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历史七年级(秋季)答案.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632873 上传时间:2024-12-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七年级(秋季)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秋季)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秋季)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秋季)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秋季)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知识要点一百七十万云南工具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周口店龙骨山七十万二十万猿类天然群居三万打制人工血缘氏族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课本p. 2。)2. B(A、C、D项都是神话传说。)3. B(课本p. 2。)4. A(课本p. 2。元谋人生活的时代还属于旧石器时代,两项都是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现象。)5. B(课本p. 3、p. 4。)6. D(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7. A(项链是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懂得爱美。)8. A(图B是元谋人的牙齿;图C是磨制石器,但山顶洞人主要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图D

2、是打制石器,但不能显示山顶洞人掌握磨光钻孔技术。)9. C(课本p. 5。)10. B(课本p. 5。)11. A(这枚针主要用于把兽皮缝制为衣服。这枚骨针比较小,用于射杀野兽可能性不大,实用性强,做装饰品可能性也不大。)12. C(北京人的食物还不包括米饭。)13. A(山顶洞人也使用打制石器。)14. B(使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特征。)二、非选择题15. 问题一:人工钻木取火。证据:考古资料证明,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问题二:用火烤熟食物,可以提高人的体质;用火驱赶野兽,维护自身安全;用火照明取暖,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火的使用,提高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进

3、步。16. 问题一:山顶洞人遗址。问题二:制作这样的器具,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说明山顶洞人生活时期,人们已学会缝制衣服,懂得美。这是生产力的重大进步。拓展与探究思考一:旧石器时代;北京人。思考二:群居在洞穴中;用打制石器和木器劳动,获取食物等等(合理的想象均可)。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要点七千长江浙江磨制耒耜水稻干栏式定居五六千黄河陕西磨制粟半地穴式定居水稻粟磨制陶定居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课本p. 7,现有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 C(课本p. 7。)3. D(课本p. 7。)4. D(课本p. 7、p. 8。)5. B(课本p. 7。)6. D(A

4、、C项所说情况出现在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B项所说情况出现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7. C(要过定居生活,必须有人工建造的房子。)8. C(课本p. 8。)9. C(题目已指出是陶纺轮,则属于陶器,为烧制而成。)10. C(课本p. 8。)11. C(彩陶是半坡遗址出土的。)12. C(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水稻,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种小麦。)13. D(大汶口文化遗址墓葬区出土的文物典型地反映了贫富分化,其他三处遗址都没有这种现象。)14. A(山顶洞人也会人工取火。)15. D(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用于打猎捕鱼。)二、非选择题16. 问题一:陶器上的动物图画,说明半坡与河姆渡居民会捕鱼,会饲养动物。

5、问题二:在当时条件下,人们制作陶器的水平高超,反映了手工业的进步;陶器上的纹饰反映了他们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17. 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山洞中,而半坡人、河姆渡人已会建造房屋,居住在人工建造的房屋中。问题二:原始农业的发展。问题三:由于两地的自然环境不同。半坡遗址处于北方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的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河姆渡遗址处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有利于通风防潮。拓展与探究思考一:研究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广东境内的古人类化石主要有封开垌中岩人牙齿化石、马坝人头骨化石等。思考二:不能删除“已知”二字。因为,随着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人们可能发现现在

6、未知的、年代更早的古人类化石。第3课华夏之祖知识要点四五千炎帝黄帝涿鹿华夏宫室衣裳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人文初祖炎黄子孙尧舜禹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禹原始奴隶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课本p. 12。)2. D(课本p. 12。)3. B(课本p. 13。)4. A(课本p. 13。)5. C(传说中,仓颉发明了文字。)6. D(“炎黄子孙”体现的是对炎帝和黄帝的尊敬。)7. C(课本p. 14。)8. A(材料指向黄帝。)9. D(材料指的事件是大禹治水。)10.D(禅让制的流行时期为尧舜禹时期。)11. C(A项,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但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共同形成华夏族;B

