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29 / 34残留溶剂顶空分析法方案编号:验 证 方 案方案制定方案起草签名日期方案审核方案审核审核人意见日期生产部质量保证部工程部物流控制部质量控制部方案批准方案批准批准人意见签名/日期验证小组人员名单组长姓名职责部门/职务成员姓名职责部门/职务目 录1.概述-2.参考资料-3.色谱系统及色谱条件-4.器材与试剂-5.人员培训情况-6.验证试验- 6.1系统适应性- 6.2专属性- 6.3线性及范围- 6.4检测限- 6.5定量限- 6.6准确度- 6.7重复性- 6.8中间精密度- 6.9耐用性-7.偏差及变更处理-8.验证结果分析与评价-9.附件-1. 概述1
2、.1根据ICH对药品中残留溶剂含量的要求及生产工艺,必须控制生产工艺中使用到的溶剂、和的残留量。限度分别为:1.2分析方法草案见附件。1.3本分析方法属于杂质定量分析,因此需要验证的项目有:系统适应性、专属性、线性、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耐用性。 2. 参考资料ICH Q3C(R3), November 2005ICH Q2(R1), November 2005 Residual Solvent,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31, February 20133. 色谱系统及色谱条件3.1色谱系统项目第一台第二台第三台GC主机Agilent 7890AAg
3、ilent 7890AAgilent 6890A顶空进样器Agilent G1888AAgilent G1888AAgilent 7694E自动液体进样器Agilent 7683BAgilent 7683BAgilent 7683B工作站及版本号Chemstation B.03.01Chemstation B.03.01Chemstation B.03.01校正有效期3.2色谱条件GC参数柱温40保温20min,10/min升温至240,并在240保持20min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140载气N2载气流速ml/min4.8分流比10:1运行时间 min60氢气流速ml/min40空气流速
4、ml/min400色谱柱型号DB-624检测器类型FID色谱柱规格30m0.53mm,3um顶空进样器参数平衡温度80定量管温度90传输线温度105顶空瓶振摇方式low顶空瓶平衡时间min45加压时间min0.5定量管填充时间min0.2定量管平衡时间min0.1进样时间min1.0进样量ml1.04. 器材与试剂名称级别/规格编号校正有效期厂家分析天平分度值0.01mg分析天平分度值0.1mg移液管A/1.0ml.10.0ml容量瓶A/10ml,50ml,100ml品名批号级别(纯度)供应商/来源有效期乙醇AR丁酮AR甲苯ARDMFAR供试品EP5. 人员培训情况在进行验证前,应对人员培训情
5、况进行检查,所有相关人员在验证前均应经过相应的培训并考核合格。6. 验证试验6.1系统适应性6.1.1目的:对由分析设备、实验操作、被分析供试品组成的完整的系统进行评估。6.1.2接受标准:计算标准溶液图谱中目标峰各检测参数:6.1.2.1连续六次进样标准溶液所得图谱中目标峰峰面积RSD10%6.1.2.2理论塔板数(N):100006.1.2.3分离度(R):2.0(残留溶剂间)6.1.2.4拖尾因子(T):2.06.1.3溶液配制空白溶液:DMl标准储备溶液:精密称取乙醇0.25g、丁酮0.25g、甲苯0.0445g、DMF0.044g置于已有20mlDMl的100.0ml容量瓶中,以DM
6、l稀释至刻度,混匀。标准溶液:移取标准储备溶液10.0ml,置100.0ml容量瓶中,用DMl稀释至刻度,混匀。即得乙醇250ug/ml、丁酮250ug/ml、甲苯44.5ug/ml、DMF44ug/ml。分别移取5.0ml空白溶液、标准溶液,置于顶空瓶中,密封,即得。6.1.4分析色谱系统稳定后,按下列顺序进样分析:编号名称进样次数1空白溶液12标准溶液66.2专属性6.2.1目的:对分析方法准确可靠测定被分析物的能力进行测试。6.2.2接受标准:6.2.2.1空白溶液图谱中目标峰位置附近无显著干扰峰;6.2.2.2供试品标准溶液图谱中目标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6.2.2.3对各
