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课 各异的风土人情楚雄彝族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第一中学 李海彦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它存在于民间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在民间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云南省楚雄彝族地区的服饰、漆器、银器、乐器、建筑、书法等民间美术作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我们自己身边的民间美术,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的: 1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特点以及和民族习俗的关系。 使学生对彝族民间美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激发学生对身边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
2、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特点、和民族习俗的关系。2、彝族服饰、漆器、银器、乐器、建筑、彝文书法等民间美术介绍。教学准备: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就51个,我们楚雄州是彝族自治州,全州九县
3、一市都分布着不同的彝族支系,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楚雄彝族民间美术展。 二、 新课内容 (一)、 彝族服饰介绍1、由服饰组的解说员展示他们准备的彝族帽子、衣裤、鞋子、背包等服饰,结合日常生活习俗进行介绍。2、教师补充讲解:彝族民间美术是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和创造,质朴纯真地倾注着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板书:特点:一、质朴率真、随意大方。)3、多媒体课件图片欣赏:楚雄彝族服饰有龙川江、大姚、武定三个样式。 龙川江式:主要流行于楚雄州境内龙川江两岸的牟定、楚雄、南华及双柏等县、市
4、。女装上衣较短,多为浅色;外套黑色坎肩,下着长裤,佩胸围腰。大都以青巾缠头,形如圆盘状。着绣花鞋。男子服装基本款式为短衣长裤,上衣有少许绣饰。还有羊毛披毡、大襟短衣、绣花兜肚、羊皮褂、色彩鲜艳的绣花凉鞋等。大姚式:主要流行于楚雄州西北部的大姚、姚安、永仁等县。女装色彩艳丽,系三层花围腰,头罩彩穗绣花帕。常装多为青衣,且喜披羊皮褂。姑娘戴银耳坠。姑娘裹绣花帕,婚后包青帕。喜用麂皮挎包,麂皮兜肚等。 武定式:主要流行于楚雄州东部的武定、禄丰、永江、元谋、双柏以及昆明市的禄劝、寓民,曲靖的寻甸等县。女装基本款式为右大襟式、长裤,系围腰,上衣环肩多装饰一排彩须或银穗。裤脚有近60厘米宽的花饰段,其中以
5、精致的挑花人形纹图案最富特色。姑娘们的各种绣花帽则成为各地女装的重要标志。如武定等县的鹦嘴帽,禄丰等县的蝴蝶帽,元谋等县的樱花帽等。禄劝男子上衣宽大而较短,对襟、无扣,多以自织自染的青色毛布为料;下装为白色麻布长裤。4、学生对照各式彝族服饰讨论:自己家乡的彝族服饰是属于那一种? 分小组发言:罗茨、路溪、和平等东片乡镇接近武定县,所以他们的彝族服饰更接近武定式;广通、高峰、黑井、妥安等西片乡镇接近楚雄,他们的彝族服饰更接近龙川江式。5、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欣赏。课件展示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白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朝鲜族等。(二)、介绍彝族的重要祭祀用具彝族漆器1、由漆器组的解说员展
6、示他们准备的彝族酒器、食器、炊器等漆器,结合日常生活习俗进行介绍。2、教师补充讲解:漆器使用的原材料是“紫荆”木材作为胚胎,采用土漆、银朱、石黄等珍贵天然原料,以传统手工技艺精制而成。制作方法有彩绘、雕刻、镶嵌、堆漆等。纹饰用黑漆作底色,彩绘图案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花蕾瓜果、图腾崇拜等。色彩主要是红、黄、黑三种,红色象征太阳、火;黄色预示富有、丰足;黑色则代表庄严、权力。这种象征图案也广泛地使用在彝族的服饰、民居和建筑装饰等其他彩绘上,形成了彝族独具特色的“三色文化”。 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
