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河社区农家自留种西河社区农家自留种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芜湖青野社区发展促进中心2024 年 1 月目目录录一、我国农业种植和自留种现状.11.农业种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22.自留种的重要性.23.我国自留种现状及民间行动.3二、西河社区农家自留种调研.41.西河社区概况.52.社区农耕文化.53.社区户籍变迁.64.西河社区自留种现状.65.社区居民对自留种的认知和经验.76.社区自留种面临的困境.97.性别视角下女性的力量.9三、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集.101.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一):胡金萍.102.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二):文爱兰.113.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
2、事(三):吴小宝.134.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四):陶妹英、牛二宝.145.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五):牛忠泉、吴小保.16四、结语.181导导读读芜湖青野社区发展促进中心(以下简称青野社区)自成立以来,就扎根于乡村社区探索可持续社区的建设,而“可持续”定义其实是“可持续发展”。1987 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第一次提出第一次提出“可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是的明确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能力”。2015 年,联合国所有会员
3、国一致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Goals,SDGs)。作为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组成部分,这 17 项变革世界的目标呼吁全球共同采取行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和未来,这为世界各国在 15 年内实现目标指明了方向。结合实际情况,青野社区探索的可持续社区建设,必不可少的是要回应目前乡村社区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其中农业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根据相关定义,“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必
4、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根除根除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而这也进一步回应到联合国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几个重要目标,因此关注西河社区农业种植因此关注西河社区农业种植、农家自留种农家自留种、小农个体的现状是在大背景下青小农个体的现状是在大背景下青野社区的微小行动,希望以此探索社区层面的可持续发展。野社区的微小行动,希望以此探索社区层面的可持续发展。一、一、我国农业种植和自留种现状我国农业种植和自留种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氏族公社时期,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种
5、植业,直到今天,种植业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2要部门。自古以来农业种植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并不断适应气候的变化,但工业文明发展到现在,气候变化越来越极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健康构成根本性的威胁。近些年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趋强,极端强降水量事件增多,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3显示,1961 年至 2022 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的台风平均强度波动增强;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2 年高温和干旱风险指数均为 1961年以来最高值;全球海洋变暖显著加速,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1980
