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乙肝基础知识,2,主要内容,一,.,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情况,二,.,乙型肝炎病毒概述,三,.,乙型肝炎疾病进展及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四,.,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概述,3,乙型肝炎导言,乙型肝炎是一种高传染性的肝脏疾病,可以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衰竭。该疾病通常分为两类:,急性肝炎,一般持续少于六个月,慢性肝炎,即炎症过程持续超过六个月,大多数严重并发症都与慢性乙型肝炎有关,4,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慢性肝脏疾病及肝细胞,癌,每年死亡人数可达到一百万。,乙肝的流行病学,乙型肝炎
2、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在全球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二十亿人群中,超过三亿五千万人属于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率在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中国、太平洋岛屿及美国阿拉斯加州等最高,要点,在全球有超过二十亿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超过三亿五千万人属于慢性感染,5,注:自,1992,年乙肝疫苗接种纳入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全国,HBsAg,阳性率有所下降,,2008,年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5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降为,7.18%,。,6,在亚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仅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就达到,9300,万,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成人中,既往及当前发
3、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接近100,在这些国家中,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发生率被认为与这些区域的肝细胞癌发生率极高有关,在日本,这一亚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低的国家,其大多数肝细胞癌病例被认为与丙型肝炎有关,亚洲,7,长期患病的个体可以由他们开放性的伤口向周围环境排放大量的病毒颗粒,含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及血液污染的体液都具有传染性,在唾液、精液、人乳、阴道分泌物、以及羊水中都可以找到,HBV,,,但只有唾液和精液中的,HBV,具有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模式及危险因素,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模式及危险因素,乙型肝炎病毒具有高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分为垂直型(母婴传播)或水平型(密切接触患病人群或
4、他们的血液及组织),围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在一些乙肝高发的地区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8,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水平模式,途径,描述,性接触,非性接触的与患病个体的密切接触,污染物,经皮肤的血液或组织传播,在美国及大多数发达国家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可能频繁接触到存在血性分泌物或唾液的皮肤和,粘膜的结果,无生命的物质可能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故称作污染物,接触这些物品就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包括传播给儿童,任何采用血液污染的器械进行皮下或粘膜注射都是潜在的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最常见的经皮肤传播的途径就是静脉注射毒品,,其他经皮肤传播的途径就是输血及移植,9,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高危人群,地
5、中海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多数亚洲国家以及太平洋岛屿的居,民或移民,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非法静脉注射毒品者,有很多性伴侣者(同性恋或异性恋),接触过患者血液或体液的医务人员,肾衰、癌症、输血、器官移植以及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共用设施的同住者,在发育障碍机构的患者及工作人员,收养了流行区域儿童的家庭,10,11,肝脏的生理功能特点:,重要生命器官,人体第二大器官,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分泌胆汁,参与多种物质代谢,产生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解毒和排泄代谢产物,协助机体防御,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12,乙型肝炎病毒是包膜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包膜的糖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
6、,包膜包着,20,面的核壳体或核,内有遗传物质,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包括蛋白激酶,可以给特殊的,蛋白质加磷酸基。核还包含以下蛋白:,附着在,DNA,上的乙肝病毒,DNA,多聚酶,对病毒复制很,重要,乙肝病毒核心蛋白,也称核心抗原,(HBcAg),乙肝病毒,e,抗原,DNA,:大型双螺旋结构的核,酸分子,包含由核苷酸序列,构成的遗传信息编码,乙肝,DNA,依赖的多聚酶:与,制造,DNA,有关的酶,激酶:可以给受体分子加一,个磷酸基的酶,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13,乙肝病毒通过,HBsAg,糖蛋白介导黏附于肝细胞上,乙肝病毒进入细胞后核壳即释放入胞浆,部分双螺旋的病毒,DNA,变成超螺旋的,cccD
