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应力管桩技术规定1. 总则1.1合用规范(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2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3)(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施工质量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实行1.2 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和施工应符合设计和本规范的规定,假如本规范与国家相应规范不一致,以最严格的执行。2. 材料2.1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2.2 投标方在投标时需明确桩的来源业主、业主代表、设计和监理单位有权去制造厂实地考察确认。若所提供制造商的产品不能满足设计施工规定期,则应由中标施工单位另选制造商,直道甲
2、方、业主代表、设计、监理满意为止。2.3 施工方所提供的预应力管桩的制造商一旦被选用,则应充足考虑桩的供应与运送能力,不能以任何借口而影响桩的供应和影响施工进度。2.4 管桩的供应与验收,应在控制现场未下车前提供产品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场。2.5 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有关标准的规定。3. 施工机具:3.1 2.3.1承包商应选用液压静力压桩机或柴油锤打桩机,打桩机的台数应根据工期规定配备。3.2 2.3.2对于采用的液压静力压桩机,其可以提供的最大压力不得低于3200kN。同时考虑本地质条件也许具有流砂层和卵石层,部分桩需要穿透流砂层或卵石层后才干进入持力层(强风化层),
3、承包方应具有适当增长配重的潜力,其费用涉及在报价中。3.3 2.3.3承包商应在进场时提供桩机的最近一次的、在有效期内的检测报告原件,并随设备留置现场直到试桩工作结束。3.4 2.3.4柴油锤打桩机的锤体重量、柴油机规格应根据桩基情况按有关规范规定选用。3.5 2.3.5应配备符合规定的、一定量的电焊机、全站议、经纬仪、水准仪等辅助机具。4. 测量放样4.1 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规定采用全站议和水准仪进行放样,放样后的轴线和标高应请业主代表和监理单位进行复核批准才干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立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4.2 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
4、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4.3 要选择和拟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术交底。5 工程量的计算5.1 桩的计算长度为从现有地面算起的桩的入土深度(不含桩点长度)5.2 桩的计算长度为从设计地面标高0.00以下1.0m算起,为桩的入土深度。5.3 桩的计算长度为从桩设计顶标高算起的有效桩长。(不含桩尖)条件为每一个承台的一根桩为试桩,桩长按实计算。5.4 所有断桩、无效桩、偏台桩及由此而引发的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5.5 由于施工单位的施工不一致而引发的设计桩基承台的变化,所增长的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5.6 现暂定桩的有效桩长为14m/根,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勘察报
5、告的地质情况进行打桩。5.7 允许在厂内不同的地区内打四根试桩,试桩长度不控制,仅控制单桩的承载力。5.8 所有工程桩,在施工时,均为双控,即按桩的承载力与桩的长度同时控制。5.9 在正常情况下,施工时不允许超深选桩。当配桩已送到设计标高,但桩的承载力未能达成设计规定期,应即刻进行接桩解决。费用由甲方支付,如施工单位未接桩,而在不得已的情况采用超送的办法。则超送桩的处费由施工单位支付。5.10 当桩基承分土方的开控为人工开挖时,则应变检测。所发生的、 类桩的解决费用,与其对工期影响所产生的一切责任均应由施工单位负责。5.11 裁桩的方式为切割法。不允许人工凿桩的方法裁桩。其费用与桩尖的费用均包
6、含在打桩费用内。6.工艺规定 6.1 工艺流程:就桩桩机 起吊预制桩稳桩 打桩接桩送桩 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6.2 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6.3 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6.4 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桩身应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
7、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立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6.5 打桩时应尽量从中间向四周进行;打桩顺序应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限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6.6 接桩6.6.1 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用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6.6.2 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6.6.3 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
8、漆。6.7 送桩:设计规定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干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6.8 焊接规定6.8.1 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6.8.2 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6.8.3 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6.8.4 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6.8.5 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
9、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6.8.6 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6.8.7 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6.9 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6.9.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管桩基础工程,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6.9.1.1 工程桩施工前,已按规定进行试打桩,且试打桩时采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并作静载实验的管桩基础;6.9.1.2 地质条件不太复杂的二级管桩基础;6.9.1.3 三级管桩基础。6.9.2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管桩基础工程,若检测采用静载实验,检测桩数可适当减少,
10、但不得少于总桩数的0.5%,且整个工程不应少于2根。6.9.2.1 施工前已按规定进行试打桩;6.9.2.2 施工中实行监理制度。6.9.2.3 采用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纸测定最后贯入度;6.9.2.4 桩端持力层为强化风化岩层。6.9.2.5 大多数工程桩送深度不超过2.0m;6.9.3 除上述规定以外的管桩基础工程,若检测手段采用静载实验,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的不应少2根,其他条件不应少于3根。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规定,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规定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
11、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规定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规定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解决。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6.10 打桩过程中,碰见下列情况应及时向业主代表和监理报告:6.10.1 贯入度剧变;6.10.2 桩身忽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6.10.3 桩项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6.11 待所有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提交业主或业主代表。6.12 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7. 质量规定7.1 保证项目:7.1.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项 目质量要求粘皮和麻
12、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身总计表面积的0.5%,其深度 不得大于10mm。允许作有效的修补桩身合缝漏浆合缝漏浆深度小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 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 mm,允许作有效的修补局部磕损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允许作有效的修补内外表面露筋 不允许表面裂缝不允许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及浮浆层裂纹不在此限端面平整度管桩端面混凝土及主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断头、脱头不允许。但当预应力主筋采用钢丝且其断丝数量不大于钢丝总数的3%时,允许使用桩套箍(钢裙板)凹陷凹陷深度不得大于10mm
13、 ,每处面积不大于25cm2内表面混凝土坍落不允许桩接头及桩套箍 (钢裙板)与混凝土结合处漏浆漏浆深度小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允许作有效修补 空洞和蜂窝不允许其 他离心成型后废浆液应倒清7.1.2 外观质量规定表 表17.1.3 打桩的标高或贯入度、桩的接头解决,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规定。7.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8. 成品保护 8.1 桩应达成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成100%才干运送。8.2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规定,应平稳并不得损坏。8.3 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8.3.1 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8.3.2 垫木与
14、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8.3.3 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尖应向一端。8.3.4 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4层。8.4 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8.5 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解决。8.6 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用有效的加固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保证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8.7 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9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9.1 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
15、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成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增长养护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9.2 桩身断裂。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局限性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因素导致,或桩在堆放、起吊、运送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而致。应及时检查。9.3 桩顶碎裂、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局限性、主筋距桩顶面大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妥等因素所导致。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9.4 桩身倾斜。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碰见硬物等因素所导致。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9.5 接桩处拉脱开裂。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规定、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因素所导致。应保证接桩的质量。10 验收资料 10.1 桩机设计文献和施工图,涉及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告知书等;10.2 桩位测量放线图,涉及工程基线复核签证单;10.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10.4 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涉及实行的变更文献及资料;10.5 管桩出厂合格证及管桩技术性能资料(产品说明书);10.6 打桩施工记录汇总,涉及桩位编号图、现场绘制的管桩收锤回弹曲线;10.7 打桩工程竣工图;10.8 成桩质量检查报告;10.9 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10.10 质量事故解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