7、是仓颉;D是伶伦。)12. D(禅让制是各部落首领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13. A(课本p. 14。)二、非选择题14. 问题一:禅让制(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首领制度);没有;大禹传子启后,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问题二:材料表明,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之位,各部落首领之间互相斗争。跟课本说法不一致。说明:历史上存在的许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必须多方面考证。15. 问题一:材料一属于历史传说;材料二属于文字记录;材料三属于实物资料。问题二:材料三代表的实物资料。拓展与探究思考一: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足,对许多现象不理解,存在着敬畏心理,于是,人

8、们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作为自己的祖先等崇拜的对象,并将其符号化,这就是图腾。思考二:通过民族大融合,以华夏族为主体,其他各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要点阳城早期国家启世袭禅让家天下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奴隶主阶级平民和奴隶汤商伊尹盘庚殷殷朝纣炮烙周文王姜尚牧野镐西周巩固统治土地平民奴隶亲属功臣诸侯周天子贡品疆土边远地区统治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B(禅让制是传说时代,分封制、宗法制是西周。)2. C(武王伐纣,商朝灭亡。)3. B(课本p. 20。)4. C(课本p. 21。)5. B(伊尹助

9、汤。)6. C(课本p. 21。)7. A(课本p. 21。)8. A(夏桀、商纣分别是夏、商的最后一位王。)9. C(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10. C(西周实行分封制。)11. D(课本p. 24。)12. A(夏的第一代国王是禹。)13. C(三个朝代的覆灭,都是因为暴政。)14. B(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15. D(燕赵齐鲁晋楚,都是分封的诸侯国名称。)二、非选择题16. 问题一:这些预言都是错误的。夏桀与商纣王的统治都因为暴政被推翻。问题二:暴政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17. 问题一:指周王。依据所分封等级的高低得到不同

10、的分赐。问题二:周王会降低受封人的爵位,削减受封人的封地,甚至剥夺受封的一切特权。问题三:西周的分封制。拓展与探究思考一:标志性成果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确立了夏商周的起止年代。思考二:没有得到最终结论。因为,夏商周的断代问题,没有确切文献记录,现在的研究成果是根据已有资料得出的。随着新史料发现,这一结论有可能被修订。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要点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成都平原青铜立人像大多精美瓷器夏、商、西周五谷青铜商奴隶人身自由贡品(人牲)殉葬品(人殉)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C(河姆渡文化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2. D(课本p. 26。)3. C(课本p. 26。)4. D(课

11、本p. 26。)5. B(课本p. 27。)6. A(课本p. 27。)7. B(课本p. 27。)8. B(铁器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9. D(课本p. 27。)10. C(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已经有了。)11. D(夏商周时期等级森严,没有民主政治。)12. B(奴隶没有土地所有权。)13. B(商朝时期尚未出现铁器。)14. C(课本p. 27。)二、非选择题15. 问题一: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多;工艺精美。问题二:上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去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已发现的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等等。问题三:只有贵族才能使用青铜器。理由:制造青铜器的费用昂贵;青铜器的使用,还代表了森严

12、的社会等级秩序。16. 问题一:奴隶社会。问题二:奴隶们的悲惨处境,最终会激起奴隶们反抗斗争;奴隶们的斗争,一定程度上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甚至改朝换代,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灿烂的夏商周文明是奴隶们辛勤创造的。拓展与探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社会发展水平看,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繁荣,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从奴隶处境看,奴隶们处境悲惨,社会黑暗。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要点770年洛东周春秋战国管仲内政军制尊王攘夷城濮韩赵魏齐楚秦燕赵魏韩长平秦国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D(课本p. 30。)2. C(课本p. 30。)3. A(课本p. 30。)4

