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发展建议阮宋庆1,2,汪 静1,罗言云1(1.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610064;2.四川高速公路绿化环保开发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41)摘要: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逐渐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随着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川省内的古镇旅游日趋火爆。目前四川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如风格千篇一律、旅游策划单一、保护意识淡薄等。针对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行,合理利用古镇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古镇旅游;文化内涵;生态效益
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9)10-0957-03Discussion on Exploitation of Old Towns Tourism Resources in Sichuan and Its Development ProposalsRUAN Song-qing12,WANGJing1,LUO Yan-yun1(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China;2.Greening and Environmental
3、Protection in Sichuan Highway Development Co.Ltd.,Chengdu 610041,China)Abstract:The old towns had ancient and unique buildings and abundance cultural connotations,which were gradually exploited as tourism re2source and becoming a new traveling way.With the exploitation of old towns,the tourism of ol
4、d towns in Sichuan became more and more popular.However,there were some defects during the exploitation process of old towns tourism resource,for example,size-fits-all style,monotonous travelplanning,lack of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so on.I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xploitation of
5、old towns tourism resource in Sichuan,the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proposals.We should take proper use of old towns tourism resource,and attach equal importance to developmentand protection so as to obt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old towns tourism resources;cultural connotations
6、;ecological benefit;economic benefit;social benefi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9-08-16;修订日期:2009-09-27第一作者简介:阮宋庆(1979-),男,四川高速公路绿化环保开发有限公司园林工程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地景观、景观工程建设与管理。参与了成都市沙河综合整治工程、鹧鸪山隧道引道生态恢复工程、泸州市江阳西路景观工程,以及四川省内多条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工程等项目建设。通讯作者简介:罗言云(1969-),男,四川省大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7、主要从事风景园林与园艺等研究。1 古镇旅游的兴起古镇是一种历史遗存,距今已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古镇泛指所有目前仍然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古建筑民居、传统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古城、古乡镇、古村,以及建筑古旧、风俗奇特的少数民族村寨1。古镇原本不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存在,而是广大农村乡土建筑的聚落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吸引着来自都市的旅游者前去观赏、感受,成为他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因此,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逐渐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古镇的旅游
8、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味古镇的“古韵”美;鉴赏古镇文化艺术美,观赏古镇自然美,体验古代农耕文明及从容闲适的生活节奏。中国现代的古镇旅游起步较晚,大概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遗产保护范围。1982年公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2。从此,古镇旅游渐渐兴起,首先是江南古镇周庄率先在国内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旗号;随后江浙一带的古镇,如同里、乌镇等纷纷效仿,在全国掀起古镇旅
9、游热。就四川而言,近年来一大批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镇,引起了旅游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尤其是我国节假日调整后,更多省内旅游者选择到城市近郊的古镇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四川的古镇旅游起步较晚,但在众多同类型经验教训的指导下发展得比较顺利。四川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是少见的农村聚落地区,乡土建筑集中展示的地方便是场镇;而场镇又是这些地区自然经济和小手工业比较发达的一个表现,传统的集市贸易促成了场镇发展,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人口密度决定着场镇的分布与大小;场镇的历史就是由场到镇的发展史,能称得上“古镇”的必定有悠久的历史,又具备相当的规模3。据粗略统计,四川拥有4000多座古城镇,集聚街市、场镇
10、、商埠、水陆码头、庙宇祠堂、会馆书院等一体,人文内涵极其丰富,其中佼佼者作为该地区的传统生活形态和建筑文化的代表,具有很高的研究及观赏价值。随着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因此四川省内的古镇旅游日趋火爆。四川省有关部门在这759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09 25(10)旅游资源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公布了若干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人故居文物保护系列;2002年,“四川十大古镇之旅”正式开启;四川省旅游局根据“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否具有相对成熟的旅游开发条件、规模”等,