6、年至 2022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2022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 1980 年以来最高。1.1.农业种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农业种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候环境的变化及极端性,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作物生长季延长,种植结构也发生变化;其次,气候变暖也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最后,由于极端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频发,对农作物种植构成一定威胁。我国一贯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气候变化给我国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物种植方式和传统产区边界变化,导致农作物种植界限北移和优势产
7、区转移,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面临深刻调整;二是农业气象灾害加剧,病虫害风险加剧,尤其威胁气候敏感生态脆弱地区的粮食安全,对农作物和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利影响;三是国内农产品供需市场改变和国际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因地制宜采取适应措施。另外,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要充分考虑和加强当地农业作物的适应性和脆弱性分析,通过政府引导,正确调整种植结构和帮助种植者选择作物品种。同时,要不断增强传统产区的作物适应性。比如,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使得水分蒸发加大,通过减少传统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推广早稻来保证粮食产量;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变暖使得棉花种植面积北移并增大;而长江中游地
8、区因气候变化而导致棉花种植区域萎缩,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地区棉花种植的指导和经营;此外,对于玉米、大豆等一些生长时间短、对热量、水分要求较小的作物来说,种植面积和品种变化会小一些。2.2.自留种的重要性自留种的重要性经济参考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增强农业发展韧性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作物种植32019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世界粮食与农业生物多样性状况报告(首份关注人类粮食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的报告)称:人类栽培种植了超过 6000 种植物作为食物,但仅有不到 200 种具有显著的生产水平,而现在全球仅 9 种作物(甘蔗、玉米、大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棕榈果、甜菜和
9、木薯)的产量,就占到了全球粮食总量的 66。也就是说,养活人类的食物支撑非常集中且少(主要是 9 种),也意味着大量的粮食多样性在丧失。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长远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种子事业经历了从群众化选育推广到专业化改良普及再到产业化发展转型及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种业发展之路,经历了“户户留种”、“四自一辅”、“四化一供”、种业产业化发展及种业现代化发展五个阶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7 年),种业发展阶段起步晚、规划迟,基本上是家家户户自己留种,这个时期农作物良种种植对于粮食增产贡献率较低。随着我国种业发展卓有
10、成效,种业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品种选育水平逐步提高,种子发展也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随着种子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那些老品种也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特别是近些年,中国人在初步解决了温饱之后中国人在初步解决了温饱之后,一个日益严峻的事实一个日益严峻的事实,就是老种子就是老种子在消失,而且消失的速度呈加速度进行在消失,而且消失的速度呈加速度进行。从已公开科研数据看,20 世纪全球大约已有3/4 的农作物遗传多样性丧失,并且这个速度今天还在加剧,这些数据的公布也在提醒我们要关注自留种现状,自留种的价值不仅单纯是保留老种子自留种的价值不仅单纯是保留老种子,同时也是我国农业振兴同时也是我国农业
