环节。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如何区别对待散文与小说呢?下面我就用两个

3、“真实课例”分别从内容确定和语言处理两个角度来具体说明。 【真实课例一】 我以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孔乙己为例,通过教学流程比较散文与小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藤野先生教学流程 预习环节: 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思考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评价呢? 展示环节: 以学生提交的问题为切入点:伟大是指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他为什么说藤野先生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 教师引导思路: 请同学们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作者为什么对藤野先生会有“伟大”这样的评价。 1.了解两人的相识相处,初步感知“伟大”。 2.探究作者与藤野先生相

4、识、交往的背景,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进一步感知“伟大”。 评析:通过上述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主观情感流淌的过程,能够感受到他在异国他乡备受欺辱,而又自尊自爱,有着强烈爱国心的情怀。在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的境况下,作者对给予他无微不至帮助的藤野先生定会难以忘怀。 散文教学的关键是找到文中表现“情思”的句子,在本文中即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以此为切入点品读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涵的独特感悟、经验和情感,即他为什么对藤野先生会有这样的评价,是教授本文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散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在引导学生解读这篇散文时,我给学生介绍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

5、、人生经历,即知人论世;还给学生介绍鲁迅的相关作品,即借助“互文”。这样,学生对鲁迅先生在日本期间思想感情的变化就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很好地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对藤野先生有“伟大”这样的评价。 孔乙己教学流程 预习环节: 教师提出问题:鲁迅为什么在上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孔乙己,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也许会找到答案。现在请同学们采用做批注的阅读方式来自由阅读文章。 展示环节: 以学生提交的问题为切入点: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为什么既是“大约”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该怎么理解? 教师引导思路: 先品味孔乙己的自身悲剧:这篇小说

6、起初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他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从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进行比较思考。 其次品味社会悲剧:孔庆东教授谈到孔乙己时说,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是“孔乙己在场的时候使人们这么快活,但是孔乙己不在的时候,大家便也这么过”。哪位同学能解答一下孔教授这样说的理由。 最后感悟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理解本文的深刻主题。 评析:通过上述的教学,学生了解到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孔乙己有自身性格的缺陷,但更多的是社会造就了他悲剧的性格,从而导致了他悲剧的命运。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人写出了一个社会,写出了他的呐喊声,希望冷漠麻木的国民能够

7、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 本文的核心问题即是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而人物又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掌柜的、酒客、小伙计、丁举人这些人物来感知孔乙己生存的社会环境,再引导学生联系政治、历史学科中学到的封建等级、科举制度来综合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人物,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真实课例二】 下面我呈现两个课堂片段来阐述散文与小说教学时处理语言的差异。 谈生命教学流程 语言积累环节: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你记住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如果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就更好了。 生1:我喜欢“我不敢说生命是什

8、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句。因为“生命是什么”是下定义的方法,而“生命像什么”则是比喻的说法。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下定义,而用比喻却很生动。 师:喜欢的理由很充分,这个同学为我们开了个好头,我们继续。 生2:我喜欢“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多么黑暗”一句,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手法,很有气势。 生3:我喜欢“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一句写出了人生要有奋斗的精神。 师:好,这也是作者生命观的最直接表达,让我们集体放声朗读这一段,感受作者激昂、达观的人生态度。 评析:散文的语言是最本色、优美的,也是最适合学生揣摩与学习

9、的。因此,要高度重视语言品析,把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与语言的赏析紧密结合,理解作者如何把自己独特的情思蕴涵在字里行间,进而理解全文的主旨。教学中需要用诵读去品味高度个人化的言说方式。对文中富含哲理的美词、美句和美段,要引导学生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以至熟读成诵,成为自己的语言。 孔乙己教学流程 第十段品读: 师:“哦”读几声? 生1:该读四声,因为掌柜的态度是冷漠 生2:该读二声,从后文看,掌柜的追问“后来怎么样”“打折了怎样呢”,可见他是好奇的,想知道究竟。 生3:也不是太好奇,因为后来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师:我觉得这里该读四声,结合全文看是通过掌柜的行为写人与人之

10、间的冷漠。 师:“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重音在哪里? 生:发昏、丁举人、他。 师:对。表明别人家的东西还可偷,“他”家是不能偷的,因为丁举人权势赫赫,凶恶残酷。偷他家是“发昏”这一段特别适合分角色朗读,甚至适合表演。姜家兴、张鸿鹏给同学们表演,可以吗? 姜家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张鸿鹏:“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师:不行,你得“嗞儿”装作喝一口酒,再喷一口酒气,然后再说话。 张鸿鹏:“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评析:小说“形象大于思想”,思想包孕在人物行为中。品味作者刻画人物的传神之语,能够帮助学生很好

11、地理解作品;品味、推敲、斟酌语言的准确生动性,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言语领悟能力。对于小说语言的揣摩更多地采用学生的自读自悟,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 【学生体会】 鞠家兴:在老师引导我们掌握散文与小说这两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后,我觉得我能够抓住不同文体的阅读重点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清楚深刻了。藤野先生的核心问题是我为什么对藤野先生有“伟大”这样的评价,分析的角度是“我”眼里的藤野先生,我由此了解到一位人格高尚的藤野先生和一位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鲁迅先生。孔乙己的核心问题是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人生结局怎样,以及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并由孔乙己这个形象认识了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

12、宋宣霖:从小到大我们一直习惯老师讲一点,我们就“吞”一点。而现在老师把学习时间交给了我们,更多是引导我们怎样阅读作品,教给我们阅读不同体裁文章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圈圈画画,写出感受。这样一来,进行课堂展示时,话语权不再是在少数优秀学生手中,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容易获得成就感。 【注意问题】 散文与小说是两种最为常见的文学样式,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授时,一定要根据文体特征确立教学的侧重点,此外,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找准解读文本的切入点 散文的“情思”是感性形象与理性思考的结合,具体落实于形象、感悟、语言之中,其中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散文教学的切入点。有的

13、散文可以直接切入感悟,如生命生命;有的必须从形象开始,如那树;有的要从语言入手,如朱自清的春。 另外,线索往往是散文中不可或缺的行文手段,也是读者进行整体把握并深入领会作者情思的一个途径。例如教阿长与山海经,可以抓住我对阿长情感变化这一线索展开。 而小说是叙述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以此来反映现实生活。所以解读小说的切入点就是从把握小说人物入手。如通过对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解读,学生可以了解法国当时的社会状况;通过对鲁迅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的解读,学生可以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状况。 2.把握解读文本的方法 郁达夫说过:“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

14、,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传的色彩。”因此,知人论世和借助互文是解读散文的两种重要方法。如在解读生命生命时,应该结合杏林子特殊的身世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杏林子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前后有何改变,由此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非要写这篇文章不可的,那是心灵的自我救赎,自我解脱,自我升华。这样课堂就有了厚度。 当我们把解读小说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就成为解读人物的主要依据。尽管小说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是社会环境。因此,在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复杂因素。如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封建迷信问题;既有男女不平

15、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落后问题。因此,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中,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时,要充分考虑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思潮和人情风貌等,从而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捕捉有关背景,或者直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人物,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如变色龙,主题沉重而尖锐。在解读这篇小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的“可憎”行为产生的原因,认识“变色龙”诞生的土壤,将人物放大到社会环境中去分析,了解他除了“可憎”之外,更有“可笑”“可怜”“可悲”的一面,并进一步思考他的现实意义,认识到该小说之所以长久不衰,在于突破了时代、阶级、民族的界限,揭示了专制主义对人性的扭曲。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也会慢慢变得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