7、残留溶剂出峰位置进行定位,用RRT表示。6.2.3溶液配制乙醇定位溶液:称取乙醇0.25g,置于已有20mlDMl的1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混匀。移取上述溶液10ml,置1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混匀。乙醇250ug/ml。丁酮定位溶液:称取丁酮0.25g, 置于已有20mlDMl的1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混匀。移取上述溶液10ml,置1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混匀。丁酮250ug/ml。DMF定位溶液:称取DMF0.44g,置于已有20mlDMl的1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混匀。移取上述溶液10ml,置100ml容量瓶
8、中,以DMl稀释至刻度,混匀。DMF44ug/ml。甲苯定位溶液:称取甲苯0.0445g,置于已有20mlDMl的1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混匀。移取上述溶液10ml,置1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混匀。甲苯44.5ug/ml。标准溶液:配制同“5.1系统适应性”项下。供试品标准溶液:称取0.25g供试品,置20ml顶空瓶中,向其中加入5.0ml标准溶液,密封,即得供试品标准溶液。分别移取5.0ml空白溶液、标准溶液、各定位溶液,置于顶空瓶中,密封,即得。6.2.4分析色谱系统稳定后,按下列顺序进样分析:编号名称进样次数1空白溶液22标准溶液63乙醇定位溶液14丁酮定
9、位溶液15甲苯定位溶液16DMF定位溶液17供试品标准溶液16.3定量限在仪器系统稳定后,连续进样空白溶液3次,记录空白溶液图谱基线噪声值。按信噪比(S/N)在10-15范围的要求,配制定量溶液,进样3次,以下式计算信噪比(S/N): S/N=2H/h 式中:H定量限溶液图谱中待测残留溶剂峰高; h空白溶液图谱中在待测残留溶剂出峰位置附近的基线噪声,如有可能,基线噪声范围应对称地覆盖待测残留溶剂出峰位置。 接受标准:残留溶剂定量限应不大于其其限度的50%,3次重复进样所得目标峰面积RSD不大于10%。 6.4检测限 在仪器系统稳定后,连续进样空白溶液3次,记录空白溶液图谱基线噪声值按信噪比(S
10、/N)3-5范围之内的要求,配制检测限溶液。信噪比(S/N)计算方法同“5.3定量限”项下。 6.5线性与范围 6.5.1目的:测试在给定的范围内,待测物的响应值与供试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呈正比例关系的程度。 6.5.2线性范围从各待测残留溶剂定量限到标准溶液溶度的120%,共8个点,分别为:定量限、10%水平、20%水平、40%水平、60%水平、80%水平、100%水平、120%水平。残留溶剂线范围最低浓度应为定量限浓度;若残留溶剂定量限溶液图谱峰面积大于某浓度水平线性溶液图谱中残留溶剂峰面积,则该浓度水平溶液及以下各浓度水平溶液不计算。 6.5.3接受标准: 用峰面积和与其相对的浓度绘制标准
11、曲线y=mx+b 计算残差平方和; |%bias|5%; 相关系数不小于0.99; 报告Y轴截距95%置信区间; 每个浓度水平溶液三次重复进样所得峰面积RSD不大于10%。 %bias=100b/(mc+b) 其中:C为100%水平线性溶液浓度,ug/ml m为线性曲线斜率; b为线性曲线Y轴截距 6.5.4溶液配制: 空白溶液:DMl。 标准储备溶液:精密称取乙醇0.25g、丁酮0.25g、甲苯0.0445g、DMF0.044g置于已有20mlDMl的10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混匀。其中乙醇2500ug/ml、丁酮2500ug/ml、甲苯445ug/ml、DMF440ug/
