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常考点1单选题1、下图所示为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士兵在莫斯科街头扛起“共产主义”横幅的场景。这反映了当时俄国A封建专制阵营力量严重削弱B无产阶级坚持城市中心道路C广大士兵对于新社会的向往D士兵是革命依靠的主要对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莫斯科街头成群结队的士兵高举着“共产主义”横幅,这反映出他们对临时政府的不满,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向往,C项正确;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仅凭图中信息不能说明当时俄国无产阶级坚持城市中心道路,排除B项;图中信息表明当时士兵仍寄希望于非暴力斗争,排除D项。故选
2、C项。2、斯大林曾在二战中某重大军事行动后,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发去贺电:“这次行动计划之周密,规模之宏大和行动之巧妙,在战史上还从没有过类似的先例。这场登陆行动必将作为最光辉的成就而载入史册。”该军事行动A直接导致意大利率先退出侵略战争B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形成C促使罗马尼亚等法西斯仆从国投降D加速德国法西斯走向灭亡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凌晨,法国诺曼底附近的英吉利海峡,突然万船齐发、万炮齐鸣。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向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并登陆,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加速德国法西斯走向灭亡,D项正确;
3、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7月24日,法西斯议会多数票通过要求墨索里尼辞职,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26国联合国宣言签署,排除B项;诺曼底登陆没有促使罗马尼亚等法西斯仆从国投降,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3、如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联军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它A为“霸王行动”实施提供了经验B实现了北非战场形势的转折C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D由英国的蒙哥马利统一指挥答案:A解析:1942年11月美英法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北非登陆作战,此役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登陆舰艇“由舰到岸”的大规模渡海登陆战役,在战役组织、装备使用等
4、方面为尔后的西西里和诺曼底等登陆战役提供了经验,A项正确;阿拉曼战役实现了北非战场形势的转折,排除B项;诺曼底登陆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舰,排除C项;北非登陆战主要指挥官是美国的埃森豪威尔,排除D项。故选A项。4、漫画是时代印记的鲜明镜像。下图为英国画家于1912年10月创作的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的时代状况是A工业革命激化了列强矛盾B新的世界性战争不可避免C巴尔干半岛自然资源丰富D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尔干半岛由于民族成分复杂、地理位置特殊及大国争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因此根据材料中的“奥匈帝国、沙俄、英法等帝国人物坐在火药桶上”可知当时世界大战一触即
5、发,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与巴尔干半岛自然资源无关,排除C项;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5、下列三幅图片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美、意的征兵宣传海报。三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A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C争夺世界霸权D维护世界和平与民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所以英美意三国参与一战的共同目的实际上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C项正确;此时各国并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因此不是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排除A项;他们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非欧洲大陆的霸权,更不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
6、民主,排除BD项。故选C项。6、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加速发展战略”D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根据“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可得出此时推行的是斯大林模式,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D项正确;A项是1918年-1921年,B项是1921-1928年,排除AB项;C项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项。7、下表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巴黎公社的临时权力机构)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对广大群
7、众的告诫。这些告诫意在要选举的人要提防的人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私利,有野心向上爬的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只知道填满自己的腰包,从不把工人当作自己兄弟的阔佬平民出身、积极坚定、有正义感、为人正派的人为获得选票东奔西跑、四处游说的人A强调执政为民的理念B建立首个社会主义政权C贯彻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无产阶级获得选举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体现的是政府的人民性质,A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排除B项;主权在民是资
8、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巴黎公社的性质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以下关于二战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下图上标识正确的是二战全面爆发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二战的转折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ABCD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苏联攻占德国领土,英美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了苏联的压力,而且对德国形成战略夹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正确,选D项;德国奔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错误,排除A项;1938年9月,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与图示不符,错误,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与图示不符,错
9、误,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9、“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材料反映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根据“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通过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经营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排除AD项;材料涉及的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排除C项。故选B项。小提示:10、海