13、. B(课本p. 30。)5. A(秦王嬴政是战国时期人物。)6. B(中央集权制是秦朝建立的。)7. C(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逐步统一。)8. B(A是春秋时期;C是东晋时期;D是三国时期。)9. C(课本p. 33。)10. A(课本p. 33。)11. D(课本p. 34。)12. B(破釜沉舟是秦末农民战争时期的事情。)13. D(A项,战争的直接作用是破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C项是消极影响;B项,诸侯之间的战争更加降低了周王的权威,诸侯国之间更加不团结,所以,项说法不准确。)14. D(课本p. 34。)二、非选择题15. 问题一:图2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

14、庄王晋文公图1齐秦楚燕问题二:齐桓公。原因:任用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正确策略。问题三:城濮之战、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16. 问题一: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春秋时期开始)。问题二:周王受到少数民族侵扰;周王地位衰落,诸侯国之间发展更加不平衡,强国吞并弱国,强大诸侯国称霸。问题三: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灾难,人们生活动荡,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但大国兼并小国,蕴藏着国家统一的趋势。拓展与探究这种说法不正确,片面夸大了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的战败,以至于赵国灭亡,是秦国实力超过赵国的必然结果。当然,赵括个人的错误,在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中起

15、了一定作用。但是,赵括个人的错误,不能成为秦赵两国战争胜败的关键。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知识要点铁牛耕牛耕李冰都江堰天府之国秦商鞅公元前356商鞅土地私有自由买卖耕战军功大小旧贵族县制经济军队战斗力封建地主农民封建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C(课本p. 36。)2. D(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铁器。)3. D(课本p. 37。)4. B(课本p. 37。)5. A(课本p. 38。)6.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作为地主阶级受益最大。)7. B(只有变法,才能维护自己诸侯国的生存。)8. B(课本p. 39。)9. C(历史发展有其规律,符合规律则成功,不符合则失败。)10. D(课

16、本p. 34、p.36、p.37、p.38。)11. B(课本p. 39。)12. D(课本p. 37、p.38。)13. A(关键词:四川平原。)14. C(因为旧贵族特权因没有军功而被废除,所以旧贵族会产生怨恨情绪。)二、非选择题15. 问题一:商鞅。他主持的改革直接促使秦国强大;推动中国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法家学说。问题二:嬴政。秦灭其他六国,统一全中国。问题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灭其他六国,统一全中国奠定基础。16. 问题一:大禹和李冰;都江堰。问题二:中国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问题三: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水利兴修。拓展与探究思考一:奖励耕战,农

17、业生产不积极、没有军功的人不授爵位,废除了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任免官吏,剥夺了贵族世袭把持地方的特权。思考二:商鞅因变法而死,说明秦国当时保守势力依然强大;任何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知识要点甲骨文商青铜器铭文大篆日食月食哈雷彗星夏历夏二十四扁鹊望闻问切战国楚辞离骚钟鼓之乐湖北随州整套编钟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课本p. 41。)2. C(课本p. 41。)3. C(课本p. 41。)4. B(课本p. 41。)5. C(课本p. 41。)6. D(汉字的演化过程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7. B(课本p. 42。)8. D(A选项农历也叫“夏历”;B选

18、项战国应为商朝;C选项夏朝距今约4000多年前。)9. C(课本p. 44。)10. A(课本p. 44。)11. A(成熟文字的出现,对于研究历史有很重要的意义。)12. C(刻画符号不是成熟的文字,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不是我国文字。)13. A(甲骨文是商朝出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14. C(材料讲的是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的一年二十四节气。)15. B(关键词是“楚国”“离骚”。)二、非选择题16. 问题一:图1,龟甲和兽骨;甲骨文。图2,青铜器;铭文。图3,竹简;小篆。图4,纸;楷书。问题二:商;图1。问题三:毛公鼎。17. 问题一:扁鹊,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能用针刺、按摩和四诊法治疗疾病。

