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第一节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概述,2,一、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概念,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是指那些以社会风情为主体,反映社会风貌、人文意识、人文教育以及人文文化等内容,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的活动性、过程性旅游资源。,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一类,主要强调在人类文化的影响下,人类文化行为的过程性和传承性。包括了人格化的自然环境,人在自然环境下的文化行为。民风习俗、民族风情是人文活动的具体体现。人文活动作为一种习惯,对民族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很大的约束作用。,3,二、人文活动的旅游特征,1.社会政治性:是指这种资源是在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制约下形成的,展
2、现、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产品,也必然反映本社会政治、文明之人文风貌。如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风情旅游,主要展现民族团结和睦的风貌,展现历史上的盛大与衰弱和现今自强不息的人文风貌。那些低级的、黄色的和带有迷信色彩、殖民色彩的不健康的人文活动,应排除于旅游资源之外。,4,2.民族文化性:无论是社会风情,还是社会艺术乃至饮食等内容,都是归属于一定的民族,展示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即社会性同民族性水乳交融,缺乏民族性就不足以体现其社会性。尤其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突出这一点,将使我国以民族风情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更加丰富。,5,3.地域差异性:由于我国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东西部的经济差异,各地各民族的活
3、动方式、饮食、服饰等也具有很大的不同。如在中国的饮食习俗中,南鱼北肉,南米北面,南甜北咸,表现出强烈的地域差异。民族文化的形成总是依托一定的地域空间,因此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特征。,6,4.形式多样性: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连续而没有中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从饮食到起居,从服饰到装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种文化活动广阔而深厚,礼仪文化、风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可谓包罗万象,形式多样。,7,5.展示体验性: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当然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但更重要的是依托一定的文化活动过程,向游客展示生动、独特、新奇、神秘、有趣的文化内涵。人文
4、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关键在于活动过程的组织,在于提供给游客的活动过程设计,在于可参与程度及体验性。,8,三、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分类,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是新提出的人文旅游资源类型,2003年5月1日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将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划分了4个亚类和16个基本类型。亚类(基本类型)分别是:人事记录(人物、事件)、艺术(文艺团体、文学艺术作品)、民间习俗(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民间节庆、民间演艺、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宗教活动、庙会与民间集会、饮食习俗、特色服饰)和现代节庆(旅游节、文化节庆活动、商贸农事节、体育赛事活动)。,9,四、人文活动类旅游
5、资源的旅游价值,首先,人文活动是文化参照的对象。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民俗,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婚姻、家庭、村寨、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游客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和认知心态,以不同的方式感知、体验其文化内涵。如厌倦大都市生活的现代人,从平面化、模式化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追寻那些现代人失落的传统文明,或者追求自己生活中所没有的新奇和刺激。,10,其次,人文活动是审美参照的对象。旅游活动本身就含有审美娱乐的成分,游客对人文活动的满足,大多由审美娱乐活动获得。因此,最能吸引游客的是各民族包