11、振兴的重要一环的重要一环。3.3.我国自留种现状及民间行动我国自留种现状及民间行动中国作为世界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千百年来,很多地方的农民都还留有保存自留种的习惯。现阶段,我们调研了解到农村里留存自留种的越来越少我们调研了解到农村里留存自留种的越来越少,许多老种子都已被许多老种子都已被新培育的品种取代。新培育的品种取代。究其原因,一是种子的易获得性,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种子加工、储存技术的运用,使得各种品种的种子在市场上相继推出,购买替代了保存;二是自留种本身存在缺陷,抗病性、产量等方面低于新品种,这使得农民更青睐新品种;三是自留种技术落后繁杂,农村空心化,导致农业生产中许多技艺失传,不易于自留
12、种的保存。在政策方面,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赵佳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种子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当代中国史研究2021 年第 6 期。4强调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国家对于国家对于保障种源自主可控越来越重视保障种源自主可控越来越重视,未来农业生物多样性愈加重要未来农业生物多样性愈加重要,重视种质资源保护重视种质资源保护,挖挖掘老品种,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掘老品种,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近几十年我国大力推广高产杂交品种,品种总数虽然在急剧上升,但是地方品
13、种数量却在急剧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2000 年我国第一个参与式育种项目在广西启动,此后 20 年间,在一些在一些 N NGOGO、地方政府和个人努力下地方政府和个人努力下,全国各地先后成立全国各地先后成立社区种子库社区种子库,通过对本地传统老品种进行收集通过对本地传统老品种进行收集,保存和活态利用保存和活态利用,并通过平台开展种子并通过平台开展种子交换。交换。其中 2013 年成立的农民种子网络,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鼓励和协助农民开展在地保护和活化种子,参与的农友和科研人员也在逐渐增多,保护传统种子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另外一些个人在参与自留种中也贡献了很大的力量,比如衡荣农业创办人、
14、耕读大学的执行校长、乡村振兴的先行者贺建增,贺老师带领的团队在山西省太谷县带动了 10 多个小山村参与保育自留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卢瑞香收集了 100多个老品种;河南信阳的退伍老军人许远国,也在参与抢救老种子计划;江苏连云港市的蒋华成老师,坚持 11 年自发抢救老种子,如今他已成功保留了上千个品种的老种子等等。二、西河社区农家自留种调研二、西河社区农家自留种调研因此,为了让自留种的价值被重视为了让自留种的价值被重视,期待更多农村留存自留种期待更多农村留存自留种,作为关注可持续社作为关注可持续社区建设的社会组织青野社区区建设的社会组织青野社区,结合所扎根的西河社区开展了结合所扎根的西河社区开
15、展了“西河社区农家自留种调研西河社区农家自留种调研”项目项目。该项目,一是希望通过实地调研西河社区的农家自留种保有情况,在社区开展关于种子相关的主题分享和学习;二是收集西河社区的农家种,建设“西河社区种子银行”,促进村民对于自留种的重视,构建社区可持续种的留存和流动;三是开展本土食农文化相关的活动,推动居民对于“生态、在地、食农”等理念的了解和认知,营造可持续社区氛围。2023 年 10 月-12 月的项目期间,青野社区对社区老种子保留情况开展了为期 2 个月的调研;建立 1 个西河社区老种子库,收集了 36 份本地老种子,共 27 个品种;开展了 2 次西河社区自留种主题的居民互动活动;发布
16、了 5 篇西河社区小农故事。以此带动社区居民对自留种的重视,促进自留种的留存。同时,通过项目的调研,青野社区也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澎湃新闻: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春天还有多远?5到了目前社区自留种面临的情况。1.1.西河社区概况西河社区概况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西河一带原本是沼泽湖滩,杂草丛生、荒无人烟,频发水灾,旧称“草头滩”,汉武帝元封二年(前 109 年),湾沚置县,已有 2100 多年历史。明宣德年间宣城县府沈知事圈圩并取得成功,百姓将此处称为“沈公圩”,百姓逐渐迁居于此,聚居形成集镇,由于坐落于青弋江西岸,便称之为“西河村”,此外又称“西河镇”,现多
17、称之为“西河古镇”。湾沚区生态环境优美,区域内“八分陆地二分水,三分岗丘七分圩”。西河社区作为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下辖的社区,地处宣城、南陵、芜湖三地交界处,距湾沚城区 20 公里,北与南陵县许镇镇接壤,西与南陵县弋江隔河相望,交通十分便利,于 2018 年由原来的万寿村、沈公村、幸福社区合并得来,下辖面积 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7532.4 亩、水域 1000 亩,社区内共有 2568 户,在籍人口 7236 人,常住人口有 4000 人左右。600 年历史的西河古镇,就坐落在红杨镇西河社区集镇区,东依青弋江,是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2.2.社区农耕文化社区农耕文化西河社区所在