19、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政治家。创造了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问题二:分别为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领域成就。问题三:扁鹊创造的四诊法,流传至今;与屈原相关的,就是端午节。拓展与探究(略。)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知识要点儒仁爱人为政以德私学因材施教论语正统思想对立面转化道德经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众多学派社会急剧变革兼爱非攻孟子春秋无义战仁政无为而治韩非法治君主专制秦国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课本p. 46。)2. A(是孟子的话。)3. A(课本p. 47。)4. B(课本p. 47。)5. D(课本p. 47。)6.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20、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是老子的理论。)7. B(课本p. 48。)8. C(课本p. 48。)9. D(课本p. 49。)10. B(课本p. 49。)11. D(课本p. 49。)12. A(材料体现了孔子对人的关爱。)13. B(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14. A(这是孟子的话。)15. B(材料体现了老子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二、非选择题16. 问题一:图1,道家思想;图2,法家思想;图3,儒家思想。问题二:(本题以下三种答案均可。)答案一:认同道家思想。道家学派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均有对立的方面,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

21、转化;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答案二:认同法家思想。法家学派提倡法治,主张改革,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答案三:认同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强调“仁”和“礼”,主张仁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问题三:百家争鸣。社会生产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7. “教育观察”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孔子。孔子是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成就、教育思想影响后世。“法制园地”栏目主持人应该是韩非。韩非是法家学派代表。他主张法治。“军事天地”栏目主持人为孙武。孙武是兵家学派的代表,著有孙子兵法,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他指挥作战的经验丰富。“自然与环境”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孟子。孟子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拓展与探究思考

22、一:这一观点有一定局限性。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不是儒家思想的全部。后世许多思想家丰富和完善了儒家学说。(本题也可以回答同意这一观点。孔子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后世儒家思想家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挥。)思考二:孔子是大教育家、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孔子毕竟生活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今天,时代变了,孔子的思想难免存在局限性。今天,我们不能否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对他代表的儒家思想要批判地继承、发展。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知识要点嬴政六221咸阳中央集权封建皇帝军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圆形方孔小篆焚书坑儒长城灵渠东海陇西长城南海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

23、时期,不是秦朝统一完成的标志。)2. D(公元前3世纪是公元前299年至前200年之间。)3. D(全部选项都是秦朝统一中国的条件。)4. C(在中央设立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是秦朝的行政系统。)5. B(秦朝三公之一的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称为“百官之长”。)6.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指的是在权力上的集中和专制,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手中。)7. D(文字属于文化的范畴,钱币属于经济的范畴。)8. D(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成为后世货币的范例。)9. D(秦统一了度量衡,因此缴税的“斗”应该容量相同。)10. C(秦朝焚书,除了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类的书籍。)11. B(

24、修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是抵御北方的匈奴。)12. D(“虽死犹存”是指秦朝为后世开辟了新的政治制度,是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A、B不是政治方面的措施。)13. C(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14. D(材料中的“六合”“皇帝”“臣”等关键词表示这是与国家统一相关的,秦始皇与此内容相关的事迹是统一六国。)15. A(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是秦的暴政,不是功绩。)二、非选择题16. 问题一:措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目的:巩固统治和统一。问题二:不一样。李白肯定了秦始皇灭六国的历史作用,胡曾以秦始皇修长城为由批评秦始皇暴政。问题三:秦朝统一全

25、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战乱,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社会生产发展;奠定了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础。(言之成理即可。)17. 问题一: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税收;货币兑换繁琐,不利于人民生活的便利;不利于国家统一。问题二:国家的统一;全国各地经济交流的加强。拓展与探究因为,使用方言作口语的人口占绝大多数,而需要使用文字和通用口语作为语言交流的人口是少数。随着经济发展和各地人口流动性加大,教育的发展,方言会逐步消失。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知识要点阿房骊山长城三百三分之二车裂209年陈胜吴广革命首创巨鹿咸阳刘邦长安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C(等级森严是封建社会一个共有的特征