6、含宗教仪式在内的艺术活动。在游客的眼里,艺术形式甚至成为他们认知不同民族的标志。,11,第三,人文活动是向外界展示本土文化的窗口,是对自身文化的肯定。人文活动作为旅游内容,其吸引对象是外来人,具有向外域文化展示本土文化的特殊意义。同时,加深了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接触和交融,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乡土自豪感。,最后,人类活动作为旅游资源,是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可带来可观的效益,对于带动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提高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12,第二节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13,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个不同的民族都相对集中地聚居
7、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既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渊源,又反映了特定自然环境的影响,民族文化是我国最重要的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二、主要的民族文化,1.民族文学,2.民族服饰,(1)汉族的服饰,(2)少数民族服饰,炎热地区的轻薄短紧型。,内地平原的轻便型。,寒冷地区的厚重宽大型。,14,三、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中最主要的是民族风情,最典型的内容是民族节庆活动,特别是那些与现代生活有一段距离、带有民族古老传统的活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保留有很多的独特的风俗与传统。,15,四、民俗文化,1.民俗的特点,民俗,即民间风俗,它是一
8、种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包括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工艺、家庭、村落、社会结构、民间职业、岁时、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各种禁忌、道德礼仪、口头文学、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它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的作用下,形成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其主要特点:,16,(1)民俗的社会性。民俗事象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和约定的风俗习惯,并靠群体流传下来。个人的生活习惯、爱好,只有同社会习俗相结合,才会得到社会承认,融于社会的民俗中。例如蒙古族是古老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地域辽阔,部落相距很远,有一种族外抢婚风俗,一旦成功,喜庆之情是可以理解的。因而“婚礼歌”就贯穿婚礼整个过程。至今抢
9、亲婚俗没了,但婚礼歌仍保存下来。,17,(2)民俗的稳定性。民俗一旦形成,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守,并成为约束行为的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模式。之后,就按这一模式代代相传。如蒙古族婚礼歌由祝词家宝音达来演唱,包括劝嫁歌、迎亲歌、献奶歌、献花歌、赴宴歌、送亲歌、婚仪歌等。,18,(3)民俗的传播性。民俗是以一种传统方式出现的,是大规模的时空连续载体。在时间上,他们要把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在口头和行为的流传中能有一些变化,但稳定的核心和“母题”部分被保留卞来,例如,过春节的习俗延续了几千年,每一个时代可能都有变化,但除夕通宵的庆祝活动、北方的吃饺子,喜庆拜年活动等一直
10、保存下来。,民俗的传播性,还表现在空间的地域性。例如西北“花儿”习俗,即为回、汉、东乡、撤拉、土、裕固族等共同的“花儿”民歌演唱会,形成西北地区“花儿”文化圈。,19,2.民俗与旅游,民俗,是以民众生产生活的活动为旅游资源客体,同旅游者更贴近,尤其古老民族,历史久远,特色突出,更易进到旅游范畴,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受到当今旅游者的青睐。,(1)民俗是活跃的旅游资源,以她的独特形式出现在今天的旅游舞台上,成为与山水、文物古迹并驾齐驱的重要旅游产品角色。我国56个民族,以历史悠久、文化淀积深厚,风俗独特著称于世。像苗族的古歌、藏族的“格萨尔”、维吾尔族的“阿凡提”、蒙古族的“江格尔”和彝族的“阿
