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提问能力 颍上县润河镇中心小学 陈元翠【摘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维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才可能获得新知。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当下农村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不敢提出问题;不愿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无疑可问、不知怎样问、没机会问、不敢问的局面。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而提出问题上狠下功夫。【关键词】:创造性的提问能力 质疑 思维 想象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研究也已证实,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2、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任何思维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才可能获得新知。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 工作以来我一直任教于农村,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当下农村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不敢提出问题;不愿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无疑可问、不知怎样问、没机会问、不敢问的局面。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呢?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而提出问题上狠下功夫。结合教学实践,我把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提问能力几点做法整理出来,愿就教于同行。一、启
3、发学生大胆想象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联系的诸多事物反映到人们头脑中,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这种联想思维能根据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思考,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阅读教学中,经常进行想象力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阅读课上,我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语言想象语言所描述的形象,借助课文内容,想象省略部分及续编故事等开发想象力。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让学生想象:黄山那些不知名的石头还会是什么样的呢?续编狐狸和乌鸦、骆驼和羊等等。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让
4、学生尽情展开想象,让他们从有限画面中领略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妙境界。这样反复经常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极大丰富,为创造性提问能力的培养提供前提。 二、创设宽松氛围,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受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受到抑制。而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可以诱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萌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并能创造性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表现自我,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教学过程中,允许童言无忌、儿童思维无禁区。让他们自由地站起来发言,自愿地到讲台演示,自己选合作伙伴。课堂上,就某一
5、个小问题,自由辩论,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空间,便于灵感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形成,并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大胆求异、质疑、争论的思维和品质。教师也只有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尊重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才能使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好学习、喜探究的天性,进而为创造性提问能力的培养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恰当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愿意提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使他们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提出问题。从教育心理学的
6、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倾向”,是人的思想、精神的一种集中指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必然产生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以至专心致志地学习,问题意识油然而生,促进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主动思考、探究,他们会自己找到某些答案,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功感,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恰当的评价,可以进一步解放学生、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促使教学相长。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也要认真对待,这样学生会感觉自己是被重视
7、的,积极性会大大高涨。对学生大胆的发问、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训斥甚至讽刺和挖苦,这无疑会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会使他们再也不愿问问题。四、 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从文本中寻找出质的“疑”,方法很多,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提问,或者提出问题价值不大是常有的事,为此教师要在提问方法上下功夫,必要时,教师或小伙伴给予示范、讲解,让学生逐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1、“假设”的问题,用“假设”这个关键词引出对人、对事、对物的假设发问,如:学坐井观天一文时,可提出“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小鸟落入井底又会有什么结果呢?”2、“延伸”问题。用“是怎样
8、”为什么会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如讲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问“葫芦叶子上生虫,为什么葫芦却落了? 3、扩散的问题用“除了还”这个关键词来鼓励学生突破成规,寻找不同观点。4、比较的问题 用有什么异同来比较几种事物的特征、性质异同。如学完蚕妇、悯农二首古诗比较二者思想上有何异同。5、“换位思考”的问题,“用我是他会怎样”,培养学生进入角色,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而不 是成为局外人或旁观者。如:如果我是种葫芦的人,我看到可爱的小葫芦落了,会怎么想?6、“想象”的问题 鼓励学生头脑经常闪现“想象”这个字眼,让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自由想象的王国中翱翔。7、逆向的问题。用“反过来会怎样”或“不这样会怎样”引出另一个反向问题。8、“反思”的问题,用“是这样吗?”反问自己,使自己对事物真伪进行独立思辨,如教学小马过河一文,小马过河时,河水真的会像老牛说的那样浅吗?通过以上各种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异思维及想象力得到充分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也逐步形成。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发,让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进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要在保持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思维活动的质和量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思维素质有显著的提高。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教师 上好课应知应会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