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学机智的有效策略.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18283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机智的有效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机智的有效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机智的有效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机智的有效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机智的有效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机智的有效策略摘要: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比如学生答错问题,教师出现失误,学生打架,学生辱骂教师等等。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教师如何巧妙地解决,便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关键字:教学机智、有效策略一、 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指那种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技能。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学生在变,教师在变,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换言之,教师不断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

2、自外部也可能来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动的纪律事件等。总之,这些挑战造成的干扰往往会形成尴尬局面,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动作或活动排解开,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正是这种在普通事件当中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和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换成有教育意义的事情的能力,才能使教育机智得以实现。教育机智发自偶然,储之久远。它不仅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能力,更反映了教师的人格修养。良好的教育机智对学生的人品、思想方法都有较大影响,有的会留下终身印象。 教育机智是不能事先计划的,因为它总是在具体的、出人

3、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的。而计划往往是逻辑性强的,在意料之中的、可预见的。教育教学情境由于受多种变量的影响,有时会出现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这都是计划不出来的情况。当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挑战时,就需要付出卓越的智慧给予关注,此刻呼唤那种不能计划的机智的行动。此所谓:随机而动。教育机智总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随机事件,针对活生生的教学实践领域,针对紧密关联的师生关系。它以教育实践为出发点又以教育实践为最终的归宿,即“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它因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生,又指向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教育过程,并以圆满解决实践中的教育问题为目的。教育机智的发生是以热爱学生、

4、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的,不热爱学生是出不来教育机智的。一个爱学生的班主任,在关键时刻不仅可以机智灵活地应对,而且应对的从容自然。一个在教育教学中灵活应用教育机智的班主任老师必定有新时代的先进的学生观,有为祖国培养未来建设人才的思想境界和爱生就是关爱未来接班人的信念,人格高尚,心地善良,爱生如子,甚至胜过爱自己。没有这种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非常忠诚的教育态度就会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要么对学生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要么动辄体罚学生,态度粗暴,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阻碍者和破坏者。惟有境界高尚、热爱学生,才能打动学生,用爱心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可见,一个爱抚动作在孩子心灵中留下多么巨大的动力,这种机智

5、的行为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来调控是做不出来的。教育情境出现时,班主任老师对微妙的情境十分敏感,直觉告诉他(她)必须迅速做出反应。所以教育机智有很强的现场适应性和快速反应性,需要时它能快速应对。机智在此时往往能扶大厦之将倾,力挽狂澜于未倒,在关键时刻因“机”而发,随“机”闪现。机智之所以具备情境适应性和快速反应性,是因为它能够理解所看到的东西的意义,能感受到这情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而且能够将某事做得很贴切到位。这种瞬间展现的机智是感知力和理解力,洞察力及直觉协同作用的结果。机智虽闪光于一时,但它的产生却是平时大量经验积累的结果,可谓厚积薄发。二、 教育机智的要求第一知即是认识

6、,就是教师对行为对象及自身行为得以发生的环境等特征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所有决断乃在于使自己的行为与具体的情境相一致,并努力使自己行为的对象朝着自己内在意愿的方向发展。为此,教师必须对要决断的对象有所了解,有所认识。由于教师通常会在两种不同的情境中作出决断,所以教师的知须有所不同。在常态性教育情境中,主要涉及理论用之于实践的问题,所以教师的决断就是要决定理论之被抽象的情境与特定的情境是否相符合,在于有把具体情境当用理论的一般情境的特例能力。在这里的知就包括对教育理论的掌握及对对象的了解。在非常态性教育情境中,教师决断的关键在于把握事件本身的性质及其独特性。这时同样需要有关