11、诗玛”等传奇人物,既是本民族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又是民族历史、文化和风俗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灿烂光彩。,20,(2)民俗更完整、更集中地反映地理环境和旅游景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因为一地居民群体,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与一定地域的地形地貌(山地、丘陵、高原、平原)、水体(江、洞、湖、海)、气候变化、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打交道,从而形成与地理环境和景观相一致的习俗,从习俗中反映环境特征。,21,譬如汉族发源于黄河流域,是个农业民族,对一年四季农时变化的观察细致、深刻,在观念上颂赞忠、孝历史人物,因而汉族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12、都反映一年农时劳动等的变化。再如白族的女孩最喜欢白、蓝、红三色,因为她们从周围环境中红色的茶花、蓝色的洱海碧波、白色的苍山积雪得到启示,汲取美学观念,因而多是白色头饰和上衣,红色的马夹和蓝色长裤,不仅色调搭配协调、鲜艳,而且线条优美。,22,惠安地区女子所谓封闭的头,开放的肚皮,成为该区一大人文景观,引得人们不解,实际是同她们在海滨参加重体力劳动相适应。惠安地区男子多出海或到海外谋生,女子要参加重体力劳动;用头巾裹着头,抵挡强劲的海风,保护脸;衣服短,可自由运动,不影响上肢用力担挑沉重物体,而且上衣短,下裤宽松,与式样众多的头巾一起,很得体、美观。,23,(3)民俗对各地旅游者有一种新奇感,与
13、生活贴近,最易产生认同,便于他们参与,一同生活,一同庆祝,亲身体验另一地域文化特征。譬如,古代汉族青年结婚坐花轿仪式,吹吹打打,有趣的婚礼程序吸引海外度蜜月旅游青年,他们要亲身体会一下东方人度过“洞房花烛夜”这一生难忘的一天。傣族的四月泼水节,适应热季到来前晴朗的炎热天气,迎接傣族新年,旅游者参与当地人泼水、赛龙舟、赶摆等活动,会感到新奇而高兴。,24,3.各地民俗主要特征,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目前认为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生活在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之下,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及生活习俗,因此,我们可以从地域上可看到多姿多彩的民俗特征。,25,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黎族,傣族,苗族,彝族,鄂伦春族
14、,蒙古族,藏族,侗族,独龙族,返回北方,返回藏族,返回南方,26,东北地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粗犷、豪放。特别突出的是蒙古族的摔跤、赛马,鄂伦春人的狩猎,鄂温克人驯养四不象,赫哲人制作鱼皮工艺品和朝鲜族敬老爱幼和能歌善舞等。,27,蒙古族一年一度欢庆丰收与畜牧业兴旺的传统节日盛会那达慕大会,28,蒙古族的服装,鄂温克族群众驾驶自制的桦皮船,29,西北丝绸之路地区少数民族的风情特征:热情、奔放、欢快、勇敢。颇具特色的民族活动如哈萨克的姑娘追、叨羊,维吾尔族的盘子舞、手鼓舞、沙巴依舞,锡伯族的射箭活动等。,撒拉族,30,保安族,维吾尔族,31,哈萨克族姑娘弹奏冬不拉,32,毡房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3
15、3,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的马上游戏刁羊,34,西南地区:民族众多,民俗特点多姿多彩,极富于情调。主要活动如壮族的赛歌会,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腊染,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蝴蝶会和绕三灵等活动。,羌族,彝族,白族,35,哈尼族,傣族,36,布朗族,阿昌族,37,怒族,德昂姑娘的至爱腰箍,38,南方服饰黎族,无领,棉质绣花短上衣,绣花筒裙,赤足或穿凉鞋,头巾,39,南方其他少数民族服饰,彝 族,苗族,40,南方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独龙族,侗族,彝族,41,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南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区。这里气候炎热、降水充沛、湿度很大、太阳辐射强烈。,42,南方少数民
