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基本内容
授课日期
2012年 5 月 17日 第 次
授课时数
1
累计时数
学习课目
课目三 汽修钳工
学习任务
任务二 锯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锯削概念及用途;
2、知道手锯的构造和组成的作用规格;
3、掌握锯削的基本要领;
4、掌握圆棒、圆管、薄板和深缝的锯削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将课件与实物结合,通过讲解、示范了解锯削和手锯的基本知识,理解掌握锯削的操作方法和典型工件的锯削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锯削活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意志力;
2、在交流和评价活动中体验技术对质量的影响,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养成遵守安全操作的行为习惯。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5-1
了解
说出锯削的概念、用途,识别手锯的结构、规格。
5-2
应用
学会选择安装锯条和锯削的动作要领
5-3
理解应用
明白学会典型工件的锯削方法
教学重点
1. 锯条的安装
2. 起锯及锯削要领。
教学难点
1. 起锯及运锯的要领
2. 典型工件的锯削方法
教学条件
教学场地
115
教学文件
1.课件 2.教材 3.课堂设计
工具与装备(设备、仪器…)
1.锯弓、锯条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4.6-1
了解
课件
锯削的概念、用途手锯的构造
C
G
解释概念
10
自制
4.6-2
掌握
课件、视频
锯削的基本操作
A CDE
EG
给出规范
15
自制、下载
4.6-3
掌握
动画
典型工件的锯削方法
A B
BG
学会锯削特殊工件
15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课程开始
锯削的由来
思考应用探究新知
课题
引入
给出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锯割练习
是否需要帮助
思考应用
分析疑问
小组讨论
任务
分析
记忆学习
锯割方法及步骤
视频
学习新知
技术尝试
练习操作
尝试下料操作
解决
任务
检查辅导、反馈交流
总结梳理
归纳
总结
解决
任务
内容归纳
布置作业
课堂结束
板
书
设
计
任务二 金属的锯削加工
一、 余量
二、锯条的换装
三、装夹工件
四、起锯
五、锯割操作
六、分析纠偏的方法
七、学员总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员的活动
学员的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引入
提问:什么叫锯割?常见哪些锯割方法?用什么工具锯割?
用锯对工件进行切断或切槽的加工方法,称为锯割。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用手锯锯过东西?请大家回想一下是怎样锯的?
播放多媒体锯割录像
思考讨论
用以往的经验交流如何用手锯锯割
注意观察录像中锯割的动作
项目引领
了解学员基础
通过观察加深对锯割技术的影响
探究新知:“余量”
在刚才的录像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几个细节。
(播放屏幕截图:
1.加工尺寸15mm,实际量取16mm;
2.锯割时锯条离线1mm)
提问:什么叫"余量"?在粗加工中有什么作用?
加工余量大了:增加劳动工作量,降低劳动生产率,还增加了原材料、设备、工具及电力的消耗
加工余量小了:不能确保消除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误差和缺陷,影响加工质量,甚至产生废品
指导学员在图纸上划锯削线,并即时总结。
观察屏幕截图,思考
1.锯割时为什么离线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多少比较合适;
2.最终锯下来的坯料总长应为多少?
思考释疑
消除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误差和缺陷
按图纸尺寸在坯料上划锯削线
了解下料过程中留余量的意义(落实难点1)
工件
分析
今天我们所选用的材料是方钢,应该怎样高效率高质量的把所需的钢材锯割下来呢?