7、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作为其判断的内在理论依据。譬如一学生突然在课堂上大声讲话,教师此时就须依据他对这个学生的平时了解和认识,依据有关这方面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依据该生周围的学生反应(课堂社会学知识),准确判断出该学生讲话的动机与目的之所在。是想引起教师的注意,还是受到别的同学的刺激?是想出风头还是故意和教师过不去?惟有对此做出准确的判断,教师才能对此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既不影响教学,又能对该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影响。因此可以说,有所知是教师教育机智的首要前提,也是教育机智的理论基础。第二悟是教师在知的前提下生成的对教育规律和规则的整体把握及对教育情境独特性的整体理解,是一种百思不得其解,一解豁然

8、开朗的感觉。悟的突出特点是理解的整体性。因为是整体的把握,教师就能够打破事物个别性的分立,在个别中发现一般,又在一般中找到个别的例证。能够有所悟,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可以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击其一点而触及全身。有所悟,除了知的前提,教师观察天赋及丰富的经验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天赋的观察力可以使教师敏锐地感受到问题症结之所在。细微的、有时甚至是难以觉察的线索将暗示着事态的可能性进程,并成为教师处理事情的入手之处。教育经验丰富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变通能力与对过去类似情境行为方式的快速检索能力,有助于判断的快捷与正确。对于教师个体来说,悟既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与培养来提高。第

9、三择包括选择和判断。即基于知和悟,对各种模糊、可能性的决断,是把主体的内在教育理论、教育行为及教育行为的对象联系起来的主观意态。选择和判断包括推理和思考,它是教师实践推理能力的具体表现。作为一种实践推理,选择和判断的大前提是既定的目的,因为选择就是关乎目的的;其小前提是各种可能的行为之理由,包括由知和悟而获得的关于对象、自身及周围环境的信念和认识;结论则是教师准备实施的行为。这里要提醒的是,在教育实践领域,教师准备实施的行为不能仅仅考虑是否能够达到目的,他同时还需要考虑所要实施的行为是否满足善的准则。譬如学生在课堂上讲话,体罚也许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秩序,也能保证学生的精神状态保持在教学内容上,但

10、体罚行为本身不符合规范要求,因为教师的体罚行为意味着教师已不是将学生看作有意识的主体,而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不尊重。这使得教师的体罚行为本身表明了一种非教育意义的意旨。整个推理过程也是教师思索问题、确定处理问题方案的过程,虽然在课堂情境中,一般不允许教师象在备课时或在研究问题时那样从容地长时段深思。但是,教师也可以有或者说允许有短暂的思考时间。这正是教师理智行为的保证,也是教师教育机智之所在。在选择和判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面对非常态性教育情境,不假思索地、理性而恰当地实施某种教育行为。不假思索地、非理性地实施某种教育行为,凭借教师个人好恶,感情用事,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大忌。它不以

11、教师的知和悟为前提,而是以教师的情绪和冲动为前提。这正是教育机智的对立面。因此在这里要指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首先要避免感情用事。 第四行是可感知到的、使教育机智得以外化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机智的具体表征。一切机智,都须通过人们的行为而反映出来。唯有通过教育行为,教师对教育对象恰当的作用、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影响,才能得以显现。无论是常态性教育情境还是非常态性教育情境,教师的教育行为都隐含着他自己对教育理论的悟解及其内在的教育理论的认同,隐含着对教育对象整体的理解,是教师自己认为恰当的结论。由于情境的独特性,任何恰当的行为都应该是独特的、针对具体情境而发的。情境的独特性决定了教育行为的灵活性。因此在

12、常态性教育情境中,教师重在化单调抽象的理论语言为生动活泼、通俗的日常语言,能深入浅出、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世界的本质、社会的理想和人生的真谛。在非常态性教育情境中,教师须区别自己面对突发事件实施的行为是教育性行为还是非教育性行为,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行为还是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行为。机智的教师应该以最自然的方式化非教育性行为为教育性行为,巧妙地将无关行为转变为教学行为。三、 教育机智策略 第一化干戈为玉帛有一位以管理严格闻名的教师,担任了一个乱班的班主任,学生们预感到非要挨整不可了。第一天上课,就有一个号称在男老师面前能“过五关,斩六将” 的女生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了几个斗大的歪歪扭扭的字:“某某,请回