16、族服饰与气候,气温高、空气潮湿,衣料较薄、多为棉质或丝质,无领、短小、轻便,女子穿裙、男子裤桶宽且短,脚穿单鞋,日照强烈,包头或带头巾,43,北方服饰蒙古族,蒙 古 袍,高领,袖长,棉质、皮质或毛绒长袍,宽大,44,鄂 伦 春 族 的 服 饰,狍皮宽肥长袍,毛领,长袖,狍皮靴,狍皮帽,45,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北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温带非季风区。,这里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风大且多西北风。,46,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冬季寒冷、风大,衣料较厚,以毛、呢和皮革为主,高领、袖长,带帽子、穿靴子,气温较差大,穿袍装,47,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17、藏族,宽大毛质、棉质或皮质长袍,宽肥长袖,帮典,藏靴,(松巴鞋),高领,48,适应早晚气温的变化,脱、穿都很方便,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长袍的功能,49,50,51,52,1930年代旗袍,53,54,55,中原地区古民风:例如北京四合院,老舍茶馆,天桥乐园,天津杨柳青和潍坊杨家埠子年画,河北吴桥杂技,山西乔家大院,河南开封宋都御街。重要节庆有:北京地坛庙会、潍坊风筝会、吴桥国际杂技节和河南少林寺武术节。,江南水乡风情:主要有南京秦淮河夫子庙,苏州丝绸博物馆,杭州茶道表演,绍兴咸亨酒店和乌蓬船,黄山西递村,以及安徽九华山庙会。,一江(长江)两湖(湖南、湖北)
18、楚国民风:主要有武汉编钟博物馆,荆州渔家乐,湘西猛洞河漂流和土家族的吊脚楼,以及岳阳洞庭湖国际龙舟大赛。,岭南风情:主要有深圳的民俗村,泉州的南音会馆,莆田妈祖庙,通什民族博物馆等。,56,龙脊红瑶打油茶迎宾,57,京族渔民踩高跷捕鱼,58,土家族姑娘,高山族服饰华丽,59,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民族,主要为藏族、土族、裕族、门巴、珞巴族等。,裕固族少女细心饲养小羊,60,藏族打酥油,61,第三节 文学艺术旅游资源,62,我国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诗歌、散文、小说、戏曲、音乐、舞蹈、绘画、雕刻、杂技、魔术等种类繁多,且文化积淀深厚,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为旅游资源的鉴赏提供
19、了方法和理论,旅游资源美学内涵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学艺术修养水平的高低。文学艺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景观的特色,阐明了审美特征,点化了意境,提高了旅游资源的旅游品位。文学艺术自身也可以单独进行开发,成为非常吸引游客的旅游佳品。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王勃的滕王阁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这些桥、阁、亭名扬四海,使旅游者能情景交融,正所谓文以景生,景以文显,文景互映,相得益彰。,63,枫桥夜泊,64,滕王阁赋,65,一、旅游文学作品,1、诗歌,诗歌中的山水诗歌是诗人在欣赏了大好河山后,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用短小精悍的语言,来抒发诗人的内心世界。中国最早的诗经成为后世山水诗歌的起源。每朝每代,写
20、山水诗歌的诗人很多,其中不乏佳作,如唐时的王维山居秋螟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读后令人心潮澎湃,心旷神怡。,66,望庐山瀑布,67,2.游记,游记以其清雅、逼真、轻盈飘逸赢得读者的喜爱。如陶源明的桃花源记,文章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至今有很多地方还在争当“世外桃源”,而且开发了很多与桃花源有关的景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写出了洞庭湖的美丽风光,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致使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桃花源记,68,3.楹联,楹联是古建筑景观中的构景要素之一,语言洗练,言简意赅,起着画龙
21、点睛的作用,是表达胸怀、志向、品德、爱憎的重要文学手段。楹联鉴赏不仅能够提高游人的兴趣,增进对景观、人物、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而且也是书法艺术的最佳展示。如山海关联“两京锁匙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云南大观楼的长联可谓是天下无双,全楹联长达180字。,69,二、旅游艺术作品,1.书法与绘画,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结构、书写方式与其他文字有显著的区别。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产生了独特的书法与篆刻艺术。书画同源,书画一理,二者境界相同。所谓“立意为先”,形神兼备,讲求运笔,绘画还要求渲染皴法,散点透视,这些都独树一帜,成为重要
22、的文化遗产。我国有些旅游景点如西安碑林、杭州西冷印社、北京琉璃厂等,就是以书画艺术珍品丰富而闻名的。,70,2.音乐,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在人类文字还未产生的时候,音乐就已经产生,并且被传播。在半坡母系氏族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乐器,说明在原始社会已经有了音乐。之后的编钟、古琴、二胡等,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经过民间艺人的创作,留下了许多传世佳品。西安的仿唐歌舞强化了盛唐文化旅游的感受,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的二泉映月渲染了沁人心脾的江南风情。,古琴,71,三、戏剧、杂技和武术,1.戏剧,戏剧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在内的综合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戏曲的
