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1单选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走向瓦解B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C动摇了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D推动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直接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2、,推动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直接促进了革命”,未涉及殖民体系瓦解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思想意识领域的觉醒,而是强调“战争直接促进了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2、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的、有决定意义的、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使我们开始建设的新经济(建设得很不好,很不熟练,但毕竟已在完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即新的生产和新的分配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同千百万农民赖以为生的农民经济结合起来。这表明,这一政策A使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是列宁基于现实思考的政治策略C消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D尝试建立工农联盟的
3、苏维埃政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宁时期将国家的经济建设(不同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新的生产和新的分配基础上)同千百万农民赖以为生的农民经济结合起来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而新经济政策在当时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列宁基于对现实思考的政治策略,B项正确;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排除A项;此时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缓解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并非“清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排除C项;1917年的十月革命已经使俄国建立起了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3、该邮票描绘的是坐在一起会谈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背景分别为停在海
4、面上的美国海军“奥古斯塔”号重型巡洋舰和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两位首脑交流的是A粉碎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C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D反对纳粹暴政和重建和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故D项正确;该邮票纪念的事件发生在1941年。粉碎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是英国在1940年取得的胜利,与该内容无关,故排除A项;商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在1943年,故排除B项;讨论对德处理及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故排除C项。故选D项。
5、4、1943年的开罗宣言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最终公布于世。由此可见,开罗宣言的发表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C遏制了日本侵略活动D维护了中国独立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开罗会议是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且”中国代表据理力争”,得到英美苏等国同意,说明开罗宣言的发表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A项正确;四国首脑共同同意,不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排除B项;开罗宣言抨击了日本侵略暴行,不能说遏制了日本侵略活动,排除C项;此时中国备受日本侵略,尚不能实现民族独立,排除D项。故选
6、A项。5、观察下面漫画万国之父斯大林(1941),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是A退出一战是当务之急B法西斯绑架民众参战C社会主义被广泛接受D苏联模式下个人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漫画名称为万国之父斯大林,漫画创作时间为1941年。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苏联已形成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D项正确;俄国于1917年退出一战,排除A项;“法西斯绑架民众参战”与斯大林无关,排除B项;“社会主义被广泛接受”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6、第聂伯河水电站于1939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据此推断,斯大林模
7、式A吸收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B推动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充分利用了世界先进文明成果D顺应形势变化不断调整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第聂伯河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并且借鉴了加拿大的经验,说明这一时期,充分利用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源,说明吸收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选A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项;材料与利用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经济政策的调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
8、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A导致了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B是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萌发的根源C动摇了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D推动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D项正确;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这些革命的根源可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不符,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一战还没有动摇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8、20世纪30年代,在向劳动模范斯达汉诺夫学习过程中,苏联煤矿部门的工人如果产出达到标准产出定额的110%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基础工资,如果超出
9、定额的110%则会被支付三倍的基础工资,这说明苏联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B仍采取平均主义分配方式C生产效率迅速提高D计划生产也存在物质激励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苏联在计划经济下,为了提高生产积极性,煤矿部门也采取了物质激励,体现了计划生产之下也实行物质激励,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市场经济,排除A项;仍采取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了奖励方案,但未说明生产效率是否迅速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9、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变为了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媒体对德国的宣传态度转变为中立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A布列斯特
10、和约使苏德关系有所缓和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始实现和平共处C拉巴洛条约推动了苏德的经贸往来D苏联为谋求自身安全调整了对德国关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该条约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必然结果,条约的签署为苏联争取了更多时间备战,但也使波兰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因此这一时期苏联媒体上德国的形象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该条约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A项;当时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并未实现和平共处,是欧洲战争阴云下的特殊产物,排除B项;拉巴洛条约签订于1922年,与材料时间明显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
11、10、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如1916年英法关于瓜分土耳其所属阿拉伯地区的协定:协约国为了拉拢意大利,允许其占领塞尔维亚领土;俄国支持日本占领山东和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属岛屿的协定等。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B此次世界大战纯粹是掠夺性的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战争D战争的目的是为重新瓜分世界答案:D解析:材料“协约国为了拉拢意大利,允许其占领塞尔维亚领土;俄国支持日本占领山东和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属岛屿的协定等”体现一战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
12、除;材料未涉及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矛盾尖锐,其中,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A争夺欧洲势力范围B争夺乌克兰C争夺巴尔干半岛D争夺北非殖民地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矛盾尖锐,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争夺巴尔干半岛,C项正确;A项是英国和德国矛盾的体现,排除;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争夺巴尔干半岛,而非乌克兰,排除B项;D项是英国和意大利矛盾的体现,排除。故选C项。12、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写到,“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的捐献,担心没完
13、没了的法令和要求。尽管有这些抱怨,他们的普遍态度是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赞同人人平等原则;经常谈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一种理想的人。”据此可知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影响力扩大B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逐步瓦解C苏维埃政权获得了农民的支持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日益深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政策给予了人民土地,苏维埃政权获得了农民的支持,有利于巩固新政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3月,排除A项;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材料与资产阶级无关,且1917十月革命已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日益深入,排除BD项。故选C项。小提示:13、第二次世界大战经