13、去!”这位老师走上讲台,见此十分生气,真想狠狠教训学生一顿,让他们知道人是不可以随便被侮辱的,然而,经验告诉他,制作恶作剧的学生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老师的激动,暴跳如雷。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上好第一堂课,于是他微笑的说:“谢谢大家对我的恭维,我还没来就把我的大名登载到黑板报的头版头条了。其实,我没有这么伟大,更没必要有劳大家把我请回去。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如果你们认为我不称职,我会自动下台。”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随心所欲,不负责的对待学生,处理问题时不能夹杂个人情绪,任性妄为。即使当学生眼中冒犯自己尊严时,也不采取有伤学生心灵,有损教育效果的态度和行为。 第二变“有心栽花”为“无心插柳”语文课上,

14、一向以调皮出名的小张在同桌回答问题的时候,把一包酸奶放在她的座位上,待同桌坐下时,她便洋相百出,同学们不由得大笑起来。老师不得不中断讲课,一边让班干部陪她去换衣服,一边对学生说:“看来这酸奶是长脚了,不偏不倚,正好走到了她的凳子上。”于是让学生回家写一篇作文酸奶“长脚”了。下课后,小张便找到了老师,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又向同位道了歉。第二天老师检查作文时发现学生们的作文写得很不错。教育是一门艺术,也许在最没有教育意义的地方,最有教育的活力。学生在恶作剧时有时我们以不予批评,不加训斥的方式,而是把它转化为一种更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或许会更加事半功倍。 第三因势利导,化险为夷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在板书题

15、目狼牙山五壮士时,却写成了狼牙山五位壮士。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时教师才明白过来,顿时尴尬满面。最后他急中生智,说:“同学们,这两个题目相比,哪个更好呢?”学生说:“狼牙山五壮士更简练。”最终圆了场。即便是老师,他也有出错的时候。但机智的思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第四便春风化雨为润物细无声实习的时候,我的课堂总是那么乱糟糟的。警告他们一遍,他们便安静一分钟。有一次课,我都警告五遍了,他们依然说他们的。最后我摔门而去,伤心地离开了教室。三分钟后班长找到了我,说:“老师,对不起,我们错了。您回去给我们上课吧,我们保证不说话。”教育有时不在于教,而在于悟。让学生自己去意会,这样或许更有效果。 总之,教师在

16、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会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瞬间,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个脱离预设的,稍纵即逝的“细节”。即景生成教育资源,让这种灵光一闪“焕发光彩”,让教育更有活力。四、 教育机智发展如何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使教育智慧在课堂中不断涌流,使教师不断向智慧型方向发展第一,走出经典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教师的教育智慧很多来自于对教学工作深层的、理性的思考和把握,如果理性认识是片面的,是有局限性的,教师的教育智慧很难得到提升,很难进入到一个较高境界。所谓有大智慧才会有大境界,这种大智慧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人们对问题把握的深刻性和全

17、面性。经典教学体系理论上的诸多局限性,对教师教育智慧的提升已形成严重束缚。例如,教学是有双重性特征的,经典教学体系对教学的一些特征,比如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及可预设性、可控性等做了淋漓尽致的阐述,并且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操作要求。但是教学体系的另外一些特征,如多样性、复杂性、特异性、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选择性等,经典教学体系在理论认识上是严重不足的,而这种理论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实践中课堂教学长期呈现机械、僵化的局面。因此在当前反思传统教学弊端,推进课堂教学重建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重建课堂教学的操作体系,更重要的是要重建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重建它的哲学基础,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价值

18、与特点,要在理论认识上逐步走出经典教学体系的大框架。第二,要切实关注教师的实践积累和实践反思。教师的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基石。任何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智慧源自实践,“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实践,真正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也都来自实践。而真正的教育家、教育大师也只能是来自于实践。无论古代还是近代、当代,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没有哪一个是缺少教育实践的。日本人评价中国只有两个半教育家,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朱熹,那半个是陶行知。这当然是他们比较苛刻的说法,但也反映了陶行知在其心目中的地