23、萌芽,源自诗经中祭祀前的舞乐,到宋杂剧形成雏形,元曲达到高峰,经明、清的发展,至今形成了360多个剧种。对游客来说,旅游之中观看特色戏曲也是一种享受。秦腔吼出了粗犷的秦风秦韵,越剧唱出了江浙的侬言细语,京剧则是三大国粹之一。,72,2.杂技,中国的杂技源于古代的“百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萌芽,到汉代杂技包括了乐舞和杂技表演,后来演化成独立的“爬竿”、“走索”、“倒立”等动作,各代对此项艺术都有所丰富。如今,我国杂技艺术焕然一新,每年都在国际性的比赛中获大奖。河北吴桥是著名的“杂技之乡”,该地区的男女老幼个个身怀绝技,国内外许多杂技团体都有吴桥艺人。,73,吴桥杂技,74,3.武术,武术被视
24、为“国术”,古时候又叫“技击”和“武艺”,原为攻击和防身术,也是广泛流传民间的健身术。中国武术门类庞杂,有各种门派之分,如少林、武当、昆仑、峨眉等;按拳术不同可分为南拳、洪拳、太极、无极等;还可分为马上、步下、徒手、持械等。少林武术展示成为嵩山旅游必不可少的热门项目。,75,76,77,第四节 婚俗与特色食俗,78,一、婚姻习俗,婚姻是人生之大事,婚姻是人类习俗最充分的体现,婚姻习俗由于其婚配观念、嫁娶仪式的差异性,在旅游中可领略风情,在参与中可增长见识,在回味中体会美感。,1、汉族婚俗,(1)婚礼的一般程序,汉族传统婚俗一般遵行“六礼”:纳采后人称为合婚、说媒,先有媒人去女家表明男家求婚之意
25、,问明女方的年岁属相,联系合婚;相冲相克免谈。问名相当于现代的“订婚”、“换龙凤贴”(庚贴),其作用等于现在的结婚证书;纳吉是向宗庙问卜于祖先,后来演化成“小聘”,即指男家送女家的订婚彩礼;纳征又称“纳币”、“入币”,对嫁娶的物质和数量都有明文规定;请期就是男家择定良辰吉日迎娶,男家仪仗队及轿夫抬着花轿,迎亲之人则乘舆,至女家迎娶新娘;亲迎男子必须到女家去以礼相迎,故曰“亲迎”。古时婚礼以昏为期,因此亲迎必在黄昏以后,甚至深夜。,79,(2)其他婚俗,其他婚姻习俗还有:结发结发之礼当溯至上古时期的婚礼仪式,周时称为“合髻”,宋朝“合髻”时间在新郎新娘饮交杯酒之后。近代结发之举在拜堂之后,洞房之
26、前,象征夫妇的结合。新妇障面指我国在新娘出嫁时要蒙头盖面,一是“遮羞”,二是“避邪”,只有等到入洞房时,新郎才挑起新娘的“盖头”,俗称“挑盖头”,到此婚礼才算完成。,80,拜堂又名“拜天地”,指婚礼过程中的重要大礼,结婚有人伦之义,所以要拜天神、地祗,女方进入男家要拜列宗列祖,夫妻合为一体所以要互拜,以郑重其事。近代婚礼普遍都把拜堂的范围扩大了,族亲宾客,甚至邻里街坊,统统都在“拜”的范围之内。,合卺jn,婚礼程序进行到最后一项,所谓“合卺”,是指新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的意思。后世统称为“交杯酒”,以示新婚夫妇自此已永结百年。合卺原先并非交杯之意,而是指破匏为二,合之则成一器,故名合卺。“
27、匏”就是匏瓜,是一种苦瓜,一分为二,就可以盛酒,因此“合卺”,古代也称“匏爵”,用匏爵盛酒,酒会成为苦酒,有提醒新夫妇应该同甘共苦的意思。,81,2.少数民族婚俗,少数民族的婚姻礼俗及家庭形式,反映了极为丰富的民俗民情。,(1)恋爱阶段,少数民族青年相互结识,物色对象常在节庆日或赶集会的途中,如壮族的赶花街、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青年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集会上青年们通过对歌、丢荷包、抛绣球、赛马或跳芦笙等娱乐活动,选择自己的意中人。如壮族的三月三歌会,青年们把煮熟的鸡蛋、鸭蛋、鹅蛋染上颜色赴会。当男青年看中某位姑娘时,就拿红蛋去碰对方的红蛋,姑娘有意就让男青年把蛋碰破,相约到隐藏的地方去倾诉,如
28、姑娘无意,就千方百计将蛋护好,男青年只好扫兴而归。,82,对歌,83,(2)婚嫁阶段,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总的特点是欢快热烈、极富热情,每逢婚礼都要聚会庆祝,通宵达旦、唱歌跳舞、饮酒作乐。侗族地区有夜嫁、夜娶的习惯,迎亲的队伍点着松明火把、敲锣打鼓地迎亲。男方要挑选英俊漂亮的青年男女,挑着枫木扁担、竹篓,盛着糯米、鸡、鸭、鲜肉、烟草等礼品去迎亲。迎亲队伍到达女方村寨紧闭的寨门口时,要经过对歌,男方对答如流,才能跨进女方寨门。,到了新娘家,女方家里歌手云集,即兴盘问,盘问的内容涉及古往今来,如果娶亲客回答不上来,就要遭到女方的嘲笑。对歌以后,新娘家以酒宴招待迎亲客,在饮宴中,新娘的女伴
29、,把蘸了油的锅底烟,抹在迎亲客的脸上,赢得满堂欢笑。,84,我国苗族、侗族、彝族、傣族中保留了抢婚的习俗。苗族青年男女在相爱的基础上,征得姑娘的同意,在半夜或黎明时分,男方相约好友数人,将姑娘“抢走”。姑娘被抢到男方后,第二天由媒人前去说媒。结婚是件高兴事,但是彝、傣、黎等民族在喜庆的日子里,盛行“哭嫁”。在出嫁的前几天,伴娘陪着新娘啼哭,一般哭3天,不仅在家里哭,还要到亲友家里去哭,表明新娘对娘家生活的眷恋。,85,二、特色饮食习俗,餐饮是旅游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绝对不仅为果腹,更重要的是体验异国、异地风情与文明。我国民族众多,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宗教和经济生产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0、形成了许多特色饮食习俗。