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错别字防范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学生识字量猛增,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在我们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学生使用错别字,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寻找出现错别字的各种原因,帮助学生在生字书写教学中第一时间不产生错别字的混淆,降低学生错别字的发生率是当务之急,因此,特申报“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错别字防范方法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正确的使用我们的汉字,找出积极的防范方法,纠正错别字的发生率,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率。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防范小学四年级学生不写错别字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
1、小学四年级学生书写和使用错别字的原因的研究。
通过调查四年级各班学生和四年级五个语文老师,找出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2、防范学生不写错别字方法的研究。
①激趣法。用对错别字进行各种编故事、顺口溜、谜语、插图、游戏,比赛等形式展开教学,正确书写。
②集字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中搜集错别字建立错别字集,自主纠错。
③勤查字典,勤读字典。
④错字照镜子。归类比较正误对比,让错字现原形。
四、课题界定
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指的是书写汉字时,随意增减笔画的现象。别字是指在汉语书写、说话、朗读时,用其他的字形、字音来代替原本字的现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错别字防范方法的研究主要探究“错别字”的常见类型、形成原因等问题,力求找出积极的预防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写错别字的方法为目标的研究。
五、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识字写字提出如下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教育学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认为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又可以划分为小学生的知觉水平、迁移作用、提取失败理论、有意注意等。外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主要指社会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
六、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写错别字的原因,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识字写字现状,通过查阅书刊、上网检索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自身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生、困难生)作个案研究,或者就某一方法进行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寻找防范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并找到有效的防范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根据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边改正边完善。
七、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本课题计划一年完成,即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研究的过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1、理论学习,加强研究。
2、课题培训,完善方案。
(二)研究探索、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3月)
1、经常性的理论学习
通过阅读书刊,上网查找等方式,学习识字教学中关于错别字预防和纠正的文章和论述,理论指导实践。
2、与教学相结合,实践中尝试探究
为了真正落实本小课题的研究,我把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我是这样做的:
①了解学生作业中写错别字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②学生写错别字成因的分析研究。
③总结防范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
④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经过前一阶段课堂试验与研究,总结撰写“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错别字防范方法的研究”阶段小结,整理出小学四年级学生错别字防范的方法。同时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与理论提升,形成成果论文。最后进行课题总结,对过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存档;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归纳,撰写出“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错别字防范方法的研究”研究报告,申请鉴定结题。
月份工作安排表
2014、6
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了解错别字情况。
2014、7-8
大量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014、9
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4、10-12
1、了解学生作业中写错别字的情况,寻找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2、分析研究调查报告。
3、根据学生情况,总结出防范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
2015、1
对第一轮实施进行总结、反思,修改完善,完成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2015、2-3
按照修改完善后的错别字防范方法再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2015、4-5
对第二轮实施情况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
八、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整理出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错别字防范方法的资料和案例。
2、论文《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错别字防范方法的研究》。
3、撰写《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错别字防范方法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