7、NA,以,cccDNA,作为模板转录出病毒,mRNA,病毒,mRNA,从细胞核进入胞浆,部分,mRNA,分子被翻译成病毒蛋白来组装核壳和非感染性亚病毒,颗粒;,最大的分子(,pgRNA,)通过病毒,DNA,多聚酶进行逆转录,制造出新,部分双螺旋的病毒,DNA,病毒,DNA,被装入核壳后再被覆包膜释放出细胞或再循环成,cccDNA,乙肝病毒复制的步骤,14,乙肝病毒的复制,感染性乙肝毒粒,无感染性的,亚病毒颗粒,受体,核,cccDNA,mRNA,前核心区/,核心区,HBcAg,HBsAg,HBeAg,随双链,DNA,HBV DNA,依赖的,多聚酶将,pgRNA,转化为部分双链,DNA,pgRNA
8、,15,乙肝病毒是怎么损伤肝脏的,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脏损伤,肝细胞的破坏实际上由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所造成,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免疫应答持续存在、肝细胞就持续受到破坏,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造成肝脏疾病进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16,乙肝病毒复制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HBV,复制,疾病进展,肝衰竭,肝癌,死亡,肝移植,Chen C-J,et al,.,JAMA,2006;,295,:6573,Ganem D&Prince AM.,N Eng J Med,2004;,350,:11181129,Fattovich G.,Semin Liver Dis,2003;,23,:4758,组织学恶化
9、,炎症坏死,纤维化,肝硬化,肝脏炎症,宿主免疫应答,17,乙型肝炎一般分为两种情况:,急性肝炎,一般持续少于六个月,且结局一般为痊愈或,快速进展为致命性肝衰竭,,约有90%至95%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属于急性病程,慢性肝炎,即炎症过程持续超过六个月,乙型肝炎感染的临床病程,要点,急性肝炎的病程一般持续少于六个月;而慢性肝炎,即炎症过程持续超过六个月,发生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感染年龄 慢性肝炎的感染率,新生儿 90%,1到5岁 25%-50%,成人 1%-5%,18,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的慢性化更易发生于有免疫损害的个体的持续暴露,包括下述的患者:,晚期肾脏疾病,肿瘤性疾病,特别是需要服用免疫抑
10、制剂的患者,器官移植,HIV,感染,营养不良,酒精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乙型肝炎感染的临床病程,19,cccDNA,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乙肝病毒复制中重要的中间产物,一旦它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就具有了高度的稳定性,可长期存在于肝细胞内,而且对目前的治疗药物耐受,尽管,cccDNA,并非常规检测指标,仅在临床研究中检测,但,持续和稳定的,ccc DNA,是长期维持,HBV,慢性感染的关键因素。,cccDNA,的检测,共价闭合环状,DNA:,自身环绕的,DNA,的环形分子。由于其磷酸盐骨架无缺口以减轻内部张力,而允许,DNA,形成开放式的环状,20,HBV DNA,水平可以用
11、来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血清,HBV DNA,水平与疾病进展危险性正相关,HBeAg,阴性患者的,HBV DNA,水平常低于,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阴性患者,,由于,HBeAg,在血清中不存在,或不能检测到,故,HBV DNA,是重要的诊断工具,当检测到患者,HBV DNA,阳性时,其,ALT,水平可能正常或增高,例如,一些出生时感染的患者,其,ALT,水平常保持正常直至成年后,对于,HBV DNA,阳性的患者,其,ALT,水平常作为是否开始治疗的决定因素之一,HBV DNA,在,HBeAg,阴性的患者,由于,HBeAg,在血清中或存在,或不能检测到,故,HBV DNA,是重要的
12、诊断工具,要 点,21,肝功能的检测,严格意义来说,肝功能紊乱定义为肝细胞活性的丧失。据此定义,肝功能就可以采用检测血液中一些物质的水平来评估,这些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因子,22,肝酶,评估肝功能的关键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3,肝脏中,AST,的水平较,ALT,高,但与心脏及骨骼肌相比,肝脏中,ALT,占全身总,ALT,的比例很高,大多数肝实质细胞疾病可以导致,ALT,水平升高的程度高于,AST,在早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ALT,水平的升高程度与肝脏损害相关性较强,患者康复后,,ALT,水平通常在1到4个月恢复正常,肝酶,血清中,A
13、LT,水平升高预测肝损害的特异性高于,AST,,也是常讨论的一种检测方法,要 点,24,ALT,水平常持续性增高超过6个月提示慢性感染及持续性肝损伤,在一些病例中,,ALT,水平轻度或中度增高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唯一异常的生化指标,ALT,的突然增高,亦称为,ALT,爆发,常见于该病的骤然恶化,,ALT,爆发也可伴随,HBeAg,血清转化,这是由于免疫反应的突然增强引起,肝脏损伤有时与血清中,ALT,水平的显著性增高有关,但肝脏轻度损伤可能仅伴有,ALT,水平的轻度增高或不增高,尽管,ALT,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但却与预后无关,而且,即使肝硬化已经发生,,ALT,水平也可能正常,因
14、此并非肝脏进一步损伤的良好预测指标,肝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LT,水平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要 点,25,ALT,和,AST,水平,指标,ALT,AST,轻到中度异常,40,IU/L,(,国际单位),正常范围,显著异常,40,IU/L,5x ULN),5x ULN),200IU/L(5x ULN),200IU/L(5x ULN),注意:,美国肝病协会认为,ALT,水平2,ULN,为升高的最低限度,这一指标常用于决定治疗的依据。例如,根据美国肝病协会指导方针,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当,ALT,水平2,ULN,,不需治疗,尽管一些专家并不同意这一原则,最新的
15、流行病学数据显示,ALT,处于,20,30IU/L,的人群肝病死亡风险增高,因此很多专家认为应该降低,ALT,的正常上限值,美国消化病协会认为,ALT,的正常上限值应为男性,30IU/L,,女性,19IU/L,。,国际单位:,一些生物学指标的标准单位,如脂溶性维生素(,A、D、E),一些激素、酶和疫苗,26,胆红素,一种胆汁中的色素,通常于红细胞裂解后产生,该色素作为一种非水溶性化合物,称为间接或非结合胆红素,由血液进入肝脏,在肝脏,非结合胆红素代谢后,水溶性增加。在分泌入胆汁前以结合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形式存在,胆红素水平升高常提示血液疾病或肝脏功能紊乱,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体内,大多数胆红素都是
