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鸟》教学设计
鸟(第一课时)
科目:生物
教学对象:初二年级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郭薇
单位:雅礼实验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动物的重要类群中较为复杂的一节,学生较难理解和把握。但在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大致学会了学习动物主要类群的一般方法,所以理解和运用起来应该相对有进步。需要重点说明重难点,易错点。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鸟的多样性。
2、概述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3、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4、说明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认识对鸟类进行保护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学生跟生物已经接触了一年,没有了初一时候的兴奋感,应该在课堂上多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于年龄的成长,处于青春期的过度时期,在此时应以鼓励为主。应意识到,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但课后作业的督促也同样需要重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各抒己见,达到初步的认知目的,通过课件对相关知识的查阅,了解不同鸟类的特征,锻炼了学生搜索知识的能力。
加强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优势。
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五、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2、认识对鸟类进行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1、概述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说明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 用课件展示企鹅的图片
(2) 问学生:绝大多数鸟是善于飞行的,企鹅不会飞,善于游泳,全身羽毛密布,皮下脂肪发达。为什么属于鸟类呢?
各抒己见,认为企鹅属于鸟类的原因
了解学生的课外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活动
1. 多种多样的鸟
(1) 播放几种鸟的视频。
(2) 要学生试着结合课前搜索的资料,谈谈大山雀、金雕、丹顶鹤、啄木鸟、野鸭的特点。
(3)总结鸟类的外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特证?
在同学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能够找到五种鸟类各自的特点。
思考: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有什么联系?这些鸟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营造 课堂情境,点出本课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让学生了解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有关,鸟的外部形态上有者共同的特点,比如身体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
2.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 鸟的外形?
追问:什么是流线型
流线型的身体对飞行有什么好处?
(2) 观察鸟的翼和羽毛
特表有什么特点?
补充:正羽飞翔,绒羽保暖。
(3) 观察鸟的肌肉
鸟哪里的肌肉最发达?
为什么胸肌最发达?
(4)观察鸟的骨骼
回答:
1、流线型
前端较细,中间较宽为流线型。
能够减少飞行中的阻力。
2、覆盖羽毛
3、胸肌
鸟的身体每天运动量最大的就是翼,而胸肌一段连着翼,一段连着胸骨,胸骨的收缩和舒张牵引着翼上升和下降,只有胸肌足够发达,才能产生足够强大的力量使翼自如摆动
4、龙骨突
本目内容较难,通过层层设问进行推进,就是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课堂总结。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
七、教学评价设计
1 抓住重点难点进行学习,了解了鸟类的基本特征,通过师生合作既掌握了知识,有培养了能力还进行了情感渗透
2、学生参与度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一:生活环境:多种多样
二、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体型“流线型 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 适于飞行
3、肌肉:胸肌发达 适于牵动两翼
4、骨骼:胸骨发达,形成龙骨突 适于附着胸肌
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 减轻体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