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健康县”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不断提高我县健康服务水平和民众维护健康的意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新期盼,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健康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人格与道德健康、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积极乐观向上等诸多方面。健康是生活幸福的首要条件,是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实基础。随着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群众对健康的追求更突出、更迫切。实施健康永和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我县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幸福感的重要实践。
以“健康中国”建设和脱贫攻坚为契机,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为重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和工作,加快实施健康永和工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二、工作目标
实施“健康永和”工程,要通过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康促进管理平台、健康生活服务平台”三大健康平台、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绿色环境体系”、“科学运动体系”、“健康心理体系”四大横向体系、开展“幸福家庭行动、共筑爱巢行动、科学育儿行动、花季护航行动、老有所乐行动、亲情关爱行动”六大惠民行动,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美化全县的生态环境,使得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以上,保障居民的食品、饮水安全,促进全县95%以上的居民拥有科学的运动习惯,全县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培育居民的健康心理素质,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出生缺陷监测率达到90%以上,开展科学育儿及青少年健康教育,保障老人尽享康乐晚年,加大对特殊人群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全县95%以上的人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实行健康进农村(社区),县30%的村(社区)符合健康村(社区)的标准;健康进家庭,评选出100个示范健康家庭;健康进医院,60%的医疗卫生机构符合健康促进医院标准;健康进学校,50%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健康进机关,50%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健康进企业,20%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并在县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交通工具上、卫生计生机构、学校等场所全面禁止吸烟,创建无烟健康环境。实施四大战略、落实八项重点,为早日实现美丽、富裕、人文、平安、健康永和的目标而奋斗。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
“健康永和”工程是继“美丽永和、富裕永和、人文永和、平安永和”之后的重要创建目标,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健康永和”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日程,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二)服务群众
实施“健康永和”工程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面向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建设三大平台、构建四大体系、开展六大行动,使得绝大多数人群能够享受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三)部门联动
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创建卫生县城”为契机,积极配合,整合资源,协调工作。相关部门要在资金保障和政策制定上给予相应支持。县卫生计生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统筹安排,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健康永和”工程有序推进。
(四)教育为主
结合三大平台、四大体系、六大行动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各相关单位要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与咨询活动,对全民开展健康教育,最终达到全县居民拥有正确的疾病预防观念、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良好的运动锻炼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工作思路
把建设健康永和作为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摆到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构建“家庭——社区(村)——机构”三元模式为载体,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健全永和机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
推进“健康永和”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坚持共建共享,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突出解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五、主要内容
(一)三大平台
1.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依托现有卫生计生信息数据,建设涵盖从个人到家庭,从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到大病救助等健康数据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对平台数据的管理和监控,实现人人享有高质量健康服务的目标。
2.健康素养促进平台
以创建全省健康素养促进县为契机,建设健康素养促进平台。一是逐步建立起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政策、网络、人才体系和模式;二是全面开展健康村、健康家庭和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等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场所内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三是采取有效宣传方式,营造健康环境,帮助广大群众树立科学健康观,掌握基本卫生知识,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3.健康生活服务平台
以人的健康为核心、以提高生命全程的质量为目的建设健康生活服务平台。通过搭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整合各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各类人群的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服务水平,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慢性病及遗传病,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健康服务。
(二)四大体系
1.食品安全体系
食品安全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民生问题。保障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续安全,构建我县食品安全体系是实施“健康永和”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计生局要通过对永和县全境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各大餐饮场所等涉及食品、饮水安全的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并形成机制,保障全县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宣传部、卫生计生局要引导全县居民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形成科学的饮食结构;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要保证单位内部食堂的饮食安全,定期检查,对于这些公共场所周边的餐饮行业,食药监局要进行规范管理。
责任单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计生局、环保局、宣传部、县医院、中医院