12、ml。 标准溶液:移取标准储备溶液10.0ml,置100.0ml容量瓶中,用DMl稀释至刻度,混匀。即得乙醇250ug/ml、丁酮250ug/ml、甲苯44.5ug/ml、DMF44ug/ml。 线性溶液:按照下列水平配制各水平线性溶液水平(%)标准储备溶液体积(ml)容量瓶体积(ml)浓度(ug/ml)乙醇丁酮甲苯DMF12065030030053.452.810055025025044.544.08045020020035.635.26035015015026.726.44025010010017.817.62015050508.98.810110025254.454.4定量限按定量限浓度
13、 6.5.5分析 在获得稳定地基线后,按下列顺序进样分析: 编号名称进样次数1空白溶液22标准溶液63定量限溶液3410%线性溶液3520%线性溶液3640%线性溶液37标准溶液1860%线性溶液3980%线性溶液310100%线性溶液311120%线性溶液312标准溶液1 6.6准确度 6.6.1目的:考察残留溶剂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6.6.2接受标准:单一回收率应在80.0%-120.0%之间各浓度水平内的回收率及各浓度水平回收率平均值之间的RSD不大于10.0%报告平均回收率95%置信区间6.6.3溶液配制空白溶液:DMl标准溶液:同“系统适应性”项下80%稀释液
14、:称取乙醇0.20g、丁酮0.20g、甲苯0.0356g、DMF0.0352g置于已有20mlDMl的1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移取上述溶液10ml,置100ml容量瓶中,用DMl稀释至刻度,混匀。80%准确度溶液:称取供试品0.25g,置20ml顶空瓶中,加入80%稀释液5.0ml,密封瓶盖,即得。同法配制三份。100%稀释液:称取乙醇0.25g、丁酮0.25g、甲苯0.0445g、DMF0.044g置于已有20mlDMl的1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移取上述溶液10ml,置100ml容量瓶中,用DMl稀释至刻度,混匀。100%准确度溶液:称取供试品0.25g,置2
15、0ml顶空瓶中,加入100%稀释液5.0ml,密封瓶盖,即得。同法配制三份。120%稀释液:称取乙醇0.30g、丁酮0.30g、甲苯0.0534g、DMF0.0528g置于已有20mlDMl的100ml容量瓶中,以DMl稀释至刻度,移取上述溶液10ml,置100ml容量瓶中,用DMl稀释至刻度,混匀。120%准确度溶液:称取供试品0.25g,置20ml顶空瓶中,加入120%稀释液5.0ml,密封瓶盖,即得。同法配制三份。6.6.4分析在获得稳定的基线后,按下列顺序进样分析:编号名称进样次数1空白溶液12标准溶液63供试品溶液114供试品溶液21580%准确度溶液11680%准确度溶液21780
16、%准确度溶液318100%准确度溶液119100%准确度溶液2110100%准确度溶液3111120%准确度溶液1112120%准确度溶液2113120%准确度溶液3114标准溶液16.6.5计算以外标法计算准确度溶液中残留溶剂的测得量,减去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量,以此差值除去加入的稀释液中残留溶剂量,即得回收率,计算公式如下:%回收率=(测得量-样品原有量)/(加入量)100%=(CF5-WC)/(CAP5)100上式中:CF为准确度溶液各残留溶剂的测定浓度,ug/ml; W为供试品的称重,g; C为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浓度,ug/ml; CA为加入的稀释液各残留溶剂的浓度,ug/ml; P为残
17、留溶剂标准品纯度; 测试浓度CF=AFCSP/AS 上式中:AF为准确度溶液图谱中残留溶剂峰面积; AS为标准溶液图谱中残留溶剂峰面积; CS为标准溶液中各残留溶剂浓度,ug/ml6.7重复性6.7.1目的: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测试在较短时间间隔的精密度。6.7.2:接受标准:连续六次进样标准溶液所得图谱中目标残留溶剂峰面积的RSD不超过10%。6.7.3溶液配制空白溶液:DMl标准溶液:同“系统适应性”项下。6.7.4分析在获得稳定基线后,按下列顺序进样分析:编号名称进样次数1空白溶液22标准溶液66.8中间精密度6.8.1目的:按照欧重复性实验的测定程序,在同一实验室,评价在改变实验员、日
