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潘村小学 孙雪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需要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教育领域同样。而且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下,培养学生养成合作的学习习惯就尤为重要。新课改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师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要像以前那样由教师扮演主角了。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作用就转换成了引导。那如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来交流合作呢?首先,合情合理的预设尤为重要。想要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必须得有个好预设,紧扣课文中心且符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最大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想去合作。教师要想设计出好的预设,就必须吃透教材,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学生
2、的现有经验水平,走进孩子了解孩子,才能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带动教学的问题。其次,问题提出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果你的问题需要学生回答得内容很多,那么提出的时候就必须逐层推进,否则一下子全部展示出来,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立刻会感觉解决问题好困难从而瞬间失去探究的动力。或者说小学生的特点使得他们很轻易地去选择较容易讨论的部分进行讨论而将比较繁琐的部分留下,想听别的团队讨论出来的现成的答案,这两种情况都是没有效果的教学,所以教师的问题提出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盲目更不可有完成任务就行了这样的念头。再次,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必须俯下身来亲临小团队内部,倾听他们在过程中的表现,以敏锐的思维找出相应的共性问题,然后在总结的时候加以纠正,让学生有错就能改,下次的讨论中才会有改进。最后,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请小组展示成果的时候,针对学生答案的不足,不要一味以自己的语言加以纠正和硬性灌输。教师应引导,可以引导该团队再次讨论,也可以请其他的小组来展示不同的答案,然后将合理的答案以学生自己讨论的方式来呈现,教师只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自己的课堂。新课改中提倡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要多多运用,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身份,将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都能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