2.绿色环境体系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建设美丽永和、健康永和的有效途径。林业局、住建局、水利局、环保局、创卫办、爱卫办要为我县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对河道、道路、停车场、公厕、下水道,修理厂、排污系统等进行科学规划和彻底整治。要大力宣传健康城市建设,促使群众树立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责任单位:林业局、住建局、水利局、环保局、创卫办、爱卫办、宣传部
3.科学运动体系
运动是个人身体均衡发展和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科学的、合理的运动具有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改进人与社会联系的作用。文体局、卫生计生局要为全县不同年龄段群众制定符合其身体健康的运动计划,促进全民健康运动;住建局、环保局、创卫办要对运动的场地进行规划、建设,修建诸如文体活动室等场所,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个职工运动场所,规范场地管理,鼓励倡导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合理科学运动。
责任单位:文体局、住建局、环保局、创卫办
4.健康心理体系
构建健康心理体系不仅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每个家庭和社会安全有极大的影响。学校、医院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培训心理治疗老师,开展健康心理培训、讲座;卫生计生局、团县委、妇联、工会要制定心理释放、疏导措施,提高我县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抑郁类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县医院、中医院要建立心理诊疗室,提高接待心理疾病病人的能力。
责任单位:教科局、卫生计生局、团县委、妇联、工会、县医院、中医院
(三)六大行动
1.共筑爱巢行动——提高婚姻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推进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提高婚姻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出生缺陷监测率达到90%以上,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建立科学高效的药具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完善社会化、多元化发放体系,实现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服务均等化、全覆盖的目标。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局、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宣传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镇计生办
2.科学育儿行动——探索婴幼儿早期发展教育模式。学习并吸取先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教育理念,加强对永和县新生儿父母的家庭早期的培训及能力提升,提高婴幼儿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为婴幼儿健全人格培育提供基础保障。
责任单位:卫生计生局、妇联、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教科局、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计生办
3.花季护航行动——开展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重点围绕青少年心理疏导、性健康教育、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家庭文化建设等内容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及时疏导心理问题、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特色突出、切实有效的青春健康教育体系和常态化机制。加强正面引导,扩大公益宣传,提高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的社会认知度。
责任单位:教科局、团县委,卫生计生局、宣传部
4.幸福家庭行动——促进家庭和谐幸福。通过宣传家庭传统文化、普及家庭保健知识、培养家庭读书习惯、开展“幸福家庭”评选活动等,树立家庭道德标准,倡导家庭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家庭健康素养,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责任单位:宣传部、卫生计生局、妇联、教科局、团县委、疾控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5.老有所乐行动——保障老人尽享康乐晚年。通过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如提供免费体检、慢性病防治,开展广场场舞、太极拳等活动,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责任单位:民政局、老干部局、卫生计生局,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联、文化局
6.亲情关爱行动——加大对特殊人群的帮扶力度。针对留守儿童、老人、失独家庭、因病致贫等特殊人群,结合奖励扶助项目、救济项目、扶贫项目等,提供经济援助和人文关怀,提高生活质量。
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扶贫局、卫生计生局、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团县委、残联、妇联
六、组织领导
为保障“健康永和”工程顺利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永和县决定成立“健康永和”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名单如下:
领导组办公室主任由副县长 兼任。“健康永和”建设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由办公室主任召集,主要解决“健康永和”建设中的统筹协调、情况互通、工作推进等工作。
七、工作措施
(一)落实部门责任,形成强大合力。
坚持组织领导到位、经费落实到位、人员责任到位,全力推进“健康永和”建设。宣传部门要加大健康知识、健康理念的宣传力度,组织部门负责对各单位“健康永和”建设的目标责任考核,卫计局、人社局、教科局要开展健康知识培训讲座,食药监局负责药品质量和公共场所餐桌等“舌尖上的安全”的监督,爱卫办、创卫办要在优化卫生环境、打造宜居城镇上下功夫,为群众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卫生计生部门要深入推进卫生医药体制改革、落实卫生与健康政策、加大卫计人才综合培养力度,科教、文化、民政、妇联、团委、残联、老干部局等部门做好本系统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措施的落实到位,凝聚“健康永和”建设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健康永和”建设与每个单位、每个干部、每个群众利益攸关。舆论宣传媒体要大力宣传“健康永和”的重大意义、主要措施与实际成效,宣传健康理念、健康常识,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辟健康宣传教育园地,加大各类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对健康理念的认识,使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深入生活,从而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饮食结构合理、户外运动适量、生活环境优化、生活习惯良好、心理适应性强、崇尚健康理念的氛围。
(三)强化监督考核,确保责任落实。
在“健康永和”建设的组织领导上,严格实行“一把手工程”。各乡(镇)、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将健康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除“健康园地建设”外再选择1-2项健康建设指标作为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指标,细化分解工作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文化局负责定期对各乡(镇)、各单位“健康永和”建设工作中的自选动作进行督查。宣传部负责定期对各乡(镇)、各单位“健康永和”建设共性指标进行督查考核,定期通报。“健康永和”工程领导小组将采取一把手谈话、定期督查及不定期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乡(镇)、各单位健康职责履行情况、本单位健康建设工作进行摸排督导,对执行不力、工作完成不佳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全县范围内多层次监检考察,形成合力,督促健康永和工程的顺利推进。
健康是民生之基、发展之基、和谐之基,全县干部群众要增强整体“一盘棋”意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坚持把“健康永和”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与安全稳定相结合,明确目标要求,严格工作措施,层层落实责任,主动担当作为,确保取得实效,围绕“四大战略、八项重点”的总体思路,为建设美丽、富裕、人文、平安、健康永和做出积极贡献。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