14、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其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是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德国突袭波兰C太平洋战争爆发D德国入侵苏联答案:C解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项正确;ABD项不是其标志,排除ABD项。故选C项。小提示:14、美、英、日、法、意五国代表于1922年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美英日法
15、意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条约对各国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做出限制(见下表)。由此可知,这一条约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主力舰(万吨)52.552.531.517.517.5航空母舰(万吨)13.513.58.166A消除了海上殖民霸权的矛盾B推动了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C结束了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D成功限制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英日法意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签订重新划分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这样推动了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B项正确;“消除了”、“结束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C项;这一条约没有成功限制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15、19
16、20年,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在苏俄召开,印度、伊朗、土耳其等3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以俄国的工人阶级和东方的各民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主要议题。此外,苏维埃政府公布密约,放弃沙皇领土要求,将土耳其、波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刻转化为与英国殖民主义的民族矛盾。据此可知,苏俄A有意推动世界非殖民化进程B企图建立社会主义阵营C为新经济政策创造和平环境D试图输出十月革命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一方面为巩固自身政权,另一方面通过召开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有意推动世界的非殖民化,A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于二战后,排除B项;C项与材料的“非殖民化”主旨无关,排除C项;D项属于对材料的过
17、度解读,排除D项。故选A项。填空题1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_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_被_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答案:萨拉热窝萨拉热窝塞尔维亚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17、西线战场(决定性战场)(1)交战双方:英法军队与德军。(2)主要战役_战役:_年,德军进攻法国,9
18、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_”破产。_战役和_战役:1916年相继发生,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_海战: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交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答案:马恩河1914速决战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结合所学可知,马恩河战役是在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速决战”破产,处填写马恩河;处填写1914;处填写速决战;结合所学可知,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在1916年相继发生,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日德兰海战发生在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交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处填写凡尔登;处填写索姆河;处填写日德兰。18、苏联
19、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新经济政策(1)时间:_(2)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_。(3)目的: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_(4)重心:调整国家与_的关系(5)主要内容:农业:通过粮食税(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等市场机制建立_。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_(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6)特点:国家掌握_的前提下,恢复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7)意义:促使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_奠定基础使_得到稳定和恢复,有效地巩固了_政权列宁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
20、渡正确途径答案:1921年3月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社会主义农民工农联盟租让制经济命脉强大国民经济苏维埃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
21、了苏维埃政权。19、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_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答案:法西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因此空白处应填法西斯。20、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概况地区运动特点结果东亚中国_斗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第一次_合作,进行北伐。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收回_的英租界东南亚印尼反对_殖民统治的斗争第一阶段由_领导,武装起义;第二阶段由_等人成立的民族主义政党_领导,采取不合作政策武装起义遭镇压,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_反抗_
22、殖民统治的斗争西亚_、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反对_占领的斗争南亚印度“_”运动_和国大党领导非暴力抵抗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遭逮捕,运动陷入低谷答案:反帝反封建国共汉口、九江荷兰印尼共产党苏加诺印尼民族党越南法国伊拉克英法非暴力不合作甘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具体表现:在东亚: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
23、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1、影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_和_,动摇了_,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答案: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22、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_之战。答案:帝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
24、主义之战。23、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1)九一八事变:_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2)七七事变:_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_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_爆发的标志。(3)德国闪击波兰:_年9月,德国以“_”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_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_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4)苏德战争:_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_。(5)太平洋战争:_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_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答案:1931序幕1937全
25、面侵华亚洲1939闪击战全面发1941主战场1941美国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苏德战争: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24、
2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开始改变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_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答案:欧洲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得出(开始改变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5、埃及(1)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_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斗争,迫使_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很多特权。(2)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答案:华夫托党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托党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斗争,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
27、留了很多特权。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利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
28、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王斯德世界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表现。答案:(1)特点:欧洲逐渐称霸全球,成为世界的中心。说明:经济上,从西欧开始的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
