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教处范文清明主题活动方案 .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710496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教处范文清明主题活动方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教处范文清明主题活动方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教处范文之清明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祭奠先烈、祖先、先贤,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从中遭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陶冶,并从中遭到深入的思想教育。 2.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效劳认识。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建文明和谐社会环境。 二、活动内容: 学习篇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重要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悠久的历史。我们把公历四月五日的前后几日作为清明时节;它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就只有“清明”。     清明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拟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各方面的变化,清明时节正是农作的重要时期,因而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咨询》的说法:“万物生长如今,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消费有着亲密的关系。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不管是大自然中的植被,依然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如今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清明时节,冰雪融化、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节常常时阴时晴,充分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苦恼和不能无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特别少,对开场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如今的雨水显得十分珍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必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在清明节都会扫墓。   按照旧的风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咨询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别气氛。  作为传统重要节日,因而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风俗仍特别盛行。我们还应将把这一重要传统节日接着传承下去。     清明时节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将会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慢慢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风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古有清明前一天就为“寒食节”之说,相传确实是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步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而又称“介山”。关于寒食这个传说详细的由来是: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本人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策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患,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不断跟随着他。其中一个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本人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确实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立即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但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但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因而,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本人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觉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假设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互相尊敬的称呼,听说确实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四周,作为鞭策本人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特别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特别思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呼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盛大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思念。     清明风俗     清明节的风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由于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因而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而,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玩耍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踏青     清明节,又被叫着踏青节;踏青又叫着春游;古时还被叫着探春、寻春等。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丽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因而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风俗。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已用“清明”之语来庆祝水患已除,表现天下太平安顺。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四处都呈现出一派活力勃勃的景象;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是郊游的大好光阴。我国民间不断保持着清明踏青的适应。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场,历代承袭成为适应。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风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特别陈旧,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开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能够增进健康,而且能够培养英勇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欢。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确实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欢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制造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适应。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不断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发动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欢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耀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听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听说如此能除病消灾,给本人带来好运。     清明节要扫墓,事实上扫墓本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也确实是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步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小孩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听说风筝的名字也确实是这么来的。 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各班利用晨诵午读、阅读课和班队课,由班主任带着学生诵读、学习。 清明——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咨询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咨询 立即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悲伤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拾掇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咨询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活动篇 1.开展一次“诵清明诗歌、扬民族文化”活动。 我校将要开展一次清明诗文歌咏会,组织全体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活动参与对象:中高年级 活动方式与要求:相关班级搜集关于清明的诗文(详见学校网站------德育天地),以竞赛的方式安排班级交流,在此根底上选派优胜者参加年级竞赛。 活动时间:4月13日~17日 2.举办“忆先烈伟绩 寄后人哀思”祭扫活动。 举办一场 “网上祭先烈”活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教育活动,让全体中高年级学生在庄严庄严的祭扫活动活动中,充分理解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感遭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活动参与对象:中高年级 活动方式与要求:各班利用信息技术课在校多媒体教室进展,学生也可在家上网祭扫。 3.开展“踏青赏春  竞放风筝”活动 在清明节风俗中,有踏青赏春的风俗,还有放风筝、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这一风俗,特结合社会实践组织全体学生开展踏青、放风筝活动。其目的确实是一方面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入认识我国清明节踏青风俗,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春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才能、合作才能和环保节约认识。 活动参与对象:一至六年级 活动方式与要求:以年级为单位,按社会实践活动相关要求组织,风筝由学生自带。 活动时间:各年级利用社会实践时间,详细另行通知。 4.开展“感悟清明”征文活动 征文主题:感悟清明 例:过清明 话文明——要求学生开展实践性的研究,通过观察四周的人在清明节期间的行为、交往、互动,来理解现代人对清明节活动的精神寄予及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征文的方式来呈现观察研究的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开掘出清明节庆的新内涵、清明礼仪新风气。 学先烈 敬先贤——通过“网上祭先烈”活动,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根底上“感恩思源,制造将来”,激发学生用本人的实际行动弘扬先烈精神、秉承先烈遗志。 征文标题:不限 征文体裁:题材、方式不限 征文参加对象:中高年级(每班5篇) 征文时间:4月4日~10日 征文奖励:本次活动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凡获奖作品将推荐登载在学校校刊及学校网站上。特别优秀作品将向市、省级报刊杂志推荐。 考前须知:稿件一律使用电子稿,标题下方标注作者班级、姓名、辅导老师评语,于4月10日前上交学生文化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