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一年级下册《彩虹》教案设计
高平市实验小学 任卯瑞
彩虹(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与设计说明】
《彩虹》这篇课文主要写“我”在看到彩虹时展开的神奇而有趣的想象,充分表现了“我”的天真可爱和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其中2、3、4自然段的结构和句式相似。针对此种学情和本课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在教学中采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前检查学生第一课时的掌握情况以学定教)---创设情境---问题呈现---自学互帮---总结学法---展学交流---训练达标---。先引导,再以读调动学生兴趣学习课文,最后放手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彩虹”的一些知识,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科学奥妙产生兴趣。
【学习课题】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1课《彩虹》
【学习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感悟,读好每个自然段,读好每个自然段中的问句。
2.在朗读中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美。
【学前准备】
1、学生自己画好的彩虹图。
2.多媒体课件。(教师)
【预习交流,以学定教】
1. 以组为单位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教学环节】
一、导学探究。(用时:共30分钟)
(一)展示画廊,情境导入。(用时5分钟)
1、(拿出老师课前布置的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彩虹(展示画得比较好的))现在我们展示的都是美丽的彩虹(相机板书:彩虹)评一评,说一说。
2.彩虹美丽吗?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讲彩虹很美丽的?
3.齐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雨后彩虹美景。指导看图:形状弯弯的彩虹,就像一座彩色的桥。问:把彩虹比作什么?是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美感。
(二)学习课文,体会想象,认识人物
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美丽的彩虹,还认识了一位梦想着如何到彩虹桥上去玩的小朋友。现在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三)出示自学问题(呈现问题)
二、三、四自然段分别有几个问号,有几句话,主要写什么?
(四)小组自学互帮,各自完成二、三、四自然段。
1.我们已经从第一自然中认识了美丽的彩虹,现在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幻想在彩虹桥上做什么?现在一起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2.分3行进行,请每一组的组长选择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自然段。
3.重点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请选读第二自然段的组员读第二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1)(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小组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我对爸爸的关爱。
(2)出示问题:第二自然段有几个问号,有几句话,主要写什么?指名回答。(板书:爸爸的水壶 洒水)
(3)“我”真的能在彩虹桥上洒水吗?
(4)同学们说得对,这是小作者的想像而已。
(5)播放朗读,全班跟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以及对爸爸的关爱。
(6)总结谈话:从第二自然段可以开出,小作者不仅对探索大自然充满了兴趣,同时也是一个关心父母的孩子。还有哪段可以看出来?
(五)总结学习方法
发现第三、四自然段的结构和句式与第二自然段相式)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和第四自然段。
1.(出示课件)请选读第三自然段的组员读第三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1)小组读出示问题:第三自然段有几个问号,有几句话,主要写什么?板书:妈妈的镜子 照妈妈梳头)
(2)全班齐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读出“我”对妈妈的关爱。
2..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课件第四自然段)全班齐读,感悟情感,(可见兄妹俩感情特好,也看出我和很关爱哥哥)
(2)说一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写了什么?(板书:哥哥的秋千 荡秋千)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读文
四、课堂拓展(用时:5分钟)
1.除了本课的彩虹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想象,你还见过哪些自然现象也很美呢?
2.出示课件
五、达标测评(5分钟)
1.把标点宝宝送回家。
。 ! ?
(1)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我把雨洒在山上的地里,你就不用挑水去浇了,你高兴吗□
(3)彩虹桥真美啊□
2..词语模仿秀。
荡来荡去 飘来飘去
( ) 来 ( ) 去 ( )来 ( ) 去
( )来 ( ) 去 ( )来 ( ) 去
3..我会读句子。
(1)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我把雨洒在地里,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六、板书设计:
11.彩虹
爸爸的水壶 妈妈的镜子 哥哥的秋千
洒水 照妈妈梳头 荡秋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读、行读、齐读、个别读和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读读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用学生的阅读体验代替老师的讲解。充分提供舞台,让学生表现自己,把课堂交给学生突,破了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很好的完成本课时目标,效果很好。但是在板书时,没有要求学生看着老师写板书,这点要改进;还有一个就是总结课文时要与板书结合讲解。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