29、场所。(2)欧洲丧失霸主地位,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冷战;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可分析出欧洲逐渐称霸全球,成为世界的中心。说明: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经济上,从西欧开始的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2)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国际地位显著下降。”可分析出欧洲丧失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
30、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可分析出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冷战;根据材料“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可分析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就同农民的关系而言,也确实是一种让步、妥协。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有退却,就有进攻。因此,新经济政策实行不久,特别是农民造反的威胁略为减轻之后,停止退却、发动进攻的呼声就不断高涨,逼得列宁一年之后
31、,不得不在党的十一大上宣布停止退却,开始进攻。郑异凡苏联春秋:革命与改良材料二斯大林说:“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他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他号召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新经济政策对农民“退却”的主要表现,说明“退却”在理论探索方面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关于工业化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分析斯大林提出上
32、述看法的原因。答案:(1)表现: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理论意义: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2)看法:以重工业为中心;追求高速度。原因: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的需要;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苏联原先的工业基础薄弱。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对农民“退却”的主要表现是,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理论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在理论探索方面的意义在于,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33、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2)看法:根据材料二中“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可知,以重工业为中心;根据“斯大林号召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苏联)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认为工业化须追求高速度。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历史、现实等方面分析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须优先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主要是基于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原先的工业基础薄弱,须加强国防力量
34、以维护民族独立,还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等原因。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7月26日,美国宣布冻站在美的日本资产,同一天开始部署菲律宾防务计划,但实施这一计划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至1942年3月方可完成。虽然美国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战争潜力,但军事动员却相当缓慢,而且对日作战毫无准备。在亚太地区日美兵力、兵器对比,日本占很大优势,“南.进”在军事上是可行的,同时经济上的请惑力也极大,“南进”可以获取大量的石油、锅、橡胶。最后,日美整体的经济实力对比和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为了巩固战争经济基础,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进而称霸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促使日本下了“
35、对美一战”的决心。摘编自高辉浅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战争烦发对二战进程的影响。答案:(1)原因: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日本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占优;掠夺东南亚战略资源的需要;出于建立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考虑。(2)影响: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规模最大化;客观上有利于减轻中国战场抗战的压力;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解析:(1)原因:根据“美国宣布冻结在美的日本资产”得出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根据“在亚太地区日美兵力、兵器对比,日本占很大优势”得出日本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占优;根据“南进可以获
36、取大量的石油、锅、橡胶。最后,日美整体的经济实力对比和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为了巩固战争经济基础,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进而称霸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得出掠夺东南亚战略资源的需要;出于建立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考虑。(2)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规模最大化;客观上有利于减轻中国战场抗战的压力;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9、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削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改革年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
37、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列宁全集材料二1921年8月,苏俄著名的象征派诗人勃洛克开枪自杀,在他的遗嘱中有这样两句小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看,莫斯科受寒忍饥,从前整洁美丽,而现在是买卖投机。”张建华激荡百年的俄罗斯材料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为了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周
38、尚文,叶书宗,王斯德等新编苏联史(1)材料一当中苏俄(联)处在哪个历史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并根据材料三解释当时苏俄(联)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1)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工业上,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2)实行国家
39、资本主义、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其目的是利用商品市场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虽然利用了市场和货币关系,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因此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解析:(1)时期:根据“1921年”、“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再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工业上,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
40、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2)根据“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俄(联)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其目的是利用商品市场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虽然利用了市场和货币关系,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所以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0年8月,德军对英国进行了狂轰烂炸,丘吉尔支持迁居伦敦的欧洲各国流亡政府结成同盟。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苏德战争,丘吉尔表示“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第二天,美国发表了支持苏联抗击法
41、西斯的声明。在苏联的建议下,1941年7月12日苏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的协定。1941年8月9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它标志着英美两国合作的加强。苏联对此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宪章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法西斯侵略者无疑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英美被迫对日宣战,德美也互相宣战。至此,美国正式参加“二战”。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二十六个国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42、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答案:(1)特点:伴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逐步形成;大国主导;阵营不断扩大;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2)意义:孤立和打击了法西斯侵略者;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双方力量对比;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战后联合国的建立。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1940年8月,德军对英国进行了狂轰烂炸,丘吉尔支持迁居伦敦的欧州各国流亡政府结成同盟”可归纳出伴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逐步形成;根据材料“在苏联的建议下,1941年7月12日苏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的协定”可归纳出大国主导;根据材料“。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二十六个国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可归纳出阵营不断扩大;从美苏等国家合作来看,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2)意义:根据材料“宪章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法西斯侵略者无疑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孤立和打击法西斯侵略者、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双方力量对比、增强世界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及有助于战后联合国的建立等角度进行分析。小提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