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学设计与反思刘景福.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634531 上传时间:2024-1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与反思刘景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刘景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 作者及工作单位 山西省孝义市下栅初中刘景福 教材分析 《背影》是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二单元是在第一单元(以战争为话题的单元)的基础上发出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所以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对普通人的的关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人们总是说,母爱温情如水,父爱厚实如山,同学们都是沐浴在爱的雨露下幸福成长的,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爱是征服人类最有力的武器,也难怪铮铮铁汉朱自清先生,却在世界上最平常最朴实是父爱面前潸然泪下。作者将别人不曾在意的父子之爱,浓缩在方寸之间,就是父亲的这个背影,几十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令许多人泪湿衣衫。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好,在本片区同年级18个班处于中偏上的水平,听说读写思查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大多数是“留守学生”但他们的感情细腻而丰富。因学校多次开展与“感恩”有关的活动,大多数同学能用自己的良好表现和较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过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梁月辉、田姗姗、吴欢洋等同学能通过自己的诗文朗诵或动情讲述,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文章有的在征文大赛中获奖,有的在报刊上发表。尽管如此,但很多学生的家庭并没有经历过“祸不单行”的日子(如:文中作者的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很难站在作者和作者父亲的角度来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将成为本节课学生认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行文的思路; (3)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 2、过程与方法:理解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净化自己的心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激发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由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读《背影》散文集引人课文 二、自主学习与交流 1.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2、正音、释义 琐屑xiè  颓唐tuí 差使chāi  交卸xiè  三、合作探究 请学生研读全文,回答问题。 (1)1——5自然段中,“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 (2)“我”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领情了吗? 四、拓展延伸 五、完成课后作业第四题 一、教师动情地述说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读《背影》散文集的表情、神态和父子当时的心情 。 二、教师指导学生介绍作者,并做适当的补充。教师用普通话正音,并指名学生说出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 三、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不时点拨,鼓励。 四、教师要求学生在“背影”、“流泪”“父亲的语言”三项中,任选一项,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师要求1——3学习小组做第四题第1题,第4——6小组做第四题第2题 教师总结作业情况。 一、有的学生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为之欣喜,为之感动,想一睹为快。 二、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生通过合作探究,(1)明确:安慰儿子,为儿子送行,照看行李,给小费,讲价钱,再三嘱托儿子路上小心。(2)完成儿子对“父亲”感情的转变。 四、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发言踊跃。 五、各组学生先独自完成,然后分组交流,看谁的作业有特色,最后在全班交流。 一、由朱自清父子的神情激发学生急于认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了解作者、初步理解生字词,有助于很好地学习课文。 三、研读是让学生真切地熟悉内容和体验感情。 四、各小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 五、通过完成书面作业和班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朱自清和他的父亲分别用“眼泪”和“背影”演绎了人间亲情,这不是演戏,但更感染人。本课聚集“背影”、“眼泪”“父亲的语言”,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上做到了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经验和体验的真实碰撞,知识、价值、情感的高度统一。 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社会阅历太浅,大多数学生也没有经历过大喜大悲,课文所呈现的情形离学生很遥远,因而学生不易进入角色。如何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学生的心灵情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他们产生自己的体验并进行评价?这一节课,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的感情投入不很到位。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紧抓“情感”主线,环节设计精巧。在简练而深情的导入环节,用“研读”来体验课文“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和“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的情感基调,然后以“怎样的背影”和“几次写眼泪”为抓手,深度体验和理解作者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中间适当地点一下背景,一步步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到最后让学生完成“讨论、写作、交流”的课后作业第四题,让学生积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水到渠成。难怪县教研室主任汤继光评价说:“唐老师这堂语文课做到了步步铺设,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专家组梁晓华先生说“整个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有教师的独特理解和创意;环节新颖,内容厚实。” 但是,我自己认为:对重点语段的表情朗读太少了;思考、答问的时间过多了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