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牙善鼓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开火车读,齐读。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2、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善鼓琴。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1、师:学习古文,首先要求读通读顺,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出示幻灯,标注课文朗读停顿提示)老师这里标注了古文朗读停顿的标示,请用笔画在书中,再朗读课文,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3、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4、梳理字词,积累文言常识,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学生自己找出“一词多义”“通假字”“
3、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学生在书上作好记录,以便积累。)5、疏通文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我们学习古文,想要理解内容,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预设:联系上下文;借助书中的注释;查看参考资料)(逐句疏通,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竞相解答,教师帮助。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1、师:我们读了几遍课文,知道了课文有几位主人公?(板书:伯牙钟子期)幻灯示两人简单资料,学生自己读。2、师:课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的?(重点理解“善”)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前面的两个“善”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是“善于”、“擅长”的意思,那么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
4、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3、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在书中画下来。 4、师:我看同学们都画得是这两句,谁来读读其中的第一句。示幻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谁能读读第一句,你从这句话中,如何能体会到“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再指名读句子。师: 再次引导朗读句子。 4、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读,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激发学生抒发独特的感受
5、) 生读,齐读。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 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我就是伯牙,看看能不能在你们当中找到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板书2探究知音 (1)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
6、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2)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伯牙听到那种空虚的赞美是的心情吗?(学生自由说)(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 、忧虑。4、渴望。) (3)师:现在,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4)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5)师: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6)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7)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让我们
7、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3、课外拓展 过渡:(激情叙述)伯牙和子期弹琴畅吟,相知相惜,结为兄弟。他们相约,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到江边相聚,再弹琴畅吟。当第二年八月十五时,伯牙带着他心爱的瑶琴,乘着一叶扁舟,乘兴而来的时候,(声音低沉)却不见子期的影子,四处打听,才知道,子期却因故不幸去世。俞伯牙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 出示句子“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学生读。面对着子期的一座孤坟,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破
8、琴绝弦)生再读这句话。 伯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五、积累背诵,深悟知音 1师:课文短短的74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道是“无琴”却“有情”(板书) 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子期已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流传于高山流水之间! 高山流水的原曲据说已经失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2、作业:课外收集积累。【板书设计】 伯牙 善鼓琴 无琴 伯牙善鼓琴 知 音 钟子期 善听 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