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题(2012-12)
满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同学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O为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中的P1、P2、P3等位置,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先后分别为θ1、θ2、θ3。下列关于这些角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θ1>θ2>θ3
B.θ1<θ2<θ3
C.θ1>θ2=θ3
D.θ2<θ1=θ3
2.在如图四个选项所示的真空空间中,仅在正方体中的黑点处存在着电荷量大小相等的点电荷, 则图中a、b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相同的是( )
3.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以恒定的速度υ传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以向右υ0的初速度 (υ0<υ传)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经一段时间后木炭包在传送带上留下一段黑色的痕迹.关于该段痕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色的痕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B.若增大木炭包的质量,则痕迹的长度会变长
C.若增大木炭包的初速度υ0,则痕迹的长度会变长
D.若增大传送带的的速度υ传,则痕迹的长度会变长
4.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C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与卫星C在该点的加速度大小不相等
B.物体A的线速度小于卫星B的线速度
C.卫星B离地面的高度可以为任意值
D.若已知物体A的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可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5.如图所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虚线是其运动轨迹.实线部分是一固定的抛物线形的光滑轨道,轨道末端切线水平.实线与虚线两者形状完全相同,小球做平抛运动落入轨道时其速度正好与轨道相切.对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做平抛运动时机械能守恒,沿轨道运动时机械能不守恒
B.小球到达轨道末端时速度与平抛运动初速度相等
C.小球做平抛运动时与沿轨道运动时的水平分速度不相等
D.小球做平抛运动时与沿轨道运动时所用时间相等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共68分
6.(19分) I.某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为测量摩托车在水泥路上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设计了下述实验:将输液用的玻璃瓶装适量水后,连同输液管一起绑在摩托车上,调节输液管的滴水速度,刚好每隔1.00 s滴一滴.一同学骑摩托车,先加速至某一速度,然后熄火,让摩托车沿直线滑行.如图是某次实验中干燥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分布情况(假设摩托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是一定的.)
(1)根据水泥路面上水滴的情况,判断摩托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路面上的_____段(填“AB”、“BC”、“CD”、“DE”、“EF”、“FG”、“GH”、“HI”“IJ”)
(2)根据水泥路面上的水滴所测量的数据,计算摩托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__ ___m/s2,摩托车在减速阶段通过H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 ___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以a1表示摩托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2表示摩托车在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并测得该同学与摩托车、玻璃瓶等总质量为M,不计水滴滴出对总质量的影响,用上述字母表示牵引力F的大小_____________ ____ 。
II.某校科技活动小组成员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可以利用古代抛石机的模型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原理如图所示.图中O为转轴,A球固定于杆左端(杆质量较小可忽略),B球放在杆右端的勺形槽内.由静止释放杆后,杆逆时针转动,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B球被水平抛出。
(1)同学们已经测量了A球的质量mA,A球距O点的距离LA和B球距O点的距离LB,若想利用该抛石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需测量的物理量还有________ 。
A.A球从静止释放到运动到最低点的时间t
B.D点离地面的高度h
C.B球落地点与D点的水平距离s
D.B球的质量mB
(2)轻杆从水平静止释放,用上述测定的物理量表示出A、B系统重力势能减小量
为_______ ___,动能增加量为____ _______,若同学们操作正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会出现前者约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
(3)为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各项措施中,可行的有______________.
A.开始释放时,尽量做到AOB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B.用秒表精确的记录A球从静止释放到运动到最低点的时间
C.换用质量较大的杆
D.在水平位置多次释放A球,取B球的平均落点,进行测量
E.减小转轴O处的摩擦力
7.(16分)如图所示,A、B是两块竖直放置的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它们分别带上等量的正、负电荷.两板间相距为d,电势差为U,在两板间,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绝缘斜面,斜面上静止着一质量为m的带电物体(该物体视为质点,放入的斜面与物体对电场无影响),测得该物体到B板的距离为L,试求:
(1)两板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2)物体所带的电荷量q 。
(3)物体的电势能Ep(选B板电势为0)。
8.(16分)如图所示为质量M=2kg的滑块和质量m=1kg的小球组成的装置.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L=1.8m.开始时,滑块靠在竖直挡板处,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摆到最低点时的速度υ的大小;
(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向左侧摆到的最大高度h;
(3)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摆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中,滑块所受的合力的冲量。
9.(17分)如图所示,绝缘弹簧左端固定在O点,右端连接一木匣A,木匣A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内壁左边用绝缘细绳拉着一个绝缘带电物块B(可视为质点),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和B的质量均为m,A不带电,B的电量为+q.B距木匣内壁右侧的距离为d,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右的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当它们都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某时刻,连接物块B的细线突然断开,当木匣向左运动了位移s时,速度刚为0的瞬间,B立即与A的内壁右侧相碰.设A与B碰撞后结为一体(以后不会再分开)。设物块B与A相互作用过程中始终不发生电荷转移,求:
(1)当B与A右侧相碰时,B的速度υB;
(2)从开始运动到弹簧长度又为L的过程中,电场力对B所做的功W电;
(3)当弹簧长度第一次恢复到L时,A、B整体的速度υ。
三、选做题(第10题和第11题各12分,考生从中选做一题,若两题都做,则按第10题计分)
10.(选修3-3)
(1)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A.空气的相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
B.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
C.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则分子间引力将增大,斥力将减小
D.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M表示氦气的摩尔质量,ρ表示氦气的密度,那么一个氮分子的体积可表示为
(2)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温度计,某同学根据所学热学知识也设计了一根温度计,其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泡A内封闭有一定量气体,与A相连的长直细玻璃管B插在装有水银的壶中,由B管内水银面与壶中水银面的高度差x即可反映玻璃泡A内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并可由B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当时的环境温度t.设B管的容积与A泡的容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①在标准大气压(p0=76cmHg)下对B管进行温度刻度,已知当环境温度 t1=27℃时,B管内水银面高出管外水银面x1=16cm,此高度即标为27℃的刻度线,那么环境温度t=0℃的刻度线则应标在x为多少厘米处?
②若外界大气压已变为相当于75cmHg的压强,利用该测温装置测量环境温度时所得读数如仍为27℃,则此时的实际环境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