18、的芜湖市地处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典型的原始农耕文明发源地。因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这里水田连片,盛产水稻,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西河社区自形成聚集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以农业耕作为主。西河古镇具有丰富的水域与田地资源优势,聚落形成的初始阶段,土地资源有限,聚落建筑沿圩堤而建。得益于天然地理位置优势,地处青弋江畔,土地肥沃,当地政府依托境内丰富的圩区资源,采用适合自然条件“稻虾共养”模式,形成“虾、荷”种养共生产业链。因而培育了“一水两用、一田共赢”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绿色、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新格局。除了农业耕作,西河社区十分重视养殖业,除了著名的荷花塘,附近
19、还有牛、火龙果、羊等动植物的养殖场。这些养殖业作为第一产业,为西河社区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如此,西河社区采用先进的立体养殖模式,在提高质量的同时推动产业增收。而对于荷花养殖,产业基地同样采取分块培育的方式,一部分侧重培育莲子,另一部分张浩 付晓惠 王惠:皖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及其演变影响因素研究以芜湖县西河古镇为例,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 5 期。朱小阳:交通便塞与古镇兴衰基于皖南西河古镇田野调查的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2 期。6侧重培育莲藕。除了产量兴旺外,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使这片“千亩荷花塘”成为天然的白鹭保护区。3.3.
20、社区户籍变迁社区户籍变迁西河于 1931 年设立为建制镇,1949 年作为标准集镇,隶属于宣城县,20 世纪 70年代初划属芜湖县管辖,2003 年芜湖县行政区调整,西河镇编制撤销,整体划归红杨镇。西河社区的行政规划在 2018 年发生过变迁,现在的西河社区由原来的万寿村、沈公村、幸福社区合并而来。芜湖市对于土地利用进行了总体规划,重点保护各县区优质耕地,优化基本农田布局,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西河古镇农业景观也在不断变化。聚落形成初期,圩田水渠密布,以种植水稻为主;后来居民人口增加,建筑面积增多,沟渠被填,农田面积减少,
21、水渠联通性降低;2000 年之后,农田面积基本稳定不变,逐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西河社区内居民户口性质也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户口的调整,一些以种粮、种菜为生的农民,转而谋求新的生计方式。但传统农耕习惯使得村民也在一些河滩地带进行开垦、种植蔬菜。随着古镇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最终形成了水利防范、圩田农耕与聚落发展共生的生态格局。4.4.西河社区自留种现状西河社区自留种现状作为一个传统的乡村社区,种植一直是西河居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和生计方式。早在30 年前,农田菜地大多是居民自己种植打理,无论是水稻、小麦,还是瓜果蔬菜,大部分作物都是通过留种种植的。那时候种子公司研发的种子进入市场,价格也比较
22、高,居民的接受度还比较低。近 20 年来,买种的优势渐渐显露,购买的种子慢慢开始代替自留种,自留种的种类和数量也在这个过程逐渐减少。为了更充分地了解西河社区自留种为了更充分地了解西河社区自留种的现状的现状,项目人员在西河社区集镇区和陶园村进行了走访调研项目人员在西河社区集镇区和陶园村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对此进行了梳理并对此进行了梳理。通过调研梳理,项目团队发现1)1)粮食作物不留种,以时令蔬菜留种为主粮食作物不留种,以时令蔬菜留种为主目前,西河社区的大部分农田都被承包大户承包用于种植或养殖,也有少量的居民依然保留 2-3 亩田种植用于家庭口粮和售卖,农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油菜等,还有部分农田
23、种植苗木、烟草、果树、莲藕等,但是这种大面积、规模性的农田种植都是鸠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2006-2020 年)7到种子公司购买种子。除了粮食和经济作物外,社区 70%以上的家庭都会自己种植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选择留存一些优质的蔬菜种子来年播种。2 2)本地的老品种被市场新品种逐渐替代)本地的老品种被市场新品种逐渐替代西河社区像很多乡村社区一样,空心化和老年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家庭只有老人和孩子居住,有的老人年纪大了,可以种菜的人也越来越少,坚持留种的也越来越少。年轻人更多地是扎根在城市,偶尔回家看看,乡村家庭常驻人口的数量从以往的 6-8 口人变