,1.以狩猎或捕鱼为主的民族食俗,生活在东北森林或草原上的鄂伦春、鄂温克和生活在三江平原上的赫哲等民族,以前靠捕鱼和狩猎为生。因此,以猎物如狍子、马鹿等野生动物肉及鱼为主要食物。如鄂伦春人的拌生鱼片、腌鲑鱼、烤狍肉等食物很著名。,86,2.草原牧民的食俗,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藏、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以畜牧业为主,在饮食上多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辅以炒米、米面等食物。如哈萨克族的手抓肉和马肉灌肠,塔吉克的清炖羊羔肉等。奶制品有奶皮子、奶豆腐、牛奶煮米饭、奶酪、奶油,以及用奶酿制的奶酒和泡制的奶茶等饮料。,87,手抓肉,88,蒙古族主要以畜牧业为生,肉食是他们的
31、主要食品。如蒙族人民爱吃的手抓肉,是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以后,手抓着吃的带骨肉。蒙族人民隆重的宴席上,喜欢用整羊待客,整羊上席后,要用蒙古刀将羊头皮割几个小块儿,奉献给在座的长者用于祭天神,随即把羊头撤走,再将整羊化割成正方形,请客人用刀割肉进餐。,89,烤羊腿,90,藏族的糌粑和酥油茶是每天必不可少的食品。糌粑是把炒熟的青稞磨面,用茶水或酥油调和后捏成团,就可以食用了。酥油茶是把熬得很浓的浓茶倒人酥油桶里,加上酥油、盐,然后用力搅拌,茶乳交融后便成为可口的酥油茶。藏民当客人进门或亲人出远门时,必送上一碗香喷喷的酥油茶,以表敬意。,91,3.以农业为主的民族食俗,满族民间用大黄米、小黄
32、米、豆面制作的饽饽,色泽金黄,黏而香,既便于携带,又耐饥饿,是满族人民喜爱的方便食品。饽饽有苏叶饽饽、豆馅饽饽、年糕饽饽等,可以油煎或蘸糖吃,香甜可口。满族民间的萨其马、艾窝窝等甜食,是人们喜食的食品。,以种稻谷为主的傣、壮、侗、水、哈尼等民族,以稻谷为主食,其制作方法也是各有特点。如云南德宏地区傣族用竹筒烤制的糯米饭,可口香甜。侗族做的掺有糯米的醋鱼和醋肉,别有特色。中南和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因为天气湿热,人们为了增加食欲,喜食一些酸味食品。如苗族每餐必用酸汤,尤其善腌制一些酸肉作为佐食佳品。,92,维吾尔族喜食一种由面粉和玉米面烤成的馕,成凹状圆形,有大有小,有甜有咸,有厚有薄,最大优点是
33、保存时间长。维族的手抓饭,又称“波糯”,用大米配牛、羊、鸡等肉丁及胡萝卜、葱头、葡萄干、杏仁、鸡蛋等物,蒸制成饭,味道鲜美。,93,94,烤羊肉串用的铁杆子也很别致,是将30厘米长的3号铁丝砸扁,一端加工成尖形,一端安装木柄。先把洋葱末拌和腌约半小时的鲜羊肉块串在铁钎子上,架在铁槽上烘烤。然后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五分钟左右,翻动肉钎再烤另一面,并撒上调料,烤数分钟即成。,95,其主要原料为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盐加水。20分钟后,再把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40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饭油亮晶莹,味
34、香可口,很有营养价值。,96,烤馕源于古波斯。馕的基本原料室小麦粉与玉米面粉。,97,奶茶,98,鸭绿江畔的朝鲜族以精美的冷面、打年糕、狗肉汤、烤鱼片等食品著称,味美可口。,99,100,101,汤是家常便饭必不可少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而其中最受青睐的是大酱素菜汤。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102,用大豆酿制而成的大酱,是朝鲜族的主要传统食品。,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也叫辣白菜,朝鲜语叫吉木其,是朝鲜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一种。,103,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
35、多,并备时令名菜。,在节日或招待客人时的特制饮食主要有冷面、打糕、松饼等主食。,104,朝鲜族冷面以它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这种冷面把荞麦粉、面粉和淀粉等掺和压制成面条,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鸡蛋、苹果片、香油等调料。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的习惯,说是这一天吃了冷面,就会长命百岁,因而又得名长寿面。,105,106,打糕:是把糯米熟后捶打而成的。食用时切成块,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来筋道,味香。因此,朝鲜族历来把打糕当作上等美味,每逢年节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贵宾时,都要做打糕。,107,辣白菜:味辣脆酸甜,色白带红,四季皆宜。,108,松饼是用蒸熟
