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从“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红军创建”等内容中,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A近代爱国运动的兴起 B国共合作的历程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5、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生的系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百日维新 武昌起义 江南制造总局 创办青年杂志创刊A. B. C. D. 8、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A.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
2、.记住历史,记住仇恨2.最能有力证明郑州曾是商朝都城的依据( )A.考古发现B.逻辑推理C.史书记载D.神话传说2.下列中外著名建筑和世界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A.埃及金字塔 B.洛阳白马寺C.巴黎圣母院 D.麦加清真寺2. “条条大道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分别转译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工作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文化渗入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4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
3、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 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新航路 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 工业文明与农耕文化由此交汇 A B C D3、小强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殖民地人民抗争”的历史小论文,在收集史料时,他不需要选用的是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 C美国独立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4、下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白人黑人混血人种原住民1490年00050,000,0001570年138,000235,00025,0009,700,0001650年725,000815,00
4、0644,0009,105,0001852年1,319,0001,188,0006,252,0008,211,300A 亚洲 B欧洲 C非洲美洲6.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最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是 A.创办近代企业 B.允许土地买卖 C.建立近代化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 3. 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初,他却将主张解放黑奴的一位 将军撤职.1862年他又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的这种策略变 化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 A.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 B.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 C.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 D.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
5、9. 巴黎和会用了5个月的时间,才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这说明 A.会议代表的办事效率太低 B.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难以协调 C.德国不愿意付出太大代价 D.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11. 丘吉尔曾说: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 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俄国发生这 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新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4. 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
6、中体现了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经历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20.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情景中不符合 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A.1831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球世界的考察 B.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 C.1943年,蒋介石乘飞机去埃及参加开罗会议 D.2011年,中国中考阅卷可采用网上阅卷12.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某同学列
7、出了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匈 牙利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件。由此可以看出,他探究的主题是 A.苏联的变迁 B.东欧剧变 C.现代改革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5、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废除了农奴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2、李阳同学搜集到四个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该是但丁 伏尔泰 陈独秀 马克思A 资产阶级革命 B国际工人运动 近代文学艺术D思想解放运动 14. 世界多极化是指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并存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
8、向发展。这里“多极”主要包括 欧盟 日本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A. B. C. D. 15.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颁布了重要文献 B. 19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俄国发生了革命或改革 C.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1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下列有关这 三次科技革命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B. 推动了新的工业部门的产生 C. 在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始终走在世界其它国
9、家的前面 D. 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经济根源1知识结构示意图有利于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请以“启蒙运动引领时代前进”为主题,探究下面知识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内容并选择A 新航路开辟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法国大革命C 文艺复兴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D.文艺复兴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17、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 ,正确的是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苏联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德国投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A B C D1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时间日本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19521960年8
10、.22.82.77.54.819611970年11.24.12.84.85.8据此可以说明日本 A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B经济实力超过英国 C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成为世界政治大国20、二战后美国经济强大,被称为经济“巨无霸”。下列不属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迅速.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增加15.毛泽东长征组诗写于1935年10月未涉及事件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6.中国近代铁路自主创新科技总体领先世界。17.两战后欧洲联合发展建立EU.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西域开通之后贯穿东西的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中国的丝织品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
11、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摘自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这条“东西交通线”指的是什么?对开通这条“东西交通线”功劳最大的是谁?(2分)(2)依据材料,概括这条交通线的开辟在当时有什么作用?(2分)写出你知道的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各两例)(2分)(3)有一位汉代商人(居住在长安城),要把一批丝绸运往欧洲。现在请你帮助设计一条运输路线,你会怎么设计?(3分)(4) 西汉为保证这条交通线的畅通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有何意义?(3分)22.(2)最先实现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由材料二可以推断出他去的目的是什么?请
12、用简图绘出他远航的大致路线。(3分) (3)请结合材料三,谈谈第(2)问中人物远航对美洲的影响。(1分)24、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l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说:“昨天,l941年l2月7日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侵略,美国人民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彻底的胜利。”材料二: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土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三: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
13、被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1941年l2月7日发生了什么事件?(1分)(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签署宣言的国家是怎样“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请你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3)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到温总理“绝不会、延续仇恨”的讲话,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今天的和平?(1分)2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押在自己这一方。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
14、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生搬硬套。 材料三: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1) 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主要领导者。(1.5分)(2) 材料一、三中,两国通过战争或改革分别废除了什么制度?(1分)(3) 材料一所说的“这场战争”中颁布的哪一文件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0.5分)(4) 请写出材料二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
15、具体措施(写出一条即可)。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2分)我们应当如何全面评价材料三中所说的这次改革?(1分) 23.(6分)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20世纪上半期国际局势的演变示意图,并开展相关内容的主题研讨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主题复习)(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示意图内容填写。 黄金时期、经济繁荣时期、 和平时期等 (1分)(概念模糊) (2)在这个体系中,战胜国对德国的严厉制裁是通过哪一个条约实现的?哪些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最为激烈?(1分) 美、日、英(记忆不准) (3)有人说这一体系维护了战胜国的利益,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16、?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分) 回答为“不能维持战后和平的原因 ” (审题不清) (4)美国和德国各自采取什么措施应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酝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分别在哪些地方形成?(2分) 未答出 (5)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宣告了这个存在将近20年的体系瓦解了。为什么这一体系如此短暂?(1分) 25. (6分)材料一: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或舰艇自2011年3月19日起向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萨科切夫于3月20日表示,有关国家实施的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授权范围,与决议精神相违背。 材料二:下图是矗立在联
17、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打结的手枪 铸剑为犁 (1)结合材料一请回答: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写出一条即可)(1分) (2)结合材料一回顾历史: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经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从而引发了哪一战争?(1分)(3)材料二表达了联合国怎样的意愿?(1分)(4)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三次大的变化,结合史实,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依次写出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3分)25(6分)读下面四个示意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1)导致图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图二局面中的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各成员国在政治上、军事上如何加强合作的?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2)图三是哪一政策的产物?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如何?(2分)(3)图四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1分)(4)结合四幅图片,谈一谈欧洲的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