24、成了 1-2 口人,家庭对蔬菜的需求量锐减,对种子的需求量也降低了,大家从大量留种变成少量买种,本地的老品种被市场新品种逐渐替代。3 3)本地河流和气候环境对老种子保留带来了区域性差别)本地河流和气候环境对老种子保留带来了区域性差别西河社区位于青弋江西侧,其集镇区有一座 600 多年历史的古镇坐落于圩堤之上,曾经是青弋江上繁极一时的商品交易市场。部分圩堤上的住户仍保持着在河滩坡地种植的习惯,和圩堤内种植不同的是河滩内坡地很难留种。首先河滩地势很低首先河滩地势很低,受河流涨水受河流涨水影响大影响大;其次,每年 6 月-7 月是梅雨季节,降雨量激增,河流进入汛期整个河滩都要河流进入汛期整个河滩都要
25、被淹被淹。每年居民只能在农历 8 月到来年 5 月之间进行种植,很多植物还没到开花或者结果,就已经被洪水淹没了,所以没办法留种。这使河滩上的居民很少选择留种,只有一些居民将留种的蔬菜种植在家门口或者其他地方,才将家里的老品种延续下来。4 4)本地经济带动了老品种的保留)本地经济带动了老品种的保留西河社区虽然偏远,但是就生活而言是很便利的,西河新街上有更多店铺,超市、水电、厨卫、家具,各色样样俱全,西河早市和古镇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很多社区居民会将自己种植的蔬菜和农副产品拿来售卖,这些居民种植的蔬菜就会很多,这样对种子的需求量也大了起来,他们都会选择自己留种,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促进
26、了本地品种的保留。5.5.社区居民关于自留种的认知和经验社区居民关于自留种的认知和经验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对居民进行了深入访谈,为什么选择留种?留种有什么技巧?老品种与新品种有什么区别?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对于自留种有一定认识,也很乐于分享他们自己留存的种子,并向我们讲授一些关于留存种子的经验。1 1)自留种和新品种各有优劣自留种和新品种各有优劣目前自留种这一传统正在被打破,社区内一些居民更愿意去购买种子,也有很多居民一直在保持留种的习惯。两种观点的博弈间,我们也看出了居民对自留种和新品种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自留种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延续繁殖自留种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延续繁殖、口感好口感好、本地环境适应力强
27、本地环境适应力强,但但8是留种工艺繁琐麻烦是留种工艺繁琐麻烦;购买的新品种的优势在于简单方便购买的新品种的优势在于简单方便、其抗病害能力提升其抗病害能力提升,但是价但是价格相对自留种更贵格相对自留种更贵、第二年也不能留种第二年也不能留种。所以像黄豆、豌豆、缸豆等豆科的种子,还有南瓜、丝瓜、冬瓜等瓜类的种子,以及青菜、萝卜、茼蒿等蔬菜的种子,这些种子存留不是很难,大家会一直坚持留种;而茄子、辣椒这类留种比较麻烦的蔬菜很多人都选择买种。2 2)留种需要丰富的经验留种需要丰富的经验社区居民在保存自留种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他们会根据蔬菜当年的性状,挑选更能够适应本地的环境、口感更好一些的植株去
28、养种留种。对于瓜类的种子,一般会选取第 1-3 个果子养种,并做好标记加以区分,早先长的瓜营养更集中种子品质也会更好;而像青菜、萝卜、蒿菜等叶类蔬菜,则选择强壮的植株单独种在一片地避免串粉。对于收藏,要选择干燥、适温(适当的温度)以及通风的储存环境,大家一般会选择布袋或者通风的瓶子保存,适当检查并晾晒一下。我们访谈到几位一直坚持留种的居民,他们的辣椒和丝瓜种子甚至一直延续保留了40 年,其口感和产量依然非常不错。对于不同的居民来说,他们都有其特别的小妙招,让蔬菜保持其品种特有的优势,并且一直在这片土地延续下去。3 3)居民对老品种和农耕文化的认知)居民对老品种和农耕文化的认知农耕之所以能够成为
29、文化,是由各类种植知识以及人们在种植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而组成的。本地居民的耕作节奏主要是依照二十四节气的规律而定,在他们的表述中,我们发现,他们在不同的节气种植不同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同时也会在不同的节气施肥和收获,不同时节和环境也会对种植的品种进行选择。在他们耕作过程中很多丰富而又宝贵的传承,在与居民的交谈中,一些谚语便被随口道出:“小满不种,芒种不留”、“谷雨前后,撒花点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这些农耕种植的宝贵经验从农耕实践在打磨出来,也随着时间刻在了他们的心里。而当我们提起这些也是宝贵的文化,他们也会觉得惋惜,觉得如果可以把这些老种子和文化保存
30、下来是个好事情,因为现在年轻人大多都不会种地,孩子们也不认识蔬菜,必定也没有了他们当年与土地深厚的感情。4 4)居民对老品种的情感链接)居民对老品种的情感链接“现在的食材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人们生活水平越好,曾经的记忆涌上心头,社区里有的老品种可能口感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无可替代的口感,这种口感链接的是社区居民儿时的味道。9在很多居民看来,老品种不仅是一个品种,也链接着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在西河社区很多年轻人在周边或者芜湖上班,父母在社区都会种菜养鸡,为的就是平时可以把新鲜健康的蔬菜鸡蛋送给儿女,而老品种不仅代表着家的味道,更包含着浓烈的情感。甚至我们还观察了解到,冬天社区寄快递的居民格外多,对