26、,不是属于秦朝的暴政。)2. A(童谣指阿房宫征发了大量民夫,致使民怨沸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3. D(秦朝灭亡于农民战争。A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之一。B是西周灭商的战役。C出现在秦朝灭亡以后。)4. A(秦朝徭役、赋税繁重,农民还要被征发去服兵役。)5. C(秦朝法律残酷而且名目繁多,受法家思想影响较大。)6. B(秦朝于建立公元前221年,灭亡于公元前207年,存在14年。)7. C(陈胜、吴广为了号召大家反抗秦国残暴的统治,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8. C(长平之战是战国末年秦赵国之战;桂陵之战也是发生在战国时期;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败

27、秦军主力。)9. C(“破釜沉舟”的故事出自巨鹿之战。)10. C(刘邦最先攻入咸阳,并与咸阳居民“约法三章”,推翻了秦朝统治。)11. C(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历史上把他们之间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12. C(刘邦封“汉王”,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楚河汉界”来自楚汉之争。)13. A(刘邦进入关中,立即“约法三章”,争取了民心。)14. C(成语来自于楚汉之争的“鸿门宴”当中。)15. C(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二、非选择题16. 问题一: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与兵役沉重,刑法严酷。问题二:陈胜、吴广起义问题三:秦朝暴政直接导致陈胜吴广起义。17. 问题

28、一:项羽、刘邦在用人方面的不同。项羽妒贤嫉能,刘邦知能善任。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取得胜利。问题二:认识别人的长处;不断反思自我,完善自己;学会用集体力量推进事业发展。拓展与探究自己查找资料,搜集不同的观点,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知识要点秦农业耕作节俭以德化民安定富裕文景之治主父偃诸侯中央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五经儒家学说洛阳东汉光武中兴外戚宦官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D(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少兵役徭役,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 B(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3. C(诸侯把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29、,是“推恩令”的内容。)4. A(“约法三章”是楚汉之争时期刘邦的政策。)5. B(主父偃是“推恩令”的提议者。)6. B(“汉武”指汉武帝。A、D是秦始皇的政策;C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7. B(是秦始皇的措施;分封制会削弱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8. B(汉武帝推行儒家学说,罢黜除儒家外的学说。)9.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10. B(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最终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A、C都是秦朝的措施。)11. B(统治者推行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只

30、有满足统治者的这一需要,才能被统治者所接受推广。)12. D(刘秀是建立东汉的光武帝,他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13. C(A“强项令”指董宣不畏强权,不会导致政治黑暗。D农民战争是东汉政治黑暗导致的后果。B是导致外戚、宦官专权的条件之一,C才是政治黑暗的主要表现。)14.D(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二、非选择题15. 问题一: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生活奢侈,材料二说明汉文帝生活节俭。问题二:秦的暴政,导致秦的灭亡;汉文帝厉行节俭,是“文景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三:统治者的作风关系到国家兴衰。16. 问题一:都是西汉受分封的诸侯王。问题二:威胁国家安定和皇权巩固。措施:削夺

31、诸侯王封地。问题三: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再分封子弟。巩固了专制皇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拓展与探究可以从董仲舒新儒学对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董仲舒新儒学的历史发展等角度谈看法。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知识要点汉武帝王景犁壁二牛抬杠耧车提花染色丝绸杜诗水排水力铁制铸币盐铁经营五铢洛阳长安重农抑商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D(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80多年间没有大水灾;东汉明帝派专家王景治理黄河。)2. B(东汉明帝派专家王景治理黄河。)3. C(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4. D(西汉时北方已经普遍种植小麦,南方多种植水稻。)5. B(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6. D(素纱衣是丝

