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案例中班科学小园和小方 刘宏艳 2014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和方形的图形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扩散性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电脑动画课件一套,各种形状的图片、实物,春景图,操作材料三组活动过程:一 导入部分1 用猜谜的形式引出小圆和小方,激发幼儿兴趣猜一猜,小圆和小方分别躲在哪个袋子里?”(请幼儿摸一摸)2 介绍圆形和方形的外形特点“你刚才摸到的小方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线,几条直线,有没有角,几个角?”“你刚才摸到的小圆是什么样子的?”“小圆是什么样的线构成,有没有角?” 3 请幼儿看动画片你们知道小圆和小方的爸爸妈妈是谁吗?让我们来看个动画片。”二
2、 通过看动画片进一步了解圆形、方形的特点和应用1 观看动画第一段,了解弧线、直线与图形的关系出示春景图,“图上哪些是直线爸爸画的?哪些是曲线妈妈画的?”出示梯形、椭圆、半圆、菱形等图形宝宝,“你觉得小圆长的象直线爸爸还是象曲线妈妈?小方呢?这些宝宝长的又象谁?”2 观看动画第二段,了解圆形、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小圆的本领大,还是小方本领大?”“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是方的?”3 观看动画第三段,进一步了解圆形、方形的图形特征。“球变成了方的,砖变成了圆的,还能用吗?”(出示皮球、方形积木等进行演示)“还有哪些东西改变了形状会用不起来?”4观看动画第四段,讨论:“哪些物品既可以是圆的
3、,也可以是方的?”三 操作活动1 图形添画 (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上进行添画) 2 图形分类 (先将物品按形状分类,再按用途二次分类)3 拼图(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等进行拼图)问题与反思:本活动根据中班幼儿认识图形的教学内容,选用相关的课件进行设计。开始部分用猜谜的形式引出图形,幼儿较感兴趣,但由于提供的是平面图形,个别幼儿用触觉感知有些难度。活动中,电脑动画的运用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将教学内容贯穿一体,但由于现有动画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设计活动时可进行一定的取舍。后半部分的操作活动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中班幼儿的操作特点,孩子完成情况也较好,但前半部分的教学中幼儿的操作性不够,可多提供各种圆形、方形的物品让幼儿把玩,使其在实践中亲身感知圆形和方形的图形特征,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