31、于远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的子女,大家都会把腌制好萝卜条、豆腐乳、咸鱼腊肉寄过去,老品种产出的老味道成了不少在远方漂泊的人心中求而不得的念想。6.6.社区自留种面临的困境社区自留种面临的困境现代技术的进步,种子加工也成为工业化的一环,一袋袋注明品种包装精美的种子好像更容易受到社区居民的青睐,乡村的空心化和老年化,种植留种的人越来越少,本地人保护老品种的意识弱,都导致目前社区内自留种面临困境1 1)一是市场上的种子产业化使自留种逐渐消失。一是市场上的种子产业化使自留种逐渐消失。市场上售卖的种子主要是专业育种公司进行培育、改良或者是杂交形成,这类种子在抗病、抗倒伏、抵抗自然灾害以及增产稳定性方面更有
32、保障,相比较农民自留种留存过程复杂,品种品相可能较差,使得自留种目前面临诸多困境,很多本土品种流失和淘汰。在另一方面,不是农民不愿意留种,而是现在的品种已经留不了种。当居民用市场上的种子种植后留种,第二年却是性状大变或者颗粒无收,没有了老品种只能继续买种。2 2)二是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缺乏种地经验。)二是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缺乏种地经验。自留种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农民有留种经验,那些独属于当地的老品种,对于保存和改良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现在社区种地、留种的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不懂也不愿意种地,种地和留种的人也会随着人口老年化越来
33、越少。3 3)三是社区居民对老品种保护的意识不强。)三是社区居民对老品种保护的意识不强。本地居民种地主要用于生活和生计,留种也是如此,他们对老品种的保护没有很大的概念,虽然一直以来都是以“自己留种”的方式传承种子,但并不了解其生物多样性和品种保护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有能力的时候就坚持留种,不行的话买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农村的种植和生活影响并不大,而很多时候老品种就是在这种无意的行为中流失的。7.7.性别视角下女性的力量性别视角下女性的力量在调研关注社区农家自留种项目上,项目团队发现社区里女性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西河社区大多为女性在保存自留种,特别是在老种子留存过程中展现着女性智慧,
34、这也表明女性角色在家庭经营活动中同样占据重要力量。此外,社区中女性在努力改善自身生活的同时,也希望自发参与到当地社区建设,可以观察到活动中女性社区居民的10身影是最多的。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女性赋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的重要环节,更是妇女发展的关键。女性赋能是社会发展中最需要关注的话题之一,特别是社区中女性在保存自留种中发挥的作用尤其值得我们去关注。农村妇女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发现社区中仍有一些女性在保存自留种方面发挥着作用,运用自己的智慧挑选、保留老品种,她们也正在以独特的力量在农田中绽放。三、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集三
35、、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集1.1.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一):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一):胡金萍胡金萍作为乡村社区,西河社区里的很多居民在闲暇时候都会种一些蔬菜,主要供自家食用,也会对外售卖。为了寻访社区里的小农故事,我们调研走访了社区住户胡金萍阿姨,了解她和种子的故事。胡阿姨家在西河社区集镇区,目前经营一个杂货铺,主要卖一些玩具和杂物,除此之外,还会在春秋两季卖一些种子和自家培育的菜苗。当我们在西河社区调研农家自留种的时候,大家都很热情,胡阿姨更是拿出家里留存的十几个蔬果品种,跟我们介绍起来。以下是我们根据和胡阿姨的对话,整理的文字记录。为什么坚持留种?为什么坚持留种?胡金萍
36、家之前是菜农户口,婆婆年轻时在小菜队工作,种菜经验丰富。成家 30 多年以来,每年家里都会花一些精力培育菜苗售卖,所以一家人也算是种菜的“专家”了。一是因为培育秧苗对种子需求量大;二是种子质量好,菜苗的品质才好,所以每年他们都会培育足量的种子并保存。往年除了在本地售卖,他们还会去到泾县这些皖南山区售卖,皖南山区因为地势低洼,春秋天气多变且寒凉,有些种子不适合育苗,所以对菜苗的需求量大。每年的清明节气和小雪节气,胡阿姨家就开始售卖菜苗,大概会持续 20-30 天左右,每年能卖几万棵菜苗,卖苗的收入也有七八千块。现在老品种保存现状如何?现在老品种保存现状如何?问及西河社区自留种的状况,胡阿姨告诉我