32、织业的成果,代表丝织业的生产技术。)7. A(牛车运输货物在汉朝以前就已使用。)8. A(水排是用于冶铁时鼓风的工具。)9. B(降低商人的社会地位,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10. D(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是由西汉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带来的,A、B、C只是二京繁华的表现。)11. D(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能织出精美的花纹。)12. C(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13. C(A筒车和B翻车是汲水工具,D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只有C项耧车是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14. A(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33、政策的原因是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社会,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二、非选择题15. 问题一:长安和洛阳。问题二: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对外交流频繁。问题三:答案一:这些规定是必要的。商业区集中,市场安全有序,便于管理;重视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答案二:这些规定不合理。商业区集中,又有时间限制,人民生活因此不方便,限制了商业发展。对于空中飞鸟,有对人类和环境有益的鸟,也有害鸟,捕杀害鸟是应该的。16. 问题一:统治者害怕商业发展损害农业发展,商人的流动性强和生活奢侈,不利于统治。这些规定,从一定时间和条件来看,有其合理性,但长期执行,不利于商业发展,最终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34、二:汉代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拓展与探究思考一:农业发展可以生产更多粮食,养活更多人口,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保障徭役、兵役的征发,有利于巩固统治。所以,统治者“重农”。但是,统治者害怕商业发展损害农业发展,商人的流动性强和生活奢侈,不利于统治。所以“抑商”。思考二:不是。商业的发展,为剩余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条件,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知识要点冒顿单于畜牧农耕国力河套河西119卫青霍去病漠北西汉呼韩邪单于汉元王昭君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匈奴首领称为单于。)2. D(丝绸是汉族生产的产品,在丝绸之路开辟后才开始转运外国。)3. C(卫青、

35、霍去病北击匈奴后,匈奴才不能与西汉抗衡。)4. B(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力弱,只能通过和亲的方式保持和平。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可以支撑大规模的对匈奴的战争。)5. B(东汉时期,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向汉朝称臣的是南匈奴,北匈奴退居漠北。)6. A(昭君出塞是和亲政策。)7. C(昭君出塞是汉元帝时期,向汉朝称臣的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8. A(昭君出塞后,北匈奴还经常攻打东汉边境;各族人民历史上是在战争与议和中实现的民族融合。)9. D(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昭君出塞促进了民族融合。)10. A(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将领,参与了反击匈奴的战争。)11. D(“合为一家”指和亲,

36、与D昭君出塞有关。)12. D(D是昭君出塞的意义。西汉元帝时期,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13. A(从贾谊生活的时间可以推断。)14. D(冒顿单于没有和西汉订立和好盟约。)15. B(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汉与匈奴的战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中发生的事件,不同于国与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二、非选择题16. 问题一:霍去病。汉武帝。问题二:公而忘私;志向高远。问题三:前119年,率汉军痛击匈奴,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17. 问题一:前119年的漠北战役。问题二:匈奴族。呼韩邪单于。问题三:持赞扬态度。昭君和亲只能说明汉匈关系在这一时期较友好。和平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汉

37、朝实力比匈奴强大。拓展与探究思考一:可能举族迁往其他地区,也可能与其他民族融合。思考二:(请学生自己查资料解决。)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知识要点甘肃玉门阳新疆地区张骞60西域都护今新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丝绸之路中西交通班超甘英洛阳欧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B(B是西域地区的范围。)2.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很多国家,带来了西域各国使臣,汉朝和西域交往日趋频繁。)3. C(水稻是中国原产。)4. B(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5. A(A是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6. D(D是丝绸之路的意义。A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B汉代还有海上丝绸之路。C丝绸之路的商品还有

38、漆器、陶瓷、珠宝、香料等。)7. C(图中西域都护府管理今新疆地区。)8. C(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张骞出使西 域后,丝绸之路才开辟。)9. C(西域都护府设置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10. B(成语源自班超经营西域时在鄯善斩杀匈奴使者。)11. D(是班超经营西域的作用。)12. B(B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由广东沿海到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岛。)13. A(发生在秦朝,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发生在公元前60年,发生在东汉时期。)14. B(计算跨公元的年限,由于没有公元零年,要两个纪年相加再减去1年。本题的算法就是138+73-1=210年。)15. C(166年大秦派使臣访

