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非常聪明,一点就透,而有的学生反应迟钝,老师重复了几遍,他还是一问三不知;课堂上一部分学生踊跃发言,而少部分学生从不举手发言,有时被老师提问时,他也会紧张地说不出话来。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这几年的工作,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一点想法和做法。一、课堂讨论中的差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常常会牺牲一部分两头学生的利益,造成优的吃不饱,差的消化不了的不利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区别地去施教。课堂讨论原
2、本属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手段,但部分老师为了使教学进程更加“顺利”,习惯于让所谓的好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中、差生容易错误地认为课堂讨论只是优秀生们的事,与自己是无关的,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不愿意参与讨论答问,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另搞一些“地下活动”,这是造成中、差学生不求上进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设计的问题应有针对性,构思要巧妙,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螺旋上升的提问方式。新知识的导入部分或简单的问题找个别后进生回答,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旧知识,又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较难的问题由中等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这部分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对新知识
3、的掌握水平具有代表性;那些富有挑战性和总结性的问题请班上的尖子生回答,这样通过他们对新知识的阐述,即可以帮助大多数学生复习巩固教学内容,又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学生的独创意识当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特别针对中下等水平的同学要多给出一些发言机会,让他们真正地加入教学活动中来。二、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首先,我们应该把教学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还不能独立完成的层次上,针对他们的自学情况,对教材的重难点予以指导、强化。对于一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采用做小老师等形式,不断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使他们始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较容易、有一定坡度的问
4、题让他们来解决,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我”而产生亲切感,避免发生不学习现象的产生。这就好比摘一棵树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够着,有的跳脚才能够着,有的需要踩个矮凳子,有的则需要踩个高凳子。老师就是要在教给学生跳脚、搬矮凳子、换高凳子上下功夫,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三、让学生体验成功。 体验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施差异,发展个性的动力。新型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课堂。只有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挖掘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消极因素得到抵
5、制。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兴趣地参与进来,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在反复的朗读中,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极其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有的学生表演,有的学生画画,有的学生朗诵在这里,学生们的表现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他们个个声情并茂,不但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展示,而且还受到了深刻的感染。这样的成功体验将进一步促使每个学生爱学习。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是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基础,因此应当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推进,使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各得其所。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发掘每个人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