11、推出了双流黄龙溪、宜宾李庄、阆中古城、雅安上里、合江佛宝、理县桃坪羌寨、丹巴嘉绒藏寨、广元昭化、大邑安仁、盐源泸沽湖镇“十大古镇之旅”,并展开了宣传促销推介工作。有关古镇的书籍、画册的出版,媒体的推波助澜,更使得古镇旅游市场前景看好。2 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2.1 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古镇相比,四川的古镇拥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既有巴蜀千年传统的遗风,又融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更为难得的是四川古镇在不断的发展建设之中包容了多民族、异地域的差别文化于其中4。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优美的风光,构成了古镇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价值。建筑独具特
12、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四川地质地貌复杂多变,很多古镇在建设之时并未严格依据城镇建设的规制,而是遵循“因山就势、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原则,巧妙地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多样的地形和多样的生物系统构成了古镇所处的大环境,游览古镇就能欣赏到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观,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四川古镇建筑保存较好,融民族特色于其中,吸各地民居精华在其内,结合当地情况将四川的民风民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四川民居中,随处可见的建筑“封山火墙”,源于徽派建筑,但如今却已成为了巴蜀古镇的典型建筑标志之一。在四川各地的古镇建筑中,古老的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和公共建筑相连成片。从它们的建筑外形来看,迥异于现代民居建
13、筑,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民居宽大的廊檐,整齐的廊柱,幽深的四合院,造型奇特的封火墙,斑驳的古桥等,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以雅安上里古镇为例,其依山傍水而建,古桥、古牌坊、古寺庙、古民居、四合院等古建筑与山光水色结合在一起,构成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静寂的田园情调5。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古镇旅游资源的存在价值是以其完整的文化形态而出现的。这一文化形态不但包括建筑、众多的文物遗存等物质形态的表现形式,而且还包括隐含于内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等非物质形态的表现形式。它们蕴涵着不同地域人们的传统民风民俗、建筑理念、历史源流、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多种含义,并反映着
14、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6。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省。特殊的历史地理,使其成为了西南与中原、西北的过渡地带,东西南北各族迁徙的重要通道。四川的古镇因多建在便利的水路或险要之地使其成为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汇聚之地。在四川古镇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有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三国文化、保路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诸多反映中国历史事件的遗迹以及名人故地等,为古镇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如宜宾李庄古镇,早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曾是重要的人口、货物集散地,抗战期间“中国四大文化中心”之一。一些古镇还有不少移民文化的产物,除会馆宗祠外也体现在民俗活动中,如龙泉洛带古镇与黄龙溪
15、古镇都有“耍火龙”的习俗,却体现了不同的源流。洛带古镇的“耍火龙”是移民文化的产物,原本是来自江西赣南客家地区,是其舞龙前崇拜土地神习俗的保留;而黄龙溪古镇的“耍火龙”则起源于南宋,先民们根据“龙现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2.2 四川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足一提到四川古镇,对游客而言,不管是外地游客还是四川本地游客,大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远不像江南古镇,一提起便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中国画,联想到“梦里水乡”的浪漫画面。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以
16、下两点:一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无法形成自我品牌;二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四川古镇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古镇风格千篇一律,景观雷同。四川古镇,以成都为例,周边古镇的主要建筑均按照川西民居风格来打造,用青石板铺设道路,街道两边商业店铺林立,装饰皆为灯笼和古朴风格的招牌,新修的仿古建筑与修缮后的木质建筑参差交错7。不但建筑风格雷同,而且游乐活动、旅游商品、食品风格都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毫无个性,无法给旅游者带来新鲜感,给古镇旅游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古镇旅游策划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目前,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仅限于展示参观,旅游活
17、动单一,娱乐方式单调,游客花十几分钟便能“走马观花”似地游览完整个古镇,然后便是喝茶、打牌、品小吃,整个参观过程时间短暂,游客缺少与古镇之间的互动体验,无法真切体会民风民俗,更缺少对文化的感知和认识。因此,游客对于古镇文化的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并没有留下印象,严重削弱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利于古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重视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四川的古镇一般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其建筑无不彰显着古镇的古色古香。它们是古镇的基础,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和古镇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镇中的一些较有特色的建筑物,如楼阁、牌坊等逐渐被湮没在现代化建筑中。对传统建筑的重建修
18、缮,没有严格要求,致使重新修葺的古建筑变得不伦不类、古今难辨。四川古镇多年来积淀的人文传统不断遭到破坏,许多古镇、古街、古建筑至今仍难逃被无情拆毁的厄运。古镇旅游应以古为主,以古为魂,保护、传承古镇文化。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开发商、当地居民对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古镇的旅游环境承载量与环境保护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镇的原生性,阻碍了古镇的发展。随着古镇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游客数量剧增,游客的频繁出入,破坏、干扰和冲击着古镇的生态与人文环境,一旦超过其承载量,就会使游客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有的古镇甚至以