16、结合的胆红素,如果肝脏不能将血液中的胆红素清除,过多的色素就会产生黄疸,其特点为皮肤发黄、巩膜发黄,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范围,正常,轻到中度异常,显著异常,水平,2.5,mg/dL,27,肝损害时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慢性肝病时,因肝脏屏障能力降低,来自门静脉的各种抗原进入体循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球蛋白。因此,白蛋白下降、球蛋白上升反映肝功能的显著损害,如果白蛋白降至非常低的水平,血管中的液体就会渗透至周围组织中,称为水肿,白蛋白,只有当慢性肝脏损害持续超过1个月,血清白蛋白水平才会下降,要 点,白蛋白水平,范围,正常,轻到中度异常,显著异常,水平,3.5,g/dL-,4.5,g/dL,
17、3,g/dL-,3.5,g/dL,3,g/dL,28,肝脏合成很多蛋白质,以保持正常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是血液凝集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可以用来衡量血液中一些凝血因子的数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肝脏不能合成足量的凝血因子,因此血液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凝固,凝血因子,凝血酶原主要由肝脏合成,肝病时凝血酶原时间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要 点,凝血时间,范围,这些指标都是通用指南的标准,实际水平可因不同实验室而异,正常,轻到中度异常,显著异常,水平,17秒,29,肝脏影像学检测,当诊断乙型肝炎时,医生常常会给患者做一些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测,以收集肝脏的信息。其中包括下表描述的一些检测:,肝脏影像学检测,检测项目
18、,超声波检查法(,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为诊断肝脏肿瘤的首选检查项目,准确检测肝脏大小及柔韧度,并可发现早期肿瘤,主要用于检测肝癌,30,肝活检,活检是肝脏疾病准确分级及分期的关键,要 点,肝活检也可以用于评估肝脏损伤的程度,有助于肝脏疾病的分级及分期,包括纤维化程度,肝活检为评估及确定治疗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使得医生对患者肝脏情况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排除其他疾病,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分期常集中于肝硬化或纤维化的程度,组织学分期包括评估肝脏损害及炎症的严重性、确定其活性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31,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正常肝组织,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准确判断慢性肝
19、炎的病变性质,32,肝活检,肝脏分级及分期的方案包括:,Knodell,评分及其改良版本,Ishak,评分,法国科学家开发出来的,METAVIR,评分,这些方案的应用因地区而异,Knodell,评分及,Ishak,评分,Knodell,评分是提示肝脏感染的严重程度的组织学活性指数,Ishak,评分是,Knodell,评分的改良版本,33,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是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缓解肝脏疾病和改善临床预后,要 点,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清除或最大限度持续抑制血清中,HBV DNA,至检测不到的水平,HBeAg,向,HBeAg,抗体的血清转
20、化,HBsAg,向,HBsAg,抗体的血清转化,缓解肝脏疾病,ALT,水平正常,肝活检显示炎症减轻,肝脏组织学改善,改善临床预后,降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及需要肝移植的的危险,提高生存率,34,乙型肝炎治疗的概述,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药物见下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药物种类/分类,举例,核苷(酸)类似物,免疫调节剂*,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干扰素(干扰素/先灵),佩乐能(,Peg,干扰素,a-2/,先灵,),派罗欣(,Peg,干扰素,a-2/,罗氏,),佩乐能:是先灵公司上市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是罗氏公司上市的聚乙二醇干扰素,35,1,胸腺素是胸腺
21、分泌的激素的人工合成形式,这种药物通过增强,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而激活免疫系统,在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及柬埔寨,,1,胸腺素(商品名日达仙)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或作为乙肝疫苗的辅助物,日达仙也可以联合干扰素,用于丙型肝炎的治疗,日达仙可以单独或联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在,III,期临床试验中,日达仙每周两次皮下注射治疗乙型肝炎患者,应答率为24-36,,,而对照组应答率为12-25,日达仙可以单独或联合干扰素注射给药,推荐剂量为每周两次皮下注射1.6,mg,,治疗6到12个月,1,胸腺素,(,商品名日达仙,),36,中药,也可以称为传统中药材或保肝药已显示具有潜在的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亚洲国家经常使用这些药物,但也用于其他地方,临床医师应该知道患者服用的任何中药或其它药物,以便告知其药物的潜在相互作用和监测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中药可能会产生严重副作用,如肝损害,中药,水飞蓟素及其它中药尚缺乏相关临床数据,因此这些药物对于治疗乙型肝炎的有效性还不确定,要 点,患者选择中药治疗的原因包括:,常规治疗的疗效有限,对其他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存有顾虑,在健康及个人问题方面自主性较高,37,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