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掌握速度概念,记住速度单位及其换算。
2、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会用速度公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3、 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会用平均速度观点计算变速计算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4、 了解“速度表”中显示的“即时速度”含义。
过程与方法
1、 对不同的运动快慢程度从时间和路程两个方面分析、理解。
2、 利用速度公式熟练求解匀速运动中速度、路程玫时间三者中的未知量。
3、 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阶段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观念,可以更精确地描述运动,便于化解更复杂的问题。
2、 建立“速度”概念,还可促进学生生活行为的效率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形成正确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速度大小的比较,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教学流程
生活中的速度课堂小结
速度概念与速度公式
情境引入物体运动有快慢
作业与活动
应用计算与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引入(运动的比较)
[投影展示]运动的快慢情境
问题的提出:布置学生思考回答
运动场上在如下情况下,怎样比较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a)正在赛道上奔跑的几位运动员。
(b)刚刚跑完的几位运动员。
王聪100M用了17S,李明50M用了8s,谁跑得快?
[提示]需要找到可比之处,因此最好让他们跑相同的距离或相同的时间。
观看不同快慢所以运动情境展示:
龟兔赛跑的过程和结局。
刘翔110米跨栏。
思考问题:
(a)相同时间时位置领先者。
(b)跑完相同距离,用时间短者。
李明快,推断依据是李明快慢不变时,跑100M用16S即可完成
物理学规定: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即用路程除以所用时间,得到每秒运动的路程,从而可心比较快慢
生活中的许多运动情境都有比较快慢问题,通过尽量锪列举分析让学生想到,比较快慢需要有个标准,便于引出速度概念。
二、 问题探究
(一) 速度的定义
问题:
A、 速度是如何定义的?表达式如何?
B、速度的国际单位可从公式推出,是什么?
汽车的速度常用km/h为单位,它比m/s大还是小?可推导出什么数量关系?
C、前边所述王聪和李明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D、看课本“小资料”,了解部分物体各种运动的大致速度,分析表中的数值,如果蜗牛用cm/s为单位,磁浮列车用km/h为单位,同步卫星用km/s为单位,数值各变成多大?
E、看课本图1.3-2汽车速度表,此时汽车的多大?该汽车速度表的量程是多大?
[提示]速度表测的是汽车在各个时刻在某一处的即时速度,不是全程的总的运动速度,它是随汽车运动快慢随时变化的。
(介绍我国道路限速规定)
学生抢答:
A、 速度的定义、公式。
B、国际单位:S/m, t/s
V--m/s
1km/h==m/s
即1m/s=3.6km/h
C、王聪
V==5.88m/s
李明
V==6.25m/s
D、蜗牛
1.5X10m/s=0.15cm/s
E、磁浮列车
120m/s=432km/h
卫星
3070m/s=3.70km/s
领会:汽车速度表的原理和意义。
了解:道路限速的目的及意义——主要是为了安全
拓展知识面,热爱瞬时速度观念,了解生活中道路即速的目的及意义,培养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路的习惯理念。
【导学的反思总结】
1、 速度的定义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什么?
2、道路限速的目的及意义是什么?
三 练习反馈
看课本“小资料”熟悉了解各种运动的大致速度。分析如果蜗牛用cm/s为单位,磁浮列车用km/h为单位,同步卫星用km/s为单位,数值得写成多大?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定义:运动物体发生的路程与运动时间之比叫速度。
定义公式:v =s/t
公式变形:s=vt
T=s/v
蜗牛:1.5×10m/s= cm/s= km/h
磁浮列车:120m/s= km/s= km/h
卫星:3 070m/s= km/s= km/h
在训练中提高,在应用中体会,在查纠中完善
展示学习成果,接受指点评介,是“治病救人的良方”
四、 课后作业
(已经印好的导学案与巩固练习题)
教学反思: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