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689101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心理学研究则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因为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能凭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读对培养语感有着独特的作用,学生语感越强,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读,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的放矢地读,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一、以读品词,训练语感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情感往往通过一些词、句或明叙或暗含,只有引导学生在这些关键词句上“咬文嚼字”,才能使学生的语感不断上升。如雨点一文,引导学生抓住“睡觉、散步、跳跃、奔跑”这四个词,联系生活实际,领会词义,感受雨

2、点分别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形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以读悟文,增强语感精读课文抓住一些主要段落来读,读懂了这些段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读中心段,如孔子游春一课的第二段:“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连用四个比喻句,借水说理,因水导人。读过渡段,如秦兵马俑一课“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过渡段点明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段落反复诵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课文的语言。三、以读入情,培养语感一篇课文经过初度、精读、复读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再反复诵读,细心品味,这就是感情朗读。这种感情朗读既是一种思想感

3、情的熏陶,又是一种审美的活动。课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中描写的艺术形象,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自身情感的调节、引发、调动学生情绪,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如课文秋姑娘的信,通过秋姑娘的“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表现了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怎样让学生走入这迷人的秋天呢?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秋姑娘来了,成群的大雁列队飞向南方,青蛙在地下睡着了随着教师行动的语言描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美的感受自然喷涌而出,从而达到“运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感知的美的表象分外丰富”(李吉林语)的目的,为培养其“长效语感”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