37、们,早些年家家户户都是要留种的,买种大概也就近 20 年的事情,现在能留下的老品种越来越少了,很多都淘汰了。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农村人口少了,一般就一两个老人在家,吃的菜不多,需要的种子也少很多,而留种程序繁琐,很多人以买种代替留种。西河虽然不算大,但是卖种子的小店也中国妇女报.多维度赋能女性 激发新时代“她”力量EB/OL(2023-05-15)2024-01-30.epaper.c11有三四家,花几块钱买点种子方便的多。“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种植自留种也得常选种、换种,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是上一辈留下来的经验。胡阿姨说,一般的能流传下来的种子,都是品质优良的种子。现在邻居间也会经常换种
38、,比如今年她种的南瓜就是对面邻居家的,这南瓜吃起来很甜很糯,所以自己也准备再留一些。留种有什么技巧吗?留种有什么技巧吗?胡阿姨把家里的种子悉数摆开,除了刚刚已经秋播的蚕豆、豌豆、萝卜、青菜等 6-7种蔬菜,现在还有十几种:丝瓜、黄瓜、茄子、辣椒、茼蒿留种时间最长的要数丝瓜,已有 20 年之久,胡阿姨告诉我们这个丝瓜口感很好,味道甜甜的,大家都很喜欢,所以一直留种至今。瓜果类的留种一般选取第 1-2 个结果的瓜的种子,这个时候生长的瓜,营养最好品质就好,最适合留种。她通常都会在瓜蒂上系上红绳子做标志,待成熟了就把摘回家保存;萝卜、青菜、茼蒿等绿叶蔬菜会挑品质好的苗单独留种,不容易串粉;茄子、辣椒
39、等也会将头茬或者果型漂亮的专门留下来。留好的种子晒干后都会用自制的布袋子装好保存,胡阿姨告诉我们,装在密封的塑料瓶里出芽率会降低,种子不仅要干燥还要透风。而种子也是有“保质期”的,一般蔬菜种子只能保留一年,比如:辣椒、茄子、蒿菜、芹菜等,萝卜种子耐存放一些,一般2-3 年出芽率都还不错,所以只有代代留种,才能真正把老品种延续下来,所以老种子真的来之不易。后记后记经我们调研发现,近十几年留种越来越难了,乡村的空心化和老品种的遗失,农民对老品种的重视度不够,让老品种的保存和发展越来越难。但是一粒老种子,从几十年前流传下来,便是它独特的证明,它特有的生命力,不需要借助任何人工或者科技手段而发芽生长,
40、是真正自然的力量。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点,保护濒危老种子,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在源头保证食物的健康。2.2.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二)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二):文爱兰文爱兰西河社区作为一座乡村社区,有其普遍性却又独具特殊性。普遍在于它和大多数乡村一样民风淳朴、农耕文化底蕴丰富;特殊性在于其坐落在青弋江畔,自明代开始因上下游货物的集散而形成了集镇码头。现在社区的核心区域内是集镇区,集镇区内有菜市场、各种生活百货的商店、地道的美食饭店每天的早市赶集、逢年过节的大集市氛围到现在也依旧浓厚。每天的早市里,除了早餐店的热气腾腾、菜市场的人来人往,我12们还能看到村民们在街面的摊位
41、上买种子、买农具,为日常的农耕劳作准备。虽然现在社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以大户种植为主,但村民们依旧保留着农业种植(主要是种点蔬菜)的习惯。因此,为了记录社区里的小农故事,也为了发现每一个小农故事的特别,我们调研走访了在集镇区卖种子的文爱兰奶奶。为什么会卖种子?为什么会卖种子?作为西河本地人,文爱兰一家 40 年前从社区里较偏远的村庄搬到集镇区生活。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文爱兰一家在当时的主要生活收入都是靠种地种菜,每年也会留存很多优质的种子来年继续播种。为了有更多的营生渠道,文奶奶和老伴自搬到集镇区就开始经营种子的售卖工作,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还进行了工商注册芜湖县种子公司西河分公司,她很自豪地说自己
42、家是集镇区街上第一家卖种子的,而这一卖就是 40 年左右。虽然我们传统农耕里有很多可持续的理念:遵循四时节气、使用农家肥、少用农药化肥等,但为了保障产量和质量,还是会小规模的使用农药化肥。因此,和卖种子一起,文奶奶家还售卖一些化肥、农药和农具等,这些一年下来的收入,差不多有小万元,能够保障老两口的基本生活。问及目前种子、化肥等的进货渠道,文奶奶说主要是从县里(现在改成了“区”)或者市里进货,蔬菜种子每包 2 元,保质期在 1 年左右,如果当年卖不掉,就会处理掉,但基本上都能及时卖完,可见还是非常有需求的。早些年,还会卖一些主粮的种子:杂交水稻、油菜、小麦等,但随着现在的农业生产以大户为主,村民
43、的需求越来越少,主粮的种子慢慢不再卖了。主要以蔬菜种子为主:生菜、茼蒿、莴笋、青菜等,很多品种也是非本区域的,都是农业种子类的公司研发推广的普适性种子。会保留老品种吗?会保留老品种吗?随着调研访谈我们了解到,在保留老品种方面,文奶奶说到她保留最长的种子是辣椒和茄子,有 40 年之久了。因为口感好、适应性强,会留种育苗对外售卖,这也是为什么一直留种的原因。对比农业种子公司的种子,文奶奶说自留种更能够适应本地的环境,口感相对更好一些,一般不会留种子公司的种子,但如果有特别好的,也会留一些来年试试。问及留种的技巧,文奶奶非常朴实的说就是选好的、饱满的种子,没有啥特别的技巧,在保存上就是要多晒太阳、不
