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物游戏教案设计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总是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说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这样做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回答真正的理解学生的想法,更好的因材施教。课标中提到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式,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来体会数学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到数学答案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有理可依的。数字与计算之间的联系恰巧对学生的数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教会学生如何找出数字之间的联系则成为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初步理解乘法
2、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设计了3次分物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积累分物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烈,在课堂上还没能养成倾听同伴的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他们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对数的感悟是从数学学习辨认各组实物对象的多少开始建立的,所以学生对除法的体会也离不开具体的情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
3、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1、经历小数目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 2、会用图示和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难点:看懂别人的画法,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学法:练习法、讨论法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圆片和小棒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小熊乐乐邀请了一些好朋友到他们家做客,看都有哪些小动物来了?乐乐为他们准备了一些桃子、萝卜还有骨头,动物们看见了可高兴了,他们都很想快点吃到喜欢的食物,你能帮助乐乐分一分吗?那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分一分”(板书课题:
4、分一分)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活动一:分桃子1.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分桃子, 4个桃子,要分给两只猴子,可以怎样分呢?请你想一想。用2个圆片代替2只猴子,用4根小棒代替4个桃子,请你动手分一分。开始2. 学生动手操作。3. 学生个别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生:左边给2个,右边给2个。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是这样分的请举手。哦,大家分分法都一样,陈老师在其他班试讲的时候还有2种分法请看:教师示范。方法一:左边给3个,右边给1个。方法二:左边给1个,右边给3个。4. 教师小结,评价方法。师:唉,有意见了,来说说你的想法。生:这样分不公平?师:哪一种方法才是最公平的,使两只小猴子都满意?生
5、: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的方法最公平,因为它们分得一样多。师:你们觉得呢?生:第二种最公平。师:都认为第二种最公平,为什么呢?生:因为这两只猴子得到的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师:板书“一样多”看来同学们做事都很公正,不偏心,表扬你们。活动二:分萝卜1.看图,发现信息。师:分完桃子,这下我们该分萝卜了,同学们请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课件出示:分萝卜图)生:这里有12个萝卜,有3只小兔子。2.说明动手操作的活动要求。师:乐乐想让大家把这12根萝卜公平地分给每只小兔子,待会,我们用3个圆片代替小兔子,用12根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在分之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在分的时候要把你分萝卜的
6、过程摆出来,也就是说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第一次给每只兔子分了几根萝卜,第二次给每只兔子分了几根萝卜,还要知道分了几次分完,最后每只小兔子得到几根萝卜,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分一分。3.学生动手操作。4.同桌交流自己的分法。师:分完的同学请举手,请把你的分法完整地说给你的同桌听。我第一次每只兔子分( )个萝卜,第二次每只兔子分( )个萝卜,分了( )次分完,最后每只兔子分到( )个萝卜。5.个别学生到黑板前演示、说明自己分的过程。师:谁愿意到这里来演示一下你的分法,请你一边演示一边说。生1:(1、1、1)(2、2、2)(1、1、1)师:谁跟他的方法一样?还有其他分法吗?生2:(1、1、1)(1、1、1
7、)(1、1、1)(1、1、1)师:谁还有不同的分法,这次你来说我来分。生3:(:3、3、3)(1、1、1)生4:(4、4、4)生5:(2、2、2)(2、2、2)6.课堂小结,引出“平均分”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表扬你们!我们来看看最后每只兔子分到了几根萝卜?生:最后每只兔子分到了4根萝卜。师:也就是说每只兔子都分得“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刚才我们给小猴子分了桃子,又给小兔子分了萝卜,虽然大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每只小猴子和每只小兔子都特别满意,这是为什么呀?生:因为每只小猴子分的桃子一样多,每只兔子分的萝卜一样多。师:在数学中,像这种分得一样多,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
8、分”活动三“分骨头”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师:分完萝卜,我们赶紧去分骨头吧,小狗都快等不及了。(课件出示题目)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题目?生1:师:大家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师:可是我有点不明白,“平均分给3只小狗”,这句话表示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生:也就是说每只小狗要分得一样多的。师:你从哪几个字看出来要分得一样多?生:从平均分这几个字看出来。师:这下我明白了,谢谢你们!师:这一次我们在小组里分一分,组长拿出绿色的15根小棒代替骨头,分别分给小组里的3个同学,分完以后把小棒交给下一个同学继续分,别人用过的方法你不能用,要用不同的方法分,听明白了吗?活动开始。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堂指导。师
9、:都分完了吗?分完的同学请马上回座位。师:现在请你用喜欢的图形分别代表小狗和骨头,把你刚才分骨头的过程记录下来。明白吗?生:明白了。师:活动开始。3.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分骨头的过程。4.个别汇报分骨头的过程。师:都画好了吗?请同学们停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同学的分法;生1:我用圆形代替小狗,用小棒代替骨头,第一次每只小狗分1根骨头,第二次每只小狗分2根骨头,第三次每只小狗分2根骨头,最后每只小狗分了5根骨头。师:他这样分可以吗?谁跟他的分法一样?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2:我用圆形代替小狗,用小棒代替骨头,我一次给每只小狗分5根骨头。(你说的话真简洁,又能清楚的表达你的意思)师:这种方法谁看明
10、白了?你来说一说。他说的和你想的意思一样吗?(你真会观察,爱动脑筋。)生3:我用圆形代替小狗,用小棒代替骨头,我第一次给每只小狗分2根骨头,第二次给每只小狗3根骨头,最后每只小狗分得5根骨头。师:还有不同的办法吗?生4:我用圆形代替小狗,用小棒代替骨头,我每次给一只小狗1根骨头,分了5次,最后每只小狗分了5根骨头。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这也有一种方法,可复杂了,看谁能明白我是怎么分的。课件出示分法。师:我用什么来代替小狗?又用什么来代替骨头?生:老师用圆形代替小狗,用短的数线代替骨头。师:看懂了吗?同桌讨论一下。师:老师这有一些骨头,谁愿意来这里摆一摆,解释一下这种方法
11、?生:先拿3根骨头,每只小狗分一根,再拿3根骨头,每只小狗又分一根,最后每只小狗分到了5根骨头。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下面我们重新演示这种分法,大家可要仔细看哦:(课件演示)教师小结:( )解释的和我演示的方法是一样,都分了5次,每次给小狗分一根骨头。屏幕上的方法从哪里能看出分了几次?又从哪里看出最后每只小狗得到了5根骨头呢?小结:恭喜你们!你们说的和我想的一样!刚从我们用了平均分的方法给小动物们分了食物,虽然我们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最后每小动物分的数量都一样,大家都很满意,为了感谢大家,乐乐邀请大家一起去玩闯关游戏,有信心赢吗?那我们来看,三、练习巩固,拓展深化。基础练习。第一关:分铅笔。
12、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信息。师: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生1:这里有14支铅笔,生2:平均分在2个铅笔盒里.每个铅笔盒分( )支。课件演示学生找到的数学信息。师:请你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完整地读一遍。2.说明分铅笔的方法和要求。师:请你用圈一圈或连一连等的办法,把这些铅笔平均分到这两个笔盒里,分到哪一个笔盒的铅笔请圈或者连到哪一个笔盒里,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先摆一摆,明白要求了吗?开始。3. 学生动手圈一圈。教师巡堂检测。4. 展示学生的方法。四、课堂总结,快乐评价。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活动?(平均分的活动)在这么多分一分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吗?谁来说一说?生:我学会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才能平均分)师: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你们小组的同学又表出现得怎样呢?请你们在小组内相互评价,下课以后有 4人学习小组长来告诉我你们讨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