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局“三严三实”专题研讨个人剖析讲稿 照委党组关于开展“严以修身”专题理论学习研讨会的安排,下面,由我结合近期“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情况,围绕“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这一研讨主题,谈三点体会:第一,作为一名普通人,要修身养性,始终让人性的光辉沐浴人生;第二,作为一名社会人(单位人),要修身明理,始终让理性的光辉照亮自己思想;第三,作为一名党的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修身求真,始终让党性的光辉指引前进的方向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修身养性,让人性的光辉沐浴人生 修身养性,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
2、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其中,人性的修为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 人性,是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有两个本能: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生的本能表现为善良、慈爱、宽容等积极光明的行为。死的本能则表现为杀戮、贪婪、自毁等邪恶极端的行为(基督教相对应称之为神性和兽性)。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性的养成,关键在后天,这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从古到今,个人简历人们在子女的启蒙教育时期,都非常重视孩子的人性教育,包括考虑环境的熏陶,目的是希望子女从小能够崇尚善良、张扬
3、善良、养成善良,对邪恶的东西要深恶痛绝、远离它、抵制它。三字经里讲的孟母择邻而居、窦燕山教育五个子成人成才的故事,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记得小时候,我的父母曾讲过一个借面的故事(昨天在网上又看到这个故事,只是借面变成了借粮,印象很深刻(故事略)。古人为此赋诗:“敞箩借面扣箩还,转鸡生蛋还三年。莫道盲愚容易坑,谁知头上有青天。善恶有报是天理,果报昭彰不容宽”。这个故事虽然含有迷信色彩,但蕴含着做人的基本道理,警醒我们做人要诚实、要本分,要知恩感恩,不能欺瞒哄骗,损人利己,更不能不知感恩、报恩反而还欺骗自己恩人。否则,会有因果报应。剔除了故事中的迷信因此,它仍然叩人心灵,具有启蒙、教化作用。 修身养
4、性,就是要修养善良、积极、正面的人性。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下许多优良传统,比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比如和睦邻居,仁爱待人等等,都是我们修生养性的内容。至今,像“崇德向善”、“忠义报国”、“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古训,大家都耳熟能详,随口而出。最近,研读机关党委发的习近平用典、国学资政两本书,感到特别亲切。其中,儒家学说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等真善美的人性,都在两本书中闪烁光芒。 工作总结“五常”伦理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也是我们严以修身的基本要义。所谓仁,就是在与人相处时,要做到融洽和谐,关心
5、关爱;义,就是在别人有难时真心相助,扶持一把;礼,就是对待他人,自己要放低身段,恭敬有礼;智,就是要善于思考,参悟规律,弄明白生活中的道理;信,就是诚实守信,言无反覆。可见,“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之课,是砥砺品性的应有之义,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时刻铭记、始终恪守的行为准则。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自觉传承,积极修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性素质。 修身养性,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辈子的事。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原话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养成善良、积极、正面的人性,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俗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生修为,久久为功。如果仅从普通公民这一层面,我们要坚持自觉修身、终身养性,扬善去恶,陶冶性情,让真善美的人性光辉沐浴自己,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二、修身明理,让理性的光辉照亮思想 说文解字对“理”的解释是:“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韩非子和氏(玉)中有一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理,本意是加工玉石,将玉石外面的石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