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羚羊木雕》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622882 上传时间:2024-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羚羊木雕》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羚羊木雕》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羚羊木雕》教学案例 大田初级中学 陈晓华 引言:课文所写的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矛盾环环相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符合人物个性。教学设计时,把更多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去体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冲突,使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描述: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可是在生活中友情有时会和利益起冲突,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羚羊木雕》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三个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 2、落实字词,强调“逮、颊、攥”的读音。 3、思考文章围绕木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要求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生回答后明确:追问木雕——送木雕——要回木雕 5、提问:按时间顺序先写哪件事?说说用插叙的巧妙。 明确:送木雕是插叙,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1、师生互换角色朗读文中“我”和“妈妈 ”的对话部分(即1——12小节) 2、学生评评说话人部分谁读的到位。 学生异口同声说老师读的好,把人物的心情说话是语气读出来了。 3、认识“妈妈”的语言反映了她怎样的心情和态度? 明确:态度坚决,逼我去把木雕要回来。 4、请一男生读爸爸的语言,其他同学思考对这件事爸爸的态度又是怎样? 明确:爸爸表面平静,但实质和妈妈一样,木雕必须拿回来。 5、投影“我”“妈妈”“爸爸”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请了两组同学读,并略作点评。 6、学生找找奶奶和万芳妈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态度。 明确:奶奶觉得这么贵重的东西送了可惜,但顾及我的感受说算了。 万芳妈认为不该要,反过来也是不该送。 7、得出结论:文中出场的四个大人对送木雕的态度是一致的——木雕不能送。 四、问题探讨: 1、这件礼物不能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木雕太贵重了。 2、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为什么送给万芳? 因为万芳是我的好朋友,对我很仗义。(学生具体说说仗义的表现) 3、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看重的各是什么? 明确:大人看重的是物的贵重而孩子看重的是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何才能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2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六、教师小结: 父母重财轻义,深深伤害了“我”的感情,“我”重义轻财,自作主张的作法也欠妥,在家庭中,子女敬重父母,父母尊重子女,是处理家庭矛盾的一把钥匙。另外,生活中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笔:《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 八:板书: 羚 羊 木 雕 我 万芳 妈妈 爸爸 奶奶 万芳妈    代沟 孩子世界 成人世界 (友情) (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