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杨彬彬教学要求: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重点词语的意思。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5.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谭千秋最后的姿势体现出的当机立断、恪尽职守、无私师爱的高尚品质。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了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
2、(板书,齐读)二、初读课文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2、出示文中生字新词,个别读,齐读。洗漱 吱吱 废墟 坍塌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4、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6、默读,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
3、校上班。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一段:1、让我们先从5月12日的早晨开始回忆,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对家人关爱 对工作尽责(“平常” “早早”)2、齐读第一段。3、平平常常的一天,谁会料想到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呢?在地震发生的时刻,谭老师又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段。学习第二段:1、这一天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天空阴沉沉的。对于这一处环境描写,作者单独列为一个小节,是想提醒我们什
4、么呢?2、然而,此时正在上班的谭老师并没有意识到灾难的来临,此时的谭老师正在教室内给学生上课。请大家一起读。谭老师的课让你学到了什么?3、正在上课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了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此时的情况怎样?(危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们看出情况危险,谭老师也看出来了4、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从谭老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板书:当机立断)这就是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老师的话有作用吗?5、然而,地震发生得如此突然,留给大家逃生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情况越来越危急6、出示: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这刺耳的吱
5、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情况危急?此时的情况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7、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从这段话中,谭老师的哪些表现让你深受感动?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恪尽职守、无私师爱)立即、拉到:“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挂在第一位。“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启发想像:如果没有谭老师拉、撑,会出现怎样的后果?是啊,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谭老师的保护下,四个学生多了一份逃生的希望,而谭老师呢? (引读第七小节)地动山摇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碎裂的砖块砸在他的身上,他依旧,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他仍然,楼房塌陷了,他还是四、总结全文谭千秋老师51岁的宝贵生命定格在了这最后的姿势,他用最后的姿势回答了“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对于谭千秋老师来说,当灾难来临的时候,要当机立断、恪尽职守,用无私的爱为学生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板书: 当机立断 6 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 无私师爱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恪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