分析工件加工尺寸,加工方法
结合任务学习课程
技术尝试:
锯条的换装
介绍手锯结构
锯弓:用于安装和张紧锯条。
(分别展示固定式和可调式锯弓,以比较不同)
锯条:起切削作用,常用的材料是碳素工具钢
1、长度:指两安装孔的中心距。
有150mm、200mm、300mm(最常用的)、400mm等。
2、锯齿的粗细:以锯条25mm长度内的齿数来表示。
粗细 齿数/25mm 应用
粗 14~18 锯切铜、铝等软材料
中 19~23 锯切普通钢、铸铁等中硬材料
细 24~32 锯切硬钢板及薄壁工件
3、锯齿的切削角度:
前角为0°,后角为40°-50°,楔角为45°-50°。
4、锯路:锯齿按一定的规律左右错开排列成一定的形状称为锯路。
波浪形 交叉形
根据工件材料的硬度和厚度选用不同粗细的锯条。锯软材料或厚件时,容屑空间要大,应选用粗齿锯条;锯硬材料和薄件时,同时切削的齿数要多,而切削量少且均匀,为尽可能减少崩齿和钝化,应选用中齿甚至细齿的锯条。
演示:锯条的装夹
*锯齿向前:才能保障正常切削要求
*松紧适当:太松太紧锯条易断
*锯条无扭曲:保障锯缝直立
(组织安装锯条,并演示讲解要领)
(配合媒体图片)
锯条装夹要紧贴销钉,锯齿向前。
旋紧翼型螺母,使锯条平直、绷紧并有弹性。
观察思考
动手换装锯条
测量一下手中的锯条的长度。
看一下手中的锯条的粗细。
找出各个角度来,进一步加强切削角度的概念。
思考分析锯路的作用
作用:锯缝宽度大于锯条背部的厚度,从而减少摩擦、夹锯和锯条折断的现象。
根据这些让学员们回答:
1.加工铜、铝等软金属及厚的工件应选择哪种锯条? 答案:粗齿锯条
2.加工硬钢、板料及薄壁管子等工件应选择哪种锯条?答案:细齿锯条
3.加工普通钢、铸铁及中等厚度的工件应选择哪种锯条?答案:中齿锯条
u
问:如果锯齿向后装了会是什么效果?
学员练习安装锯条
结合锯条实物,讲解锯条的有关参数的概念及实际意义,对锯削的影响。
学会锯条的选择和装夹(落实重点1)
加以引导
结合实际分析这样装的原因,并检查,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技术尝试:
工件的装夹
介绍台虎钳及锯割装夹;共同探讨学员体验中的问题:
工件的夹持
1、工件尽量夹在虎口钳的左边。
2、伸出要短(20mm左右)。
如果太长,工件容易颤影响操作。
3、工件要夹牢,但不能夹坏工件,尤其是已加工表面,如需要还要增加辅助件。
学员上台尝试体验
问:同学们想一下为什么要夹在左边?
学会使用台虎钳进行锯割的装夹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技术尝试:
锯割姿势
手锯握法:右手满握,左手轻扶
站立位置:左脚30°、右脚75°、身体45°
锯割时站立左脚向前半步,右脚稍微朝后,自然站立,重心偏于右脚,右脚要站稳伸直,左脚膝盖关节应稍微自然弯曲。
(纠正学员的错误动作)
用力:右手推压、左手扶正,回程不施压
(握锯要自热舒展,运动时右手施力,左手压力不要太大,主要是协助右手扶正锯弓,身体稍微前倾,回程时手稍向上抬,在工件上方滑过。)
运动与速度:慢进快退、频率40次/分、行程>2/3
学员模拟体会锯割的操作姿势
模拟体会
加深操作姿势的印象
技术尝试:
起锯
正误对比示范讲解起锯要领(实物投影或录像)
起据用拇指定位,至锯出浅槽后,放大动作幅度,注意预留余量。
观察体会
尝试反馈
学会如何起据(落实重点2)
技术尝试:
锯割
讲述、示范锯割的用力与动作,正误对比,注意纠偏
解决保证锯缝挺直这一难点要做到:
锯条装夹平直、绷紧、有弹性;动作协调,用力均匀;发现偏斜及时纠正。
观察领悟
模仿强化
反馈协调
模拟动作,激发兴趣,提高效果
操作
实践
检查、辅导、拍摄
部分学员尝试下料操作
学会用手锯下料(落实难点2)
反馈交流:
纠偏方法
公布部分学员的操作画面,要求学员注意观察,思考纠偏的方法。
分析锯偏的原因,交流纠偏的方法,并尝试
进一步落实难点2
评价
总结
小结:
1.锯条的安装
2.锯割时坯料或工件的装夹
3.起锯
4.锯割的动作要领与注意事项
5.锯条折断、崩齿原因分析
学员总结技术要领
提升巩固
主动分析
思考题
1.怎样防止锯管子时断齿?
2.锯削速度为什么不宜太快或太慢?
3.试分析锯条折断和产生废品的原因?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