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单元的内容:1、太阳和影子 2、太阳钟3、昼夜交替 4、看月亮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知道物体的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知道太阳一天当中的运动模式。*能够发现太阳高度和当时气温之间的关系。*知道太阳的影子能够表示时间,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认识日晷等古代的计时工具,了解其他的古代计时工具。*认识月相变化,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知道月亮一天的运动规律。 第一单元单元调查 班级 姓名 日期 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太阳的光照主要影响物体影子的朝向和长度1,太阳的光照方向与影子朝向相反,如太阳如果日出东北,那么影子就朝西南,如果太阳日
2、落西北,那么影子就朝东南。所以影子的朝向通常被用来判断日出和日落的方向,进而用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处的半球。2,太阳高度角影响物体影子长度,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反之则影子越短。一天中太阳高度在日出和日落时都为0,影子也是最长的,且日出和日落影子相等。而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为一天中最短的。从光影图中我们也可以认为一天中物体的影子长度以正午影子长度为中心向日出和日落影子逐渐增长。当某地处于被太阳直射的纬线上时,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则正午影子长度为0,也就是没有影子。如果题目告诉我们某地正午影长为0,那我们就可以判断该地为太阳直射纬度。1、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
3、我太阳在正南方就是十二点,太阳刚出现6:00到落山6:00总共十二个小时左右,均分一下就可以估算时间了2、3、 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美国东部是上午7点,西部是上午4点,德国下午1点,澳大利亚晚上10点。4、是什么引起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它本身不发光.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那一半,形成白昼.而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形成黑夜.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5、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提问者采纳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
4、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 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
5、,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 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
6、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首先,月球和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公里,和地球以及月球的大小比起来,这个距离并不算太远; 其次,关于楼主的问题。月亮在天空中运行的轨道比较复杂,虽然月球自转轴的指向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月球公转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是固定的),但月球和同一地点的观测者的地平面夹角却是每天都变化的,所以月球在一年中升起和落下的方位有很大差异,以我这里(和你的位置相差不大,北纬39度)为例,月球在夏季的时候
7、在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升到最高高度不高,而在冬季则在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升起的最高高度就要高一些。而且没有任何一张星图会标出月球的轨道,因为太乱了,没法标注。6、7、 昼夜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请说两点。8、9、 昼夜变化让动物产生了昼伏夜出(如老鼠)或夜伏昼出(如人类及许多其他哺乳动物)的生物钟规律,我们的生活处处受昼夜更替的影响。而昼夜的交换对于植物来说又是能量或糖分的产生、释放或聚集、利用的过程,(如葡萄,在白天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在夜间会进行比白天的量大得多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在白天会消耗糖分以维持生存所需,在夜间则会积聚能量以迎接明天。)而这种对植物的影响也会间接地影响到我
8、们人类。植物生长在一定时间内呈现慢快慢的节奏,这种快慢节奏与季节和昼夜变化有关,植物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从定义中可见,植物生长的周期的可分为昼夜周期性和季节周期性。 (一)昼夜周期性 植物生长随昼夜交替而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就是昼夜周期性。随昼夜交替,光照,温度、水分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速率。植物生长速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干物质积累量为指标,二是以株高或体积为指标。如果以干物质积累量为指标,白天的生长速率大于夜间,如果以株高、鲜重、或体积为指标,生长速率随昼夜交替呈现三种变化, (1)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白
9、天光照充足,温度适合,生长速率大于夜间。 (2)白天光照过强,温度较高时,蒸腾过于强烈,失水多,体内出现水分亏缺,生长受到抑制,这时白天生长速率小于夜间。 (3)当白天与夜间温度相近时,白天和夜间的生长速率相近。 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不仅受昼夜交替的影响,而且受植物内生机制生物钟的影响的调节。 (二)季节周期性 植物生长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就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由于地球公转,引起日照长度和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而日照长度和气温又影响植物的生长,使植物的生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例,春季气温升高,光照逐渐增强,植物开始生长,夏季旺盛生长,由于较高日照较长较强,秋季,日照逐
10、渐缩短,气温降低,生长受抑,进入休眠状态,冬季生长完全停止,处于休眠状态。这种变化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三)生物钟 生物钟是指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活动随昼夜交替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内在控制机制。生物钟是生物的内生计时系统。生物钟的计时周期是近似24小时。因此也称为近似昼夜节奏。植物的生长,运动,细胞分裂,某些酶活性都受生物钟的调节,受生物钟调节的最典型例子是菜豆叶片的就眠运动。 菜豆叶片在白天呈水平状态,夜间下垂,称为就眠,如菜豆连续光照,或连续黑暗,并使温度处于恒定,菜豆叶片仍然在白天时平展,夜间时下垂,这种运动的周期不是24h,而在22-28h,说明菜豆叶片的就眠运动受体内的一种内
11、生机制控制,这就是生物钟。生物钟的重要特点是可以调拨的,调拨生物钟的因子主要是光照,因此,生物钟的周期总是近似24h。第一课 太阳和影子*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知道影子是怎么样的方向、长短受太阳的影响。知道气温和太阳的运动的关系。能够坚持观察一天中影子方向、长短、气温和太阳位置的关系。第二课 太阳钟*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
12、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
13、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以及其他计时工具。知道可以利用影子推断时间。会自己制作太阳钟。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第三课 昼夜交替*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知道昼夜的成因。*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体。 2.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 3.所有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 4.地球是圆的,不是平面的。地球是球形,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14、。知道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的历程。第四课 看 月亮*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知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规律。能够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第五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地分析和判断。*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知道动植物、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月相的变化规律。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
15、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
16、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一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是怎么变化的从早晨到中午,影子由长变短,北半球影子方向由西转向北,南半球由西转向南; 从中午到黄昏,影子由短变长,北半球影子方向由北转向东,南半球由南转向东。 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太阳刚升起时,物体的影子最长,并在物体的西侧,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会越来越短,并渐向西北移动,在中午时分,影子最短,朝向北方,然后太阳向西方落下,影子越来越长,朝向东方。太阳高度和当时气温之间的关系。首先高度应该是高度角吧。一般太阳高度角越高,气温越高。一般在一日之内,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的时候是在地方时的12点,而气温最高通常在地方时的14点左右,因为太阳加热大地还有累积效应所以产生了气温升高的滞后性。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地方时6点左右,因为一个晚上没有太阳照射,地面持续降温的结果。一年之内,夏季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大,所以总体较热,冬季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小,所以总体较冷一般在一日之内, 太阳高度越高,气温越高。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 6点左右,因为一个晚上没有太阳照射,地面持续降温的结果。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的时候是在12点,而气温最高通常在的14点左右,因为太阳加热大地还有累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