44、要完全的密封储存,她家的自留种都是用小盆储存,因为怕影响来年发芽生长。归根到底的总结就是:坚持每年选种留种,这样才能一直留存下来。13后记后记通过访谈文奶奶,我们发现中国的小农在长期艰辛的生活条件下,有坚韧的生存品质,文奶奶和老伴从年轻的种地到现在的卖种卖苗,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养育儿女、改善生活条件。文奶奶说现在自己和老伴都 70 多岁了,虽然孩子们说不要太辛苦,不要再操持这些了,但他们不希望给孩子们太大的养老压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保障自身的生活。不给儿女增加负担,这或许是中国父母辈的底色,这在乡村的小农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把小农经济下关于农业种植的传统智慧留存下来,也
45、为本土自留种的保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3.3.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三):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三):吴小宝吴小宝西河社区虽然偏远,但是就生活而言是很便利的,西河新街上有更多店铺,超市、水电、厨卫、家具,各色样样俱全,西河早市和古镇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吴小宝在西河集镇上开了一个杂货铺,主要售卖一些帽子、保暖衣、鞋子等日常用品。在开店之余,吴阿姨在集镇边开垦了很多菜地,不同季节的应季蔬菜都会种一些,每年也会保留一些老种子。以下是我们根据和吴阿姨的对话,整理的文字记录。最初的种子哪里来?最初的种子哪里来?吴阿姨家本身是菜农户口,家里没有农田但是分了很多菜地,种地也是
46、这五六年的事情,早些年吴阿姨在西河新街上经营一间早点铺,太忙没有时间种菜,后来又改成了杂货铺才有时间去打理菜地。吴阿姨和新街上的邻居处的很好,偶尔有事大家都会互相帮忙。吴阿姨一开始种地的种子,有的是买的,有的是邻居们分享的。这几年吴阿姨家种的南瓜大家尝了都说好吃,阿姨说今年留了很多南瓜种子,明年多种点南瓜秧跟大家分享。她今年还跟邻居要了一些本地品种的扁豆:红色的,肉质丰嫩,味道很好,准备明年也种上。经济带动了老种子的保留经济带动了老种子的保留西河古镇的旅游给小镇带来了人气,一直开店的吴阿姨也很有生意思维,早在十年前,她就在西河街上售卖自己手工制作的酱菜。如:咸菜、豆腐乳、腌萝卜、香菜丝等,销量
47、也很好,之前冬天腌制 200 斤都不愁卖,甚至也有人每年都来定制。由于这些酱菜的原材料主要是萝卜、青菜,每年秋冬都需要种很多,这样对种子的需求量也大了起来,所以阿姨每年都会选取好的青菜苗留种,萝卜种可以保留 2 年左右,所以也会隔两年种一小块地专门留种,这样一次性就可以收集两年的种子。除此之外,阿姨制作的豆腐乳也是一绝,她还教会了好几个邻居一起制作售卖。村14里很多农民都会种很多黄豆,把黄豆晒干后,选取一些颗粒圆润饱满的留种,剩下的就拿来售卖。阿姨每年都会在街上买一些老黄豆,送到豆腐坊去做成豆腐,嫩的豆腐直接做菜,老豆腐则是做成豆腐乳,豆腐切成小块风干晾晒一天,铺放在稻草上发酵,让豆腐上长出毛
48、霉,最后放入瓶中加入卤汤腌制,时间的沉淀和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就转变成了风味独特的腐乳,销量也很不错。怎么选择留种的品类?怎么选择留种的品类?当我们问及为什么不是每种菜都留种,阿姨说不同的蔬菜的种子保留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她平时留的种要么留种程序不是很难、耐保存,要么就是需求量很大。现在阿姨每年大概会留十几种种子,如青菜、苋菜、莴笋、萝卜、南瓜、丝瓜、秋葵、豌豆、蚕豆等。阿姨细心地还跟我们分析,很多叶子菜则要专门养着开花结籽,培育比较繁琐,比如青菜、苋菜、莴笋;相比之下,豆类、瓜果类留种难度低,每年吃的时候选取口感和品相比较好的保留就好,吴阿姨喜欢吃秋葵,每年秋葵结的第一、二、三
49、个她都不采摘,直接养老后带回家晒干保存。种子存放都是放在铁盒子里,然后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后记后记一道菜,从地里到餐桌,只需 15 分钟,这也许是乡村人最大的幸福了。对于吴阿姨来说,种地是刻在骨子里的天赋,无论平时的生活再忙碌,每天下午 4 点左右就准时关店去地里忙活一会,用阿姨的话来说,无论是浇水、松土,还是拔草、种地,地里永远有干不完的活,但自己种的菜吃了安心。“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正是这群农人的坚持和集镇早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老种子、菜苗、蔬菜以及农副产品的销售。无论是从哪个层面,老种子一直在这种需求中不断流传,如果没有一日三餐的忙碌,没有市场的流动,或许这里的老种子也像
50、其他衰落的村子的老种子一样,越来越少。4.4.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四):陶妹英、牛二宝可持续种植丨西河社区的小农故事(四):陶妹英、牛二宝西河社区位于青弋江西侧,其集镇区有一座 600 多年历史的古镇,古镇老街坐落于圩堤之上,目前圩堤和老街上仍有居民居住。因为长期的农业耕种以及青弋江汛期的特殊性,还会有部分圩堤上的住户在不影响防汛和河流生态的前提下,保持着在河滩坡地季节性种植的习惯。我们对这一区域的居民的老种子保留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了 6 户居民家庭,虽然大家都种菜但都表示河滩这片留不了种子。在我们不抱希望的时候,遇见了陶妹英奶奶和牛二宝爷爷一家,这可是河滩上种地的“大户”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