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上的新意今天在理(1)班复习名词性从句,这已经是名词性从句讲解的第五个课时了,也就是说孩子们对名词性从句的掌握应该有一定的程度了,从第一张复习卷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昨天布置的复习卷就是我今天的内容。我想如果我还是坚持以往的教法,学生一定会感到厌倦。不如今天就。 “孩子们,今天我们换个角度讲课吧!你们所做的试卷就是一张讲稿,我们班有三十一个人,这里有二十五道题,你们可以自己选择最拿手的题目进行语法解读,你认为自己有把握就直接站起来,不用打招呼,如果有几个人同时站起来的话就有我来决定谁讲,怎么样?”孩子们开始有点惊,不过没有反对的声音。于是我知道这个方法奏效!几乎没有什么闲隙,毕晟做了第一
2、个吃螃蟹的人,虽然在讲解名词性从句中的主语从句和非限制定语从句的时候有点概念不清,但我知道有这样的胆量和水平,他就已经了不起了!有了第一位孩子的表现,孩子们就一个接着一个,也有想抢题目回答的,也有想多回答几次的,由于我的掌控,整个场面看似很随意,但孩子们脸上的激情却证明他们讲得精彩,其他的孩子听得非常投入。最重要的是不同的孩子站起来讲,所有的孩子会一直保持新鲜感,而听老师讲则容易因审美疲劳导致走神。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育与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布什2002年在清华大学讲演时说“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公民”,这话表达了美国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对高度专业化训练的清华学生乃至中国学生讲,应该是有教益的。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老师从来不是绝对权威的代表,他们认为知识是在交流和争执中获取的,鼓励创新型独创性思维,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讲出自己的道理”。其实今天也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尝试,如果整个流程完全由学生做主,老师只在关键的知识点才会给予点拨,我想这样的课堂才能叫做高效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