39、问洛阳,送给东汉皇帝象牙、犀角等礼物。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2014-166=1848年,因此距今有1800多年了)二、非选择题16. 问题一:第一次。西汉想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几乎互相隔绝。问题二: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直接条件:汉朝派军队给匈奴沉重打击。问题三:了解了西域地理环境和人文状况,扩大西汉的影响;了解西域人民要求与中原人民交往的愿望,为丝绸之路开辟创造条件。17. 问题一:长安(今西安);古罗马问题二:促进了汉代社会经济发展,扩大了西汉影响,增强了沿线人民友谊。问题三:说明西汉确实存在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40、说明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拓展与探究(略。)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知识要点西汉麻蔡伦造纸九章算术春秋战国张衡地动仪华佗张仲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医圣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改进后的造纸术生产的纸张比竹简更轻便。)2. C(考古资料证明,我国西汉时期就已发明造纸术。)3. C(邮票人物是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4. B(文明发展的作用只有B。)5. B(蔡伦改进而不是发明造纸术。)6. C(董仲舒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7. D(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8. C(应该为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9. B(图为华佗编创的“五禽戏”。)10. B(张

41、仲景医学著作为伤寒杂病论。)11. A(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12. B(张仲景医学著作为伤寒杂病论。)13. B(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其他几位科学家的影响主要在东亚地区。)14. D(张仲景的成就体现在医学方面,华佗是名医,蔡伦改进了造纸术,D项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可以测定地震发生的方位,是在探究自然和预防自然灾害方面的有益探索。)15. B(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二、非选择题16. (略。)17. 问题一:西汉早期。问题二:蔡伦用植物纤维造纸。问题三:自然资源有限,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使用“再生纸”有利于保

42、护环境,节约资源。拓展与探究(略。)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知识要点西汉古印度东汉老子佛道司马迁黄帝汉武帝纪传体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D(扁鹊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时期。)2. B(统治者希望人民接受佛教教义中的忍受苦难,学会忍受与克制,一定程度上利于社会安定。)3. C(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4. A(道教是发源于中国的本土宗教。)5. B(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6. D(题干中的说法是不信鬼神的无神论思想,在王充的论衡中得到体现。)7. D(昭君出塞是汉元帝时候的事情,在汉武帝之后,史记不可能

43、记载。)8. C(史记记载传说中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的情况。山顶洞人的生活是考古所得,班超出使西域发生在东汉时期。)9. C(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0. C(青城山相传是道教发源地,是道教圣地。)11. D(史记不是以诗歌形式记载的史诗。)12. B(兵马俑面向东方,与秦灭六国关系重大。)13. C(C为兵马俑图片。)14. B(得道成仙是道教的主张,因此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15. 问题一:司马迁,西汉,史记。问题二: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问题三:清廉自律、治学严谨、坚持不懈等精神。16. 问题一:西汉末年。佛教认为

44、,人在今生忍受痛苦,虔诚地信佛,来世就能得到幸福。这一学说吸引了人们,也有利于统治者维持统治。问题二:从印度向南传入东南亚、向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传入朝鲜、日本。问题三:对我国哲学、文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佛教还与我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产生独特的石刻和建筑艺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拓展与探究(略。)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知识要点曹操刘备孙权200曹操黄河208刘备孙权220魏221成都汉蜀汉222孙权建业水利工程丝织业蜀锦造船业夷洲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A是曹操在政治上的优势;B是他在经济方面的优势;C“得到许攸帮助”是指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有利因素;D指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是曹操在军事上的优势。)2. C(A“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中的一次战争,项羽大败秦军;B“牧野之战”,周武王率军大破商军,是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C“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D“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3. C(官渡之战发生在黄河流域,在北方。赤壁之战发生在长江流域,在南方,故A错误;官渡之战曹操胜,赤壁之战曹操败,故B不对;官渡之战曹操军队是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故C正确;官渡之战曹操军队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