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筝教案设计风筝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展探究性学习。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一、导入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2简介本文的鲁迅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宏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二、预习检查读准以下字音1生字丫杈ch憔悴qiocu模样m嫌恶xinw可鄙b什物sh惊惶hung瑟缩s惩处chng虐杀n宽恕sh苦心孤诣y堕du
2、蜈蚣wgng伶仃lngdng2形近字嫌xin嫌恶怒n生气堕du堕落赚zhun赚钱恕sh宽恕坠zhu下坠诀ju诀别决ju打算抉ju选择3多音字凶狠恶恶心w嫌恶sh什物m劳模什模shn什么m模样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主朗读课文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感情;读出重音。2依据课文的内容,快速答复以下几个问题。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预备向弟弟赔礼,而弟弟却不记得了。)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
3、半封建社会)文章记叙的挨次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挨次是什么?(挨次、倒序、插叙)(二)思索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长进的孩子的玩艺)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嬉戏是儿童最正值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责备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长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峻地解剖自己。)四、合作探究质疑、争论、答疑(一)12段(第一组问题)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伤”?(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伤,是由于想起小时候“精
4、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伤”,从构造上来说,是引出下文)2“四周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家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家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观察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家乡风筝季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二)34段(其次组问题)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气。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怜悯,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