19、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的发展。以黄龙溪为例,2004年以前黄859 旅游资源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09 25(10)龙溪古镇连接周围景点的交通工具是依靠人工摇橹的木筏船和人力三轮车,既符合古镇的文化氛围,又给游客带来新鲜感。可惜的是,后来开发商在利益的驱动下,用机器代替了原来的人力,破坏了古镇的宁静,得不偿失。此外,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存在旅游接待设施不齐全,旅游服务质量差等不足。总体而言,四川古镇缺乏交通、卫生等相关配套设施,各档次餐饮、住宿接待设施贫乏,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且普遍缺少较好的绿化景观和公共休憩场所,对配
20、套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不到位。3 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议3.1 准确定位,形成自我风格要想古镇旅游资源得到长远发展,首先必须改变四川古镇“千镇一面”的现状。在规划设计之时,应凸显个性,准确定位。文化内涵是发展旅游业的灵魂,各个古镇的资源禀赋不同,应抓住其亮点,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重组,使其形成自我风格。如洛带古镇历史悠久,地势复杂,造就了洛带古镇特有的客家文化和风貌。因此,针对洛带古镇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应当把洛带古镇定位于客家古镇,并将客家文化进行适当延伸和扩展。又如黄龙溪古镇环境优雅,景色多姿,兼有古街、古牌坊、古居民建筑、古庙、古码头、古墓、古树、古战场和古民俗,成为融自然景观和
21、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田园古镇的典型代表。平乐古镇则应抓住古意盎然的历史传说和史料,着重突出其作为古秦汉驿道 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独特历史地位。3.2 丰富旅游方式,提高游客参与度众所周知,由于四川地区特有的生活文化,喝茶、打麻将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方式,而古镇是传承、传播巴蜀文化的一种媒介,如果古镇仅仅成为人们喝茶、打麻将的又一休闲去处,那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们在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考虑到游客的心理需求,增强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策划,提高游客的参与度,调动其积极性,增加游客与古镇文化的互动过程,而不是一味处于参观者的被动地位。比如街子古镇的手工木雕作坊和打铁作坊别有风味,可考虑让游客
22、亲身参与体验木雕和打铁;罗泉古镇的特色美食为豆腐筵席,可让游客参与豆腐的石磨磨制过程。在身体力行的互动过程中,游客对古镇文化将产生较为直观的认识与体会,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洛带古镇每年七月一般都会举行客家“水龙节”,场面热闹,极具客家特色,这给游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互动体验过程。与此同时,游客停留时间越长,也就意味着潜在消费的可能性越大,从而更好地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3.3 开发与保护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任何旅游资源的开发,都会涉及到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冲突,小而言之即是当地居民需求与游客需求之间的矛盾。对游客而言,他们是希望借古镇的环境与氛围返璞归真,使疲惫的身心在古
23、朴的氛围中能够得到放松。而对于当地居民来讲,有别于游客的“古老”体验需求,他们所追求的是“现代”,希望借助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各自需求不同,于是两者之间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相互依存的,应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应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增强环境教育,使其意识到古镇资源的保护是实现经济利益的前提。没有古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便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其自觉主动地保护古镇旅游资源。同时,通过当地居民的支持,游客也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从而促进古镇旅游的发展,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
24、效益“双赢”的良性循环。除了要提高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之外,应注意古镇的日常维护,古镇的维护人员应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从科学的角度对古镇采取切实可行的维修和保护,确保资源得到有效保护。3.4 商业区和文化景区适当分隔,及时完备配套设施目前,四川地区的古镇大多商业、文化不分家,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招揽声此起彼伏,无异于闹市,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与古镇的古朴氛围显得格格不入。以罗城古镇为例,这座生长在山顶上的船形古镇,曾被誉为四川文化的“扛鼎之作”,如今古镇的典雅被各种改装后的百货店、日杂店、饭馆、旅馆、茶馆等商业化建筑物“破相”,挡住了原本是船形建筑的视线与风貌,与川西乡镇集市相差无几,街道两
25、边店外随处可见摆起门板的小摊,摩托车、自行车肆意穿行,一片杂乱无章,古镇文化在商业化发展下正逐渐丧失其原有韵味。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商业区和文化景区适当分隔,商业区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而文化景区则以体验人文风情、民风民俗为重点,前者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后者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同时也为解决游客需求和当地居民需求的矛盾提供了又一途径。维持文化景区的宁静氛围,让游客能够以平和的心境,更深刻地体会、思考、理解古镇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商业区应及时完备交通、卫生等配套设施,开放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馆和旅馆,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在满足古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扩大绿地率,“见缝插绿”,尽最大努力改
