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十一课声声慢教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21928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一课声声慢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十一课声声慢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十一课声声慢教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有效先学 自主探究 积极合作 踊跃展示 总结反思 自我拓展 实验中学导学案第二十一课 声声慢【学习目标】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教材助读】(一)填空题:1李清照,号_,宋代_派著名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_。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_。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二)简答题:1声声慢一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怎样的处境与心情? 2这首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 3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预习反馈(用实物投影仪抽取部

2、分学生的导学案【教材助读】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并请学生进行点评,教师作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点拨纠错)(一)填空题:1易安居士;婉约 2漱玉词3叠字 4凄凄惨惨戚戚 5点点滴滴(二)简答题: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凄惨心情。2这首词通过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来渲染愁情。3从动作与神态、环境感受和心境意绪等方面抒写作者凄惨心情。起到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作用,在结构上统领全词,构成全词的骨架。【课堂探究】学生活动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唱,如果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运用叠词的作用:增

3、强音乐美,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增强感情,把女词人空虚、凄清、伤感、愁惨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学生活动2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在传统诗歌中有何代表意义?回忆以前所学的诗歌,看看作者如何体现愁?1“三杯两盏淡酒”列出有关“酒”诗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2“怎敌他晚来风急” 列出有关“秋风”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回。秋风秋雨愁煞人。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列出有关“雁”诗句:云中谁寄锦书

4、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不是残英铺地。“憔悴损”是指诗人自己因忧伤而憔悴,而不是菊花凋零。由于自己心情不好,无心赏花,虽值菊花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列出有关“细雨”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6“

5、梧桐”意象列出有关“细雨”诗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得出结论:梧桐表现愁情,以及凄寒孤寂之感老师点拨: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小结: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当堂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清平乐 李清照年年

6、雪里,常插梅花醉。若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1这首诗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感受?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答案: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词人晚年没有心事赏梅。2例如:采用了对比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受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衬托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园之忧)【课堂总结】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不像当年那样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 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问题拓展】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词作家表现“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