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制度
1 危险源的分类
1.1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资,且危险物资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依据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对危险源的分类和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分为二大类:
1.1.1第一类危险源:物的不安全状态: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1.1.2第二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
A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2危险源辨识的对象、内容、范围
危险源辨识贯穿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主要是:
1.2.1 对象
1.2.1.1 常规生产经营过程和非常规活动。
1.2.1.2 进入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员的活动。
1.2.1.3 作业场所内所有设备、设施。
1.2.2 主要内容:
A、隧道工程
B、机电设备工程及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
C、物业管理。
D、施工工艺、工序。
E、施工物资、设备、装置、工具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F、各项制度。
J、劳作强度、女职工劳作保护。
L、事故应急救援设施。
1.2.3范围:
生产经营作业场所和生活设施的选址、布局、使用及四周地理、地质、气候、建筑物、天上地下管线等相关环境因素。
1.3.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1.3.1询问与交流;
1.3.2现场观察;
1.3.3查阅有关记录;
1.3.4获取外部信息;
1.3.5施工任务分析;
1.3.6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表法;
1.3.7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
1.3.8事件树和故障树等。
1.4 对危险源本质的辨识应全面合计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六种类型。
1.5 风险评价:
1.5.1风险评价的方法〔一〕
风险评价要充分结合本企业特点、管理水平、人员能力、资源状况等。其方法有:直接推断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直接推断法:依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D、E共5个级别,从而推断出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
1.5.1.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3个级别: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大的为“可能〞。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小的为“极不可能〞,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不可能〞。
1.5.1.2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级别:将会出现多人伤亡的为“严重伤害〞,出现轻伤为“稍微伤害〞,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伤害〞。
1.5.1.3后果和可能性的组合结果,对应可得出风险级别:
表中:
A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即:
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
严重程度
可 能 性
极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稍微伤害
E
D
C
一般伤害
D
C
B
严重伤害
C
B
A
B级风险〔重大风险〕,即:
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
C级风险〔中度风险〕,即: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常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埋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D级风险〔可容许风险〕,即:
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E级风险〔可忽视风险〕,即:
危险性极小,不会伤人的风险。
1.5.1.4风险等级确实定:当达到A、B级风险时,确定为重大危险因素;C、D、E级风险,可作为一般危险因素处理,评价后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1.5.2风险评价方法〔二〕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L值——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值——表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值——表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D=LEC
D值——表示危险等级划分。
a.为简化评价过程,采纳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具体分值见下表达式1、2、3:
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的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常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天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