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解答
1.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C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家庭
2.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D )
A.教育方案 B.教育内容 C.教育原则 D.教育目的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 A )
A.长期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4.决定人们受教育权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C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制度 D.文化传统
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 )
A.创造性 B.连续性 C.示范性 D.间接性
6.“不凌节而施”要求教育符合下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哪条规律? ( C )
A.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顺序性 D.稳定性
7.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了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 ( 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D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9.学校产生于 ( A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D.课外辅导
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 ( D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心理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13.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C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潜课程 D.核心课程
14、《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作者是 ( B )
A 苏格拉底 B 昆体良 C 柏拉图 D 夸美纽斯
15、“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那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 )
A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社会活动
16.我国近代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B )
A.1902年的“壬寅学制” B.1904年的“癸卯学制”
C.1922年的“壬戌学制” D 1951年新学制
17、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D )
A 制约作用 B 决定作用 C 辅助作用 D 主导作用
1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C )
A 个别教学 B 小组合作学习 C 班级授课制 D 现场教学
19、《大教学论》是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作者是 ( D )
A 苏格拉底 B 昆体良 C 柏拉图 D 夸美纽斯
2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C )
A.搞好教学 B.做好德育工作 C.教书育人 D.关心学生身心
21、《论语》中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B )
A 巩固性原则 B 启发诱导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2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B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D 教育工作
2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
A 练习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 发现法
24、在下面哪个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 A )
A 古代 B 近代 C 现代 D 当代
25、《学记》中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D )
A 巩固性原则 B 启发诱导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26、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 C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意识形态 C 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2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 B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率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28、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A )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讨论法
29、《学记》中讲:“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分为二看待学生,说明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应贯彻 ( B )
A、 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C、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0、决定人们受教育权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C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制度 D.文化传统
31、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是 ( A )
A.课外辅导 B.备课 C.上课 D.布置和批改作业
32、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D.课外辅导
33、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C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家庭
34、《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 D )
A.夸美纽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35、主张“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C )
A.洛克 B.斯宾塞 C.卢梭 D.培根
36、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校外活动 D.社会实践
37、下列不属于“六学二馆”的是 ( A )
A.国子监 B.太学 C.书学 D.算学
38、教育目的主要具有下列哪项功能? ( A )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39、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C )
A.沛西·能 B.勒图尔诺 C.孟禄 D.洛克
40、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 ( B )
A.决定作用 B.提供物质前提 C.提供心理前提 D.主导发展方向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目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⑴《论语》 ⑵《孟子》 ⑶《学记》 ⑷《劝学篇》
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提出的: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⑴教育的性质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⑴做人教育 ⑵职业教育 ⑶基础教育 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 ⑴主导作用 ⑵主动作用 ⑶领导作用 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⑵主体价值 ⑶创造价值 ⑷教育价值
[标准答案]16.③ 17. ① 18. ② 19. ① 20. ① 21. ① 22. ① 23.③ 24. ① 25④ 26.① 27③ 28①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
A.《大学》 B.《中庸》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包括 ( )
A.礼、乐、射、辞、书、数 B .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3.西欧中世纪早期对普通平民子弟进行宗教教育及传授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叫( )
A.大主教学校 B.僧院学校 C.教区学校 D.寺院学校
4.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
A.墨翟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
5.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6.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 ( )
4.诗、书、礼、乐、易、春秋 B.诗、书、礼、仁、义、智
C.德、智、礼、义、诗、春秋 D.德、书、礼、乐、义、仁
7.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8.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
A.《太阳城》 B.《理想国》、 c.《政治学》 D.《乌托邦》。
9.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对学说,开辞后代在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
之先河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B.波拉图 c.赫拉克利特 D. 亚里士多德
10.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B.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1.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
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 )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贝尔
12.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3.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B.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
C .凯洛夫 《教育学》 D.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4.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
1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
A面向全体学生 B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
1.C 2.D 3.C 4.B 5.D 6.A 7.D 8.B 9.D 10.D11.C 12.D 13.A 14.A 15. B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