18、期条件下所得结果之间的精密度。6.8.2接受标准:不同实验者、不同日期、不同仪器的测试结果对应的RSD分别不大于10%。6.8.3不同日期测定:由实验员A、以仪器1不同日期1,2,3天按照重复性实验的测定程序测定。其溶液配制和进样顺序均同“重复性”项下。6.8.4不同仪器测定:由实验员A,以仪器2按照重复性实验的测定程序测定。其溶液配制与进样顺序同“重复性”项下。6.8.5不同实验员测定:由实验员B,以仪器1按照重复性实验的测定程序测定。其溶液配制和进样顺序同“重复性”项下。6.9耐用性6.9.1目的:确认在测定条件有微小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6.9.2接受标准:各项改变测试结果
19、均应满足系统适应性要求。6.9.3柱温改变试验(2%),其他条件不变。原柱温:40改变后柱温:(1)39 (2)41溶液配制:同“系统适应性”项下分析进样:同“系统适应性”项下。6.9.4改变载气流速(5%),其他色谱条件不变。原载气流速:4.8ml/min改变后载气流速:(1)4.6ml/min (2)5.0ml/min溶液配制:同“系统适应性”项下分析进样:同“系统适应性”项下6.9.5改变色谱柱批号,其他色谱条件不变。用同一型号、不同批号的色谱柱对系统适应性进行测试溶液配制:同“系统适应性”项下分析进样:同“系统适应性”项下7. 偏差及变更处理验证过程中如果验证的数据产生偏差,则应及时进
20、行偏差调查,给出合理的偏差处理结果,并上报验证委员会,记录备案,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验证中若对已批准既定方案等变更,以及验证结束后决定对验证对象进行必要变更的,必须按照变更控制管理规程,履行严格的变更手续。变更结束后,应对那些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的主要变更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变更后重新验证。8. 验证结果分析及评价验证小组根据数据分析,做出相应的评定与结论,报请验证委员会批准。9.附件附件1:分析方法草案附件2:系统适用性检测结果附件3:专属性检测结果附件4:定量限检测结果附件5:检测限检测结果附件6:线性和范围检测结果附件7:准确度检测结果附件8:重复性检测结果附件9
21、:中间精密度检测结果附件10:耐用性检测结果附件11:偏差记录表附件12:变更记录表附件2:系统适用性检测结果项目可接受标准检测结果图谱号系统适用性基线平稳无干扰空白溶液无干扰峰阿西美辛杂质B分离度结论分析员/日期复核人/日期附件3:专属性检测结果化合物对照溶液保留时间(min)分离度溶液保留时间(min)相对于阿西美辛保留值图谱号分离度结论分析员/日期复核人/日期附件4:定量限检测结果溶剂项目信噪比(S/N)QOD(mg/mL)QOD相当于供试品中残留溶剂含量(ppm)结论分析员/日期复核人/日期附件5:检测限检测结果溶剂项目信噪比(S/N)LOD(mg/mL)LOD相当于供试品中残留溶剂含
22、量(ppm)结论分析人/日期复核人/日期附件6:线性和范围检测结果残留溶剂名称编号峰面积截距斜率相关系数STD-25%STD-50%STD-75%STD-100%STD-125%回归方程:STD-25%STD-50%STD-75%STD-100%回归方程:结论分析人/日期复核人/日期附件7:准确度检测结果溶剂项目编号实测值(ppm)理论值回收率RSD结论分析人/日期复核人/日期附件8:重复性检测结果重复性残留溶剂名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RSD(%)结论分析人/日期复核人/日期#制 药 有 限 公 司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31 / 34附件10:耐用性检测结果有关物质批 号样品分析耐用性差值绝对值值样品分析耐用性差值绝对值样品分析耐用性差值绝对值杂质A杂质B杂质C杂质D杂质E杂质F总杂质图谱号对照溶液b对照溶液a供试品溶液空白溶液结论分析员/日期:复核人/日期: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34 / 34 附件11:偏差记录表偏差内容报告人偏差原因偏差编号附件12:变更记录表变更原因申请人变更原因变更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