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小老师”南宁市横县横州镇中心学校 谢海玲一、 导语前几天,我和三年级学生一起学习分数的简单应用(例2),备课时,我一看例题“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心里马上咯噔一下,这不是以前六年级上册才学的内容吗?在我的记忆里,学生是学会倒数和约分的前提下才学习这个内容的,怎么就编排在三年级里呢?我再认真的进行分析,才发现编者是根据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结合去理解掌握解题方法的,但我还是想:学生容易理解吗?会很快地掌握解题方法吗?怎样教学生才能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我为了准备好这一节课,认真地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
2、了梳理,精心地进行了备课。二、案例描述上课时,我一走进教室,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目光,我马上灵机一动,实地取材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今天下午进行的大课间活动,我们跳大绳,老师准备把我们班50位同学平均分成5组,每组占全班总数的几分之几?有多少人?学生:1/5,有10人。老师:3个组又占全班总数的几分之几?有多少人?学生:3/5,有30人。接着课件出示涂色的占总数的( )分之( ),有( )个。在学生回答后出示例题。老师: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老师:从题目里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老师:题目问题要求我们求什么?学生: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老师:
3、怎么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能通过画图找出答案吗?(学生独立作图)老师:我们把12名学生看作是什么?学生:一个整体,单位“1”,老师:平均分成多少份?请在图上标明,并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涂色,表示男生和女生人数。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展示: 1/3 2/3 4人 8人老师:你能向大家说一说你画的这幅图的意思吗?学生:我用12个表示12个学生,平均分成3份,红色表示女生有4人,蓝色表示男生有8人。老师: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说法吗?学生:同意。老师:那么怎样用算式计算出女生4人,男生8人呢?(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哪一组派出代表说一说?组一:123=4(人)。老师:为什么除以3?组一:因为1/3是女生,说明
4、把12人平均分成3份,1份是女生。老师:其他同学认为呢?学生:正确,这种方法很容易理解。老师:那么男生有8人又怎样列式计算呢?哪一组的代表来说一说?组二:24=8(人)。老师:为什么?组二:因为男生是2/3,说明男生也是平均分成3份,2份是男生,所以只要用2乘以4就可以了。(全体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说:“对,就是这样计算的”,接着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计算男生的人数,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老师:是吗?那你们组怎么列式计算?学生:12-4=8(人)。老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组说的对不对?学生:对。因为一共有12人,女生有4人,那么剩下的就是男生8人。老师:很好,同学们都很爱开动脑筋,刚才这几位同学
5、说的内容,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你们学会了没有?还需要老师继续讲解吗?学生:不需要了,我们已经会了。接下来的巩固练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解答。三、案例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是帮助三年级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课,又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进行应用的铺垫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正确处理好教材显得尤为重要。(一)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对这节课的处理,可以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如果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可以由教师直接对例题进行讲解,从出示例题入手,一步一步带领学生读题目、分析已知条件、了解问题所求、直接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这样组
6、织教学,教师备课既省时省力,授课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展开,教师也很容易完成教的任务,但结果就是教师包办代替过多,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课堂效率不见得取得最优化。我组织这节课的教学,从备课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但备好教材,还注意充分关注学生,每一步的教学活动都倡导学生的主体参与,课前备好学生;在课堂上,我主动融入学生当中,组织教学主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共同探索中解决问题。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知识的积累在学生的脑中记忆深刻。
7、(二)智慧导学,突破难点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跳出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解决分数的应用问题。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做了相应的准备:一是注意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性,在开课时对导入作了调整,实地取材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从身边的事学起,从生活的事学起,增强数学的形象性,便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二是对学习的新内容作充分的铺垫,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新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导入进入主题后,再安排一个常用的图形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加强感知,进行知识的再现和储备,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三是进入新例题环节,我不是让学生直接按照例题的问题寻找计算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来直观的寻找解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加以实践,通过实践找出解题的计算方法。(三)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进行学习对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多种科学的解题方法,如果教师不实施放手,学生可能不会从学习中领悟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我通过放手让学生去自己进行探索,学生找出了多种正确的解题方法,这对学生巩固和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也对培养学生灵活解题,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2014年12月16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