26、善古镇的生态环境。3.5 收取适当费用,用以古镇维护古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实现古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对古镇资源进行维护,资金短缺往往是制约古镇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商业区和文化景区分离,时机成熟之时,建议对文化景区可考虑采取门票方式,向游客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古镇维护。以周庄为例,他们采取“边发展边维护”的策略,最先创下收门票的先例,每年拿出门票收入的1/3用于古镇的维修和保护,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由此也可以控制游客数量,增强掌控力,保护生境,一举两得。3.6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古镇旅游营销走市场化的运作道路就决定了古镇旅游开发必须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7、和社会效益以作为对投资主体的回报,而营销是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一步。如李庄古镇,具有1400年的悠久历史,多年来却被外界遗忘,直至作家岱峻 发现李庄 一书的出版,才使李庄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逐渐被大众所认识;其后中央电视台举办了2005年 中国魅力古镇 评选,李庄作为四川省唯一入围的古镇,从此名声大振,为更多的人所959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09 25(10)旅游资源熟知。从李庄古镇的兴起过程,无疑可看出营销对古镇旅游资源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古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古镇旅游营销,可与旅游杂志合作,定期撰稿描绘古镇风情风
28、貌及近况动态,与新闻媒体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制作旅游画册、拍摄电视形象宣传片等,还可邀请专业的词曲作者量身定做反应古镇风情的歌曲并拍摄成MTV,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等等8。不仅要大规模运用电视、广播、印刷、网络等传统媒介,还要加大对手机媒介的利用,对来到古镇所在地区的外地手机用户发送图文并茂的手机广告,积极推广古镇旅游。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手机媒体的优势在于到达率高、目标受众明确、广而告之的效果好9。以此扩大宣传,倚重优势资源,促成四川古镇的整体包装和推广,提高古镇的知名度,树立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4 结语四川省古镇旅游正日益成为四川旅游业中的一个热点,吸引了众多旅游者,但是主要游客还
29、集中在四川本省内,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川外游客,扩大影响。目前在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应牢记,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互相依存的,既要有人文的热情,也要有实实在在的保护、开发的动作,形成上下意识的统一,既不能单纯强调古镇资源的保护,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古镇旅游资源,以古镇保护、环境改造提升和旅游接待服务改善为切入点,打造旅游品牌,让文化与经济互动式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传承发扬巴蜀文化的同时,带动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紫图.中国古镇图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余
30、丹.我国古镇旅游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4)377.3话说古镇:巴蜀古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4张世艳.浅谈四川古镇旅游开发J.科教文汇,2006(6)161-162.5王雪梅.论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31(5)116-121.6王雪梅.论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J.中华文化论坛,2004,(3)37-41.7张哲乐.浅析成都古镇旅游的雷同性J.商业时代,2007,6109-110.8朱松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6,(2)107-109.9王颖,肖建春.成都地区古镇民俗旅游广
31、告现象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16(2)101-105.(上接第941页)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农业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是当水质劣于 类水时,农业损失将十分巨大6。首先庆阳市没有纯污水灌溉的区域,马莲河是庆阳市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水质重度污染,以劣V类水质为主,已失去使用功能,当地并未将其用于农业灌溉;其次根据庆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汇总表,庆阳市明确用于工农业用水的两个水域范围为蒲河水库至汇入泾河口河段以及马莲河的五里桥至庆阳县河段,这两个水域范围的水质分类分别为 类和 类,未达到劣。基于这两个原因,水污染对庆阳市农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庆阳市水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基本含义是:由于水
32、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存在,使2007年庆阳市全社会承受了45225.45万元的代价。虽然这个代价大部分并非以现金的形式直接支付,但是却以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下降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一个地级市来讲,这个污染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它体现的不仅是量化了的经济概念,它更能反映出的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负效应和环境负效应9。反之,如果能够消除这些污染因素,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就会获得相同数额的提升。参考文献:1贾劝宝.庆阳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对策J.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8,(18)40-41.2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省庆阳市重点区域地下水变化情况阶段性调查报告Z.2008129-131.3李锦秀,廖文根,陈
33、敏建,等.我国水污染经济损失估算J.中国水利,2003,(11)63-66.4夏光,赵毅红.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J.管理世界,1996,(6)198.5阮俊华.区域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D.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126-28.6闫伟.黑龙江省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估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833-35.7甘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536-541.8甘肃水利统计年鉴M.兰州:甘肃省水利厅,200732-33.9卫立冬,孟淑锦,白治河.衡水市区水污染经济损失估算J.衡水师专学报,2003,5(3)41-43.10甘肃新闻.庆阳在石油开发中进退两难 EB/OL.www.gscn.Get/qingyang.11庆阳市环境质量报告(20012005年)Z.庆阳市环境检测站,2005128.12庆阳市供水运营情况简析Z.庆阳市物价局,2009.13张增强.我国水污染经济损失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2005,(3)67-70.14庆阳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情况汇报 Z.庆阳市供排水公司,2008.069 旅游资源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09 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