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说课稿(2篇)说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智谋中的一篇主题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即刘五用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而包公审驴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包公审驴的过程中,包公巧用计谋,对于疑难案件从容应对,凸显了包公的足智多谋。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行的。说学情分析包青天,是我国艺
2、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说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教师作为提刑官,学生作为调查员的身份,激发学生兴趣:一起来看包公如何审驴?(二)学习“审驴“部分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引导学生概括出:小偷偷驴,刘五告驴(师板书)2自由读文:思考:包公审驴时,
3、一共下了几道命令,用“、.”标出。衙役们听到命令后,又是怎样做的?用“-”标出。驴被执行相应的命令后,又是什么样的?用“”标出重点词语。3生汇报四道命令,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包公想对驴怎么样?即:饿驴、关驴、打驴、放驴、跟踪驴(师板书)4引导学生分别看:包公下令四道命令后,衙役们理解吗?(生:不理解)你从哪儿看出了衙役们不理解?指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感情朗读。5事情的结果又是怎样呢?(生汇报)是谁带衙役们找到了小偷?(生:驴)驴为什么能够带衙役们去抓到小偷?(生:因为包公下了那四道命令)如果没有包公的那四道命令,能抓到小偷吗?(生:不能)那我们在一起来看一看这
4、四道命令。6引导学生从包公下达命令前的动作神态,体会包公为什么会这样做?即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三)总结全文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2你得到怎样的启示?引导
5、生得出:聪明要用到正道上。说设计意图第一课时,让学生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初读感知,并理清文章脉络,即: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最后,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体会刘五丢驴后的心情,凸显小偷的狡猾。(注:这些都更凸显包公审驴审驴的必要性伸张正义的。)第二课时,第一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即老师和学生分别以提刑官、调查员的身份,对包公审驴进行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包公所下的四道命令,并从衙役这一侧面人物不理解的角度看包公审驴,让学生入情入境,弄不清楚包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当一道一道不被人们理解的命令,却终究审出了案子后,在让学生回过头来看包公为什么会下这四道命令,以及下命令前的表情动
6、作,让学生从中有一个大彻大悟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包公在学生中的印象。第三环节的设计,则是站在全文的角度,让学生看一看究竟都有谁使用了计谋。同样都使用了计谋,但结果却不一样,对人们的影响也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聪明要用到正道上。说课稿二一、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
7、,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二、学情分析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三、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通过三次阅读让学生掌
8、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熟知故事大概意思。从而体会包公断案出神入化,足智多谋。四、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大声快速读课文。2、找出文中生字和新词语,做上标记。3、用-画出描写主人公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4、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五、教学流程(分六个环节开展)(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知文大意。(三、师生共学,积词学句。(四、整体感知,细知文义。(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六、课后练习,深化学习。1、摘抄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记得快。2、你来当导演: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小组演一演。3、包公用的计谋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六、设计思想。这堂课我基本上是按照“魏书
9、生的六步教学模式”设计的。这次教学我选择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想完成两项重点目标: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二、让学生掌握熟练地阅读方法。从课堂教学一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促使他们去自学。因为自从给五二班代课以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孩子心理太压抑了。长期的老师代办教学让学生形成了课堂等待。致使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沉默。这种状况让我时常发慌,但却不能发火。孩子们已经被太多的要求下的惜语如金,我们只有慢慢的去引导,师生共同去实践。加之学生作业中错字别字,语言不通等等问题,都给我们指出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严重的有问题。因此我从一开始就将注重基础,培养自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学习魏书生的“六步教学”
10、方法,让我真切的看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魅力。更加坚信了我“重基础,养自学”教学思路。在对课文的理解方面,这节课我注重的是对课文的整体感受,我认为只要学生能大体知道文章的故事梗概就已经成功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一环节基本上使学生完成的。从学生的回答来看70%学生掌握了课文大意。七、课后反思。示课活动已结束,但是那一课的教学情境仍然历历在目。我觉得在四方面有所进步:1、能相信学生,敢于给学生放手学习的机会。2、基本掌握了魏书生六步教学的过程。3、导学比较自然轻松,教学过程流畅。4、掌握了制作课件的相关方法,能独立完成课件的制作。但也发现了许多问题:1、形式过重,实效不强。2、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课堂阅读不够深入。3、朗读指导力度和方法比较欠缺。4、导课环节过于费时,效果不佳。5、注重了课件的应用,忽视了板书的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