19、位。陶行知先生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是留洋回来的博士,但他真正在教育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认识,则来自于他的生活教育实践。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各种主张,教师所接受的各种理论和学说,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离开了与实践的结合,最多只能说我们掌握了教育学知识,而不能说它已经转化为我们的思想,上升成了一种智慧。第三,要切实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智慧在本质上是高度个性化的,没有完全相同的智慧,每个人的智慧都是深深打上自己烙印的。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关注教师教育智慧的状态,首先要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教师的智慧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但这种学习首先必须

20、立足于个体经验,外来的知识只有在和教师的个体经验结合的时候,才能被内化。现在教师有自己特色、有个性的东西越来越少,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在有一种忽视教师个体经验,不尊重教师个人风格的倾向,再加之经过各种外在强加的“格式化”培训,教师像被洗脑一样,最后变得都一样,失去了个性和个人风格。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其智慧水平不可能高。就教师个体而言,他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的个体经验,特别是那些值得总结、挖掘、提炼的优秀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教师有个人风格,不要怕与众不同,而应该追求这样的东西。教师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用自己的嘴巴说话,学会走自己的路,这是当前改革中应当倡导的。第四,要淡化

21、改革及科研的功利性,还教育科研以本来面目。只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科研、改革才会成为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并且会成为强大的动力,推动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发展自己的智慧。要强调科研是手段,不是目的。要在当前心态比较浮躁的背景下,创造条件使校园远离功利,归于宁静。古人所说的“宁静致远”,其实深刻揭示了智慧生成的内在道理。在浮躁的状态下,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要致远就一定要宁静,这才是智慧的生成之道。在校园里应该给教师提供一个宁静的、适合于思考的环境,要尽可能减少对教师的各种外在强迫,减轻来自各种功利性任务的压力,让教师在归于宁静的过程中自由生发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推进教学工作。同时也要

22、认识到,当前需要淡化的是科研的功利性,不是要淡化科研自身,科研仍需不断加强。科研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发展、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这是二十多年证明的一条成功经验。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而且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只要把握住科研的正确方向,用正常的心态来从事教育科研,对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就会有极大助益。第五,要切实关注教师职业情感状态。提升教师的智慧水平,不仅仅要提升认识方面,更要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状态。作为一个职业工作者,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内在的认同、情感上的接受,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整体智慧水平。师爱是教师职业情感,是教师情感智慧中的核心组成

23、部分。关心和爱护孩子是教育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缺少这样一种情感,即使有再深的理性认识,教师的个体智慧也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智慧。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由此看来,对教育的责任感,对孩子的责任与关爱是构成教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第六,要不断提高教学机智水平。教学机智是教育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智就是对意想不到的情景,进行崭新而出乎意料的塑造的能力。教学机智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在长期实践体验、感悟和实际经验基础上凝成的一种超乎寻常的、出类拔萃的

24、临场发挥能力。它反映了对现场敏锐捕捉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和非常得体的、合理的应对能力。具有教学机智的教师,可以把教学现场中出现的偶然因素转化成一种有利的教学时机,可以恰如其分地把教学引向高潮,推向深入。教学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但这个天赋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长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磨合而成的。同时,教学机智又表现为对教育工作、教育对象的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即使表现出来某种机智,也可能只是一种小聪明,不可能对教育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真正的教学机智正是要起到这种作用。第七,要激发学习热情,提高综合学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教育智慧水平,与教师终身学习、终身进取密切相关。教师的学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书本的学习,如学科知识的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等,知识的学习是智慧生成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包括实践中的学习,经验中的学习,以及向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学习等。教师个体智慧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来积累,需要在综合学养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来提升。另外,只有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师的学习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不断地生成新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