10、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在描写年轻男女爱情故事的同时嘲讽“荣誉”“英勇”“光荣”的无聊。1929年,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这表明A冷战形势下人们的矛盾心理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蕴含严重的危机C欧洲民众参战热情不断高涨D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人们的反思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西方国家和平主义思潮盛行,惨痛的教训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因此海明威的小说在一战后受到追捧,D项正确;冷战是二战后美苏对抗的手段,排除A项;材料与战后国际体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民众参战热情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1、1927年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用“工农剪刀差”理论刻意降低农业
11、品价格: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欧美迫切需要化解国内的过剩产能,向国外输出资本和技术。苏联政府大力引进技术,跳过漫长的发展周期。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B缓解了西方严重经济危机C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D有利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答案:D解析:根据“刻意降低农业品价格”“苏联政府大力引进技术,跳过漫长的发展周期。”可以看出,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为工业发展进行积累,同时利用西方的资本及技术发展工业,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建设,D项正确;苏联与西方的关系并不会因此而有实质性的缓和,A项正确;苏联的做法不能起到缓和危机的作用,排除B项;苏联农业停滞不前,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2
12、、1931年3月,根据列宁共青团的倡议,苏联颁布第一个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章程,即通过运动项目的等级试,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的体力、耐力、速度、灵巧等素质,按年龄组别制定达标标准。这一制度章程A契合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提高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C彰显了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D保障了二五计划顺利实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重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一制度章程契合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无关,排除C项;1933年1937年为二五计划,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
13、A项。13、下列情景有可能出现在1920年苏俄社会的是A集体农庄大量建立B因出售粮食被逮捕C农民缴纳固定的粮食税D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0年俄国依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下不允许粮食自由流通,所以民众出售粮食有可能被逮捕,B项正确;大量建立集体农庄是在斯大林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民缴纳固定的粮食税和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都是在1921年之后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排除CD项。故选B项。14、列宁在1921年说:“在最近这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从宗法制度、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中间环节”的政策包括A实物配给制B余粮收集制C租让
14、制和租借制D成年人劳动义务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21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从宗法制度、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可知,1921年,列宁主张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目的。租让制和租借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项正确;ABD三项均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故选C项。15、“东线德军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从而将俄军限制在东普鲁士边境,而在西线,占绝对优势的德军右翼以闪电战穿越比利时平原和荷兰南部的马斯特里赫特盲肠地带,绕着梅斯蒂永维尔这条主轴,向西南方向做大规模的弧面回转运动,然后进入法国北部”。直接导致上述德军的作
15、战方案破产的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莫斯科战役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挡住了德意志帝国军队的攻势,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因此A项正确;凡尔登战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排除B项;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莫斯科战役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填空题16、总影响: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_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答案:
16、民族独立根据所学知识,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故填空民族独立。17、帝国主义各国_,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_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等。答案: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英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等。18、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英国、法国、俄国组成“_”。答案:同盟国协约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
17、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19、_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答案: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20、影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_和_,动摇了_,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答案: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21、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_之战。答案:帝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
18、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22、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评价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_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_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_的产物,带有明显的_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答案:和平社会制度妥协强权政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23、列宁主义的形成:主要内容(1)_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_的一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_甚
