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2.2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证明以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在体验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索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从而使他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探索三角形外角的特征;能够用三角形外角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三角形外角的应用,识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活动1
问题1 三角板拼接的思考?
思考:∠BCD与三角形内角的关系?∠FGH与三角形内角的关系?
活动2
问题2、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
认识:外角 内角
问题:3、一个三角形有多少个外角?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动手操作,从一副三角板拼接的形观察△ABC有关的角的特点,可以发现直角的邻补角.发现外角的研究价值
教师活动设计:
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外角的概念:三角形一条边的延长线与另一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理解外角的定义,认识外角。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三角形外角的特征
活动3
问题4 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引导等量关系与不等关系)
等量关系:∠BCD=∠A+∠B
(学生写出其他类似关系)
不等关系:∠BCD>∠A
(学生写出其他类似关系)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经过观察,独立总结,从中发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归纳:
性质1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在三角板的拼接中发现应用外角解决角度计算问题,并比较使用内角和解决的优缺点.
活动4
合作研究
要求:利用一副三角板设计求解角度的问题
过程:动手摆放,抽象图形,提出问题
问题5、如图所示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的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___________.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在一副三角板的拼接中发现已知与未知,从而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设计:
让学生充分讨论,观察题图形特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发现未知角,结合外角解决问题.
活动5
问题6、在一个三角形花坛的外围走一圈,在每个拐弯的地方都转了一个角度(∠1,∠2, ∠3),那么回到原来位置时,一共转了几度?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发现数学结论,并加以证明.
教师活动设计: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深刻理解三角形外角和的结论,培养辅助线证明几何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规范的书写证明.
四、应用新知,训练思维
问题7、已知:国旗上的正五角星形如图所示.求:∠A+∠B+∠C+∠D+∠E的度数.
问题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BC=90°∠BAD=20°∠BCD=21°,检验工人测得∠ADC=130度,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活动设计: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识图、分析图形特征,发现基本图形.
教师活动设计:
让学生大胆尝试,小心论证.一题多解,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规范证明,认识生活中的数学图形,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道理.
五、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1、如何看三角形的外角?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3、三角形外角的功能?
4、三角形外角相关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