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润物无声,用“爱”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讲,善于聆听别人说话是一种艺术。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聆听学生讲话,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聆听艺术并合理应用,这样才能收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需注重营造一种平等、融洽、友爱的氛围。班主任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表率作用,努力用人格去影响学生,以“爱”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平等、热情、宽容大度、善解人意,创设平等、融洽、友爱的氛围,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一种健康的集体舆论导向,能使群体中的个体自觉地融入其中,使得学生间、师生间能彼此敞开心胸,消除隔阂。我班有一个特困生王平,考试成绩经
2、常全班倒数第一名,因为这个原因有的同学也不和她玩,有时候还欺负她。我及时的制止了这些同学的不良倾向,教育他们要帮助王平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王平感受到了我和同学们的关爱主动向我打开了心扉:“自己长得丑,觉得很自卑,总认为低人一等,也影响了学习。”我告诉她,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要经常激励自己,“我一定能行”。这次谈话后,她迅速变得乐观开朗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 其次,注意真诚地去聆听,做学生的真心朋友。作为教师,要改变观念,要“以生为本”,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会很在乎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感到没有心理压力,能畅所欲言;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使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教师的关爱、赞许;
3、学生诉说时,班主任既不能一直盯着学生,也不能一直不看,要静静地听,有时用简短的鼓励学生讲下去的话语,如“是这样吗?”、“别着急,慢慢讲。”等表明自己在关注他的讲话。学生高兴时表示喜悦,学生悲伤时表示沉重,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他的感受,在聆听时,身体要微微前倾,并适时地点头、微笑,以表现自己是作为一个朋友理解和尊重他。只有通过认真聆听学生的诉说才能避免错下断言,才能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做为班主任,在面临学生的倾诉时,老师更多的是聆听,用心聆听。给予更多的鼓励,用眼神和肢体语言适时作出回应。师生之间应该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平等对答的方式。处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交流。在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的时候,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上给予引导。切记语气粗鲁、命令式的说教。这样会封锁孩子继续吐露心境的大门,使倾诉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