19、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工人阶级要以_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_。答案:帝国主义薄弱少数暴力无产阶级专政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20、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20世纪俄国和世界革命进程中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24、埃及(1)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_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斗争,迫使_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很多特权。(2)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答案:华夫托党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托党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斗争,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很多特权。25、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进程主要战线第一阶段
21、(1914年)第二阶段(1915一1916年)第三阶段(1917一1918年)西线英法军队德军)(决定性战场)(1)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2)9月.双方在_激战。德军失败(德军“速决战”破产)(1)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和_战役中,双方均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_”和“地狱”(2)1916年,英德在_海战中.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1917年,_和_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2)1918年11月11日德、奥(匈)投降东线(德奥联军俄军)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俄军在_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南线(奥军、俄军、塞军)战局演变(总体态势)德军失败标志其_破产“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德奥
22、未能摆脱_的困境同盟国走向失败答案:马恩河索姆河绞肉机日德兰美国中国十月革命速决战东西两线作战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阶段(1914年):(1)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2)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德军“速决战”破产);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第二阶段(1915一1916年):(1)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均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2)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德奥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第三阶段(1917一1918年):(1)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
23、约国一方作战;(2)1918年11月11日德、奥(匈)投降;俄军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材料分析题26、材料早在1905年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在其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就制定了未来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施里芬设想德国在未来战争中的两线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在两线作战中,应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而只用少数兵力牵制俄军,西线又应分左右两翼,左翼仅以少数兵力守住德国洛林一带防线,而以强大的右翼越过比利时和卢森堡,冲入法国北部,然后南下绕过巴黎西方和南方,压逼法军主力到巴黎以东一带加以歼灭。对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再全力转入东线打败俄国。这个计划中,德国准备在六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三至四个月的时
24、间结束整个战争。“施里芬计划”低估了俄军和法军的动员与作战能力,也未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国远征军会很快参战,因而注定要失败。摘编自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施里芬计划”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制定“施里芬计划”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答案:(1)特点:蓄谋已久;以西线为战略重点先西后东;寄希望于速战速决;低估对手实力,不切实际。(2)原因:德法矛盾长期存在;德国军国主义特征明显;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必须两线作战;法国和俄国的实力差距。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早在1905年就制定了未来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可得出,蓄谋已久;根据材料“
25、在两线作战中,应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可得出,以西线为战略重点,先西后东;根据材料“准备在6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3-4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可得出,寄希望于速战速决;根据材料“低估了俄军和法军的动员与作战能力,也未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国运征军会很快参战”可得出,低估对手实力,不切实际。(2)原因: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尖锐,因此德国始终将法国视为对手;德国军国主义特征突出,有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德国位于俄法之间,两线作战不可避免;俄国和法国的实力差距较大,因此德国首先考虑击败法国。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历史图册(必修2)材料二为了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它
26、们不约而同地在成功地摆脱殖民化后,开始积极地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特别是在印度、中国等殖民主义国家中,当地的资本家更是将棉花视为民族主义振兴的象征印度的棉花产业从1877年的160万锭上升到1930年的将近900万锭。风水轮流转,当棉花在亚洲再度兴起之时,欧洲的棉花产业开始走向衰落。此前的棉花产业中心一曼彻斯特、米卢斯、巴门和洛厄尔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1)仔细观察材料一所示世界贸易示意图,指出该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和英国的经济地位。结合所学,简述这一时期英国为推动贸易自由化所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
27、析“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甘地为振兴印度棉花产业所做出的努力。答案:(1)历史时期:19世纪中期(或19世纪中后期)。经济地位:“世界工厂”措施:将自由贸易确立为英国的国策;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法令,维护自由主义的原则;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2)原因:世界殖民体系趋向瓦解(或亚非拉国家纷纷实现民族独立);亚非拉国家重视发展民族工业(棉花产业);欧洲自身实力袭弱。努力:开展“回到纺车去”的经济自主运动;号召抵制英货。解析:(1)历史时期: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当时英国是世界贸易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世纪中期
28、(或19世纪中后期);地位:英国是世界工厂。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自由贸易确立为英国的国策;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法令,维护自由主义的原则;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2)原因:根据材料二“此前的棉花产业中心一曼彻斯特、米卢斯、巴门和洛厄尔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亚非拉国家纷纷实现民族独立;根据材料“在成功地摆脱殖民化后,开始积极地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特别是在印度、中国等殖民主义国家中,当地的资本家更是将棉花视为民族主义振兴的象征”可知,新兴国家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欧洲自身实力袭弱。