7、、夸张提炼的手法,在制造技艺方面往往是因材施艺。(板书:特点:二、实用简洁、因材施艺。)3、多媒体课件欣赏:漆器只有在祭祀祖先、大自然、天地日月和待客等庄重的场合才能用。彝族漆器品种繁多,传统漆器主要有酒具:一套完整的彝族酒器包括10个酒杯、一个酒壳、一个托盘,酒壶、酒杯全是用整块木头雕凿的,酒壶扁薄而呈椭圆形,小的酒壳只能装二三两酒,大的能装一二斤;小酒杯能装二三钱酒,大酒杯能装下一瓶啤酒。此外还有餐具、马具、兵械、法具等20余种。4、多媒体展示其他民族的民间图腾以及祭祀礼器。例如:纳西族的东巴图腾、酒器、汉族的龙图腾、青铜鼎等。(三)、介绍彝族生活中的奢侈用具彝族银器1、 由银器组的解说员
8、展示他们准备的帽饰、首饰、生活器具等银器,结合日常生活习俗进行介绍。2、教师补充讲解:彝族同胞用银器的广泛程度就仅次于漆器,漆器有的种类几乎都有同类的银器。因此银的种类和漆器差不多,有餐具、马具、酒具、饰品等等。3、多媒体图片展示:彝族以戴金佩银为贵,银亮闪光的银头饰、耳环、领牌、戒指、手镯等,与色彩艳丽的服装相辉映,青年女子显得华美俊俏,中、老年妇女显得典雅庄重,男子佩银饰威武富贵。彝族佩饰中最贵重的是女子结婚用的“扯扯火”(胸饰)和“窝嘎”(背饰)。胸饰长约二至三尺,重达五、六斤,由八件或六件独立的饰件组合而成,在用银链和背饰连接,背饰是由一块长方形的红布作底,上面镶以日月形银片,也用银链
9、连接,均以手工打造,做工精细漂亮,美观大方。(四)、介绍彝族不可缺少的生活情趣彝族乐器1、 由乐器组的解说员展示他们准备的月琴、闷笛、口弦等乐器,结合日常生活习俗进行介绍。2、教师补充讲解:彝族传统乐器大三弦。用椿木或松木制做, 演奏时,背带挂于颈项,琴杆横于腹前,右手执拨片弹弦发音。音色浑厚、音量洪大。节日的夜晚,明月高悬,在彝家村寨外的空场上,燃起高高的火堆,小伙子们一边弹着大三弦一边同姑娘对舞,充满热情欢乐的气氛。其他乐器还有:闷笛、口弦等。(多媒体图片展示)3、邀请彝族同学进行简单演奏,其他同学随着节奏哼唱大家都熟知的:敬酒歌、阿表妹来跳脚。(五)、介绍彝族生活中的居住场所彝族建筑1、
10、 由建筑组的解说员展示他们准备的彝族建筑图片,结合日常生活习俗进行介绍。2、教师补充讲解:彝族民居建筑大门上作各种拱形案图并常有门楣。刻有日、月、鸟兽等图案,门窗隔扇及室内木隔花纹、小花格窗等,极富建筑装饰效果,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建造艺术。(多媒体图片展示)3、其他民族民居建筑欣赏。多媒体图片欣赏:汉族、白族、傣族、藏族等民族的民居建筑。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板书:特点:三、热烈夸张、象征寓意)(六)、介绍彝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彝族文字及其书法1、由书法组的解说员展示他们准备的
11、彝文书法,并做彝族文字的翻译介绍。2、教师补充讲解:彝族先民们为保存语言信息,创造了文字,彝族文字的审美意识,审美要求逐渐得到发展,创造了彝文书法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多媒体图片展示)3、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字:纳西族的东巴文、蒙文、藏文、甲骨文等。三、民间美术的其他表现形式。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56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现象,风格各异的民间美术是一片璀璨的艺术海洋,我们只能汲取几朵浪花给大家欣赏,更多的民间美术等待大家将来去继承和发扬光大。(多媒体图片展示)其他民间美术欣赏:山东潍坊的风筝;陕西剪花娘子的剪纸;安徽木雕工艺(徽雕);苏杭的丝绣等。设计思路:一、各组展示交流部分,
12、由彝族学生亲自讲解会更有意义,也更接近生活真实,可以增加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准备的过程中也会增加不少认识。二、教师补充讲解部分,起到一个归纳概括和补充丰富的作用,把学生的发言引导到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上来,回归到本课的主导思想。三、学生讨论部分,这个环节属于互动交流。学生来自全县18个乡镇,各地彝族支系都不一样,服饰差别也很大,让学生自己归纳当地的服饰特点可以增加他们的兴趣和提高认识。四、欣赏其他民族的民间美术,这个环节属于拓展部分。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彝族从而了解其他少数民族也同样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美术的喜爱之情。不需深入,只做简单介绍和欣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