36、的米面擀出小面片,然后把小豆、豌豆、芝麻、枣、糖等馅象包饺子一样包制而成,吃起来也别有风味。,109,在肉食品中,朝鲜族最喜欢吃牛肉和狗肉。狗肉汤不仅是香辣可口,而且是滋补身体的营养汤。每当贵客来临或喜庆的日子(婚丧不杀狗),朝鲜族都要在家里摆狗肉宴。,110,回族分布地区较为广泛,回族的食品受到了各族群众的欢迎。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或喜庆的日子,回民家里都要炸馓子、炸油香,油香外焦里嫩,馓子则是将面搓成细线再绕成环状人锅,棕黄,脆香可口。宁夏回民的羊肉水饺粉汤,是将羊骨头汤汇入羊肉丁、凉粉、香菜、韭菜、鸡蛋丝、辣椒油等,制成粉汤浇在羊肉水饺上,色、香、味俱全,是著名的回民特色小吃。,111,
37、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大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112,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113,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114,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115,盛行于宁夏南部的清真筵席
38、菜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套菜驰名全国。,116,第五节 传统节庆活动,117,一、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活动,1.春节,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庆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史载,春节最早源于原始社会神农氏时代的“腊祭”。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传说“年”是太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每到冬至春来之际便四处咬人,人们为预防不测,就聚集在一起,点燃篝火,投竹子于火堆,用爆裂的巨响,吓得“年”不敢再来骚扰。春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是准备阶段,贴对联挂年画,张彩灯祭祖先等,忙着为迎接春节做准备,俗称“腊月忙年”。年三十夜称作除夕,人们有吃团圆饭、坐夜守岁的习惯。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为正年,主要活动为
39、交流拜望,如拜年、串亲的习惯。第三阶段从初四到十五,主要是游憩、娱乐,如扭秧歌、跑旱船、舞狮子等,形式多样,热闹非凡。,118,春节,119,(1)扫尘,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2)贴春联艺,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120,(3)年画,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年画的种类约可分为“版画”、“刻纸”、“纸绘”三种。,(4)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
40、拜年;有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121,(5)压岁钱,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6)包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122,2.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宵节有张灯的习俗,其始于东汉,盛于唐代。据传,东汉明帝时佛教传人我国,为了表示对佛的敬意,命令百姓元宵节设灯。元宵节晚,深闺少妇均可自由出门观灯。十五月圆,普遍吃元宵(又叫汤圆),取“团圆、美满”之意。北方民间盛行踩高跷、耍
41、龙灯、演出民间百戏,称之“社火”。现在许多城市布设灯展,并且燃放焰火。,元宵节,123,3.清明节与寒食节,清明节亦称鬼节、冥节、踏青节。传统的清明节以扫墓祭祖与踏青为主要内容。清明扫墓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被烧死于绵山的晋国介子推。后世为纪念这一天,禁止烟火,吃冷食,故叫寒食,又称“冷节”、禁烟节。唐玄宗时曾下诏寒食扫墓,后来相承为俗。因为清明与寒食节前后仅隔一日,故转化为清明御寒扫墓。清明节又称“思亲节”,扫墓祭祖思念故去的亲人。为了摈弃伤悲,感受生命的活力,同时“踏青”春游。春天大地回春、艳阳高照,故我国南北都有清明放风筝之俗,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常在清明节期
42、间举行。,124,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也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不要忘了,让真情贺卡给远方的亲人朋友一个问候!,125,吃月饼,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43、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126,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