29、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展“回到纺车去”的经济自主运动;号召抵制英货。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和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的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系的内容包括(1)巴黎和会及其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包括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以及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一系列条约);(2)国际联盟的建立;(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是列强在战后建立的亚太地区的新国际关系
30、体系,这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当我们站在战争的废墟上环视全球的时候,我们清楚地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政治地图的确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的国际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该体系建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导致崩溃。摘编自徐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特点以及该体系的建立给当时的国际格局带来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最终崩溃的原因。答案:(1)特点:存在时间短;受大国(英法)操控;充满理
31、想主义色彩;对成员约束力不强;体系具有不稳定性。变化: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2)原因:对战败国过于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矛盾加剧;大国强权政治,引发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是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种种矛盾;受到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的冲击。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该体系存在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可知其存在时间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建立后为英法控制,得出该体系受大国(英法)操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但没能如其所愿而加入,可知其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体系建立后不断被日本等国对外侵略扩张而突
32、破,并未受到应有制裁,得出对成员约束力不强;根据材料“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导致崩溃”可知,该体系具有不稳定性。根据材料“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从中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可知该体系在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冲击、美国国际地位提升等方面的变化。(2)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导致德国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为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埋下种子,可知其对战败国过于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矛盾加剧;根据所学知识这是战胜国之间因为矛盾尖锐而召开的会议,制定的条约明显带有掠夺性质并因矛盾激化而崩溃,可知其体现
33、大国强权政治,引发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这是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种种矛盾;根据所学知识会议中所签订的九国公约等条约内容可知,由于对殖民地的掠夺和瓜分,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反抗,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可知体系受到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的冲击。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威尔逊1916年5月16日致信豪斯:“假如我们提出和平建议,它将遵循下列条件:(2)一个普遍的联盟,宗旨是维护海上自由和防止任何因为(A)违背条约的或(B)没有警告及全面要求而开始的战争这是一个对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实质性的保证。”摘自查尔斯西摩豪斯上校秘录第二卷从中立到参战,19151917材料
34、二1914年8月,罗斯福指出:“将来有重建国联那种组织的可能性。但为时尚早;即使这种组织重新建立起来,处理安全问题时也无法充分利用,因为像国际联盟大会这样的机构太庞杂了,在处理安全问题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么大的机构可以讨论问题,适合小国家提出他们的建议,诉说冤屈,但只有大国才能承担责任采取管理的措施。”摘编自赵志辉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威尔逊与罗斯福外交思想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罗斯福的思想得到落实所采取的措施。答案:(1)同:都主张建立防止战争和反对侵略的国际组织,实现集体安全。异:威尔逊主张增加决策机构的有效性;罗斯福强调
35、大国的责任。(2)建立联合国;设立对国际安全负责的安理会;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解析:(1)同:根据材料“一个普遍的联盟,宗旨是维护海上自由和防止任何因为(A)违背条约的或(B)没有警告及全面要求而开始的战争”“将来有重建国联那种组织的可能性”可知,都主张建立防止战争和反对侵略的国际组织,实现集体安全。异:根据材料可知,威尔逊主张增加决策机构的有效性;根据材料“但只有大国才能承担责任采取管理的措施”可知,罗斯福强调大国的责任。(2)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建立联合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设立对国际安全负责的安理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
36、。30、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削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改革年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列宁全集材料二1921年8月,苏俄著名的象征派诗人勃洛克开枪自杀,在他的遗嘱中有这样两句小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看,莫斯科受寒忍饥,从前整洁美丽,而现在是买卖投机。”张建华激荡百年的俄罗斯材料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7、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为了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等新编苏联史(1)材料一当中苏俄(联)处在哪个历史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并根据材料三解释当时苏俄(联)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1)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工业上,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
38、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2)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其目的是利用商品市场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虽然利用了市场和货币关系,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因此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解析:(1)时期:根据“1921年”、“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再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工业上,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2)根据“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俄(联)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其目的是利用商品市场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虽然利用了市场和货币关系,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所以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