44、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127,4.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五月盛夏刚开始,蚊虫滋生,所以有饮雄黄酒,佩戴香荷包,门口悬挂艾草、菖蒲,屋内墙角洒石灰等习俗。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楚国屈原投汨罗江之死。这一天南方各地盛行赛龙舟,尤其在屈原故里长江三峡秭归县,更是盛况空前。,128,5、七夕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
45、南北,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129,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因为位居秋天的三月之中而得名。中秋月圆,又因秋高气爽,月明夜静,故有赏月、拜月以及食月饼之俗。届时全家老幼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全国各地中秋节食品和节日活动也有所不同。如岭南地区中秋的水果以柚子、香蕉、芋头为多,中原地区则多以梨、苹果、葡萄为主。杭州
46、人中秋之夜习惯到西湖泛舟赏月。,130,7、重阳节,农历九月九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取重阳步步高的意思,也是中国的老年节。,131,二、少数民族节会,在民族节日里,有关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社会思想、伦理意识、审美观念等大都能充分显露出来,节日服饰、节日饮食、节日歌舞、节日游乐、节日艺术(造型艺术及象征物)以及美丽神奇的风光风物,更是洋洋大观。它们反映了生活在不同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生产习惯、思想观念和社会组织结构,堪称高度形象化、典型化的民族文化的大百科全书,是进行文化交流,开展人文旅游的好时机。,132,1.农祀节会:农祀节会多是以农事祭祀为特
47、征的节庆活动。我国作为农业国,少数民族的农祀节会,不仅种类很多,而且富有特色。水族的年节“借卯”,彝族、拉祜族、纳西族等的“二月八”,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萨拉、保安等民族的节会都各具特色。拉萨河西岸藏民的“沐浴节”、黔东南苗族的芦笙节规模宏大。云南丽江纳西族的“龙王会”、西藏藏民的“雪顿节”等,别有风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节会都扩大和增加了商业贸易、物资交流等内容,现代气氛浓厚。,沐浴节,133,雪顿节,2.纪庆节会:纪庆节会是具有一定纪念和庆典内容的节会活动,往往是感情外露热烈的活动。纪庆节日的场面十分精彩,如在彝族、纳西、佤族、白族的“火把节”上,手持火把的各族青年,窜村寨、
48、绕田野、闹篝火、斗牛、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彻夜狂欢,加上傣族泼水节的追逐嬉戏,共同组成了各民族欢庆节日的民族风情画卷。,134,泼水节,135,3.交游节会,交游节会是青年男女显露才华、交流感情的最重要场所。古老的“那达慕”盛会,以辽阔的草原为舞台,身着长袍、脚蹬皮靴的青年小伙子们,赛马、射箭、摔跤,表现出蒙古族人民的勇猛、剽悍和刚强。云南瑶族,新春期间把“赛歌堂设在家庭场院,显得大胆而开朗。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如白族的蝴蝶会,侗族的花炮节,壮、苗、布依族的三月三等,也都色彩斑斓,引人人胜。,136,第六节 现代节庆活动,137,一、文化艺术节庆活动,文化旅游是结合旅游所在国和所在地的
49、传统文化,用现代旅游活动去诠释传统文化。历史名人节会多依据该地曾出现过的历史名人,或某位历史名人在该地的政绩、事迹,或名人在此殉难来策划节会,如湖南为纪念屈原举办的“中国湖南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山东曲阜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等。,138,艺术给人带来感官冲击的同时,也使精神受到陶冶和熏陶。因此每年的艺术性节庆,都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关注。如国际上一年一度的奥斯卡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维也纳新春音乐会、法国服装节等。国内将传统的戏曲、书法、杂技、武术等艺术形式和现代文明相结合,举办了一系列节庆活动,传统的如广西民歌节、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河北吴桥国际杂技节、郑州国际武术节等,现代的如上海电影节、成都电视
50、节以及金鸡奖、百花奖、金像奖等颁奖艺术节会等,都精彩纷呈,很受旅游者欢迎。,上海电影节,139,二、商贸节庆活动,商贸节庆的概念和旅游购物紧密交叉,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仅从规模和旅游动机来看,旅游购物是规模小,没有明确动机的;而商贸节庆不但规模大,而且有明确的目的。举办商贸节庆活动场要利用本地的一些优越的条件:利用本地的名优特产优势。如河南洛阳牡丹节、陕西临潼石榴节、海南椰子节、吐鲁番葡萄节、贵州国际名酒节、大连服装节、潍坊风筝节、青岛啤酒节等。利用本地区经济或交通优势。如广州市利用其经济优势及东南沿海交通的枢纽城市地位,每年举行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规模空前,影响很大。,三、会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