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地理-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6601201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地理-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地理-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 级“贵百河武鸣高中”10 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地地 理理(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 30 小题,在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美国“旅行者 2 号”探测器观测木星和土星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结合下面“太阳系示意图”,完成 13 小题。1.“旅行者 2 号”探测器观测的天王星是图中的()A.B.C.D.2.“旅行者 2 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最可能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旅行者 2 号”探测器在飞行中观测到的下列事物或现象中属于天体的是()A.一闪而过的流星B.空中飞行的客机C.天空中飘动的云D.太空垃圾读火星、木星、天王星数据比较表(质量和体积以地球数据为 1 个单位),完成 45 小题。质量体积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火星0.110.151.88 年1.03 日木星317.831321.3311.68 年0.42 日天王星14.5463.0884.01 年0.72 日4.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四颗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A.地球B.火星C.木星D.天王星5.火星与地球最相近的是()A.质量B.体积C.自转周期D.公转周期“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 67 小题。6.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内,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恒星质量B.温度条件C.大气成分D.行星体积7.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A.地球B.金星C.火星D.木星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 小题。8.上面四图能正确表示凌日现象的是()A.AB.BC.CD.D9.除金星外,有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是()A.水星B.火星C.木星D.土星10.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用于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卫星将进入日凌期,届时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接收将受到日凌影响。导致这次电视节目受到干扰的是()A.太阳辐射B.卫星传输系统C.太阳活动D.极光 读下列“19602013 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宁西北地区年降水距平关系(降水距平值=当年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113 小题。11.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最外层1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80 年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该地区降水量偏多B.1994 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较少,该地区旱灾威胁大C.19992003 年期间,该地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D.总体上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该地年降水距平值呈负相关13.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 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A.B.C.D.据观察,在一周内的几个白天,采用太阳能电源的同一个交通信号灯的亮度有较大变化。结合下面“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 1416 小题。14.影响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在一周内的几个白天有较大变化的因素可能是()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C.天气状况D.交通流量15.下列四个地区中,采用太阳能电源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的是()A.B.C.D.16.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是()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B.东多西少,北多南少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D.西多东少,南多北少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719 小题。17.图示甲所处的地质时期是()A.新生代B.古生代C.中生代D.太古宙18.乙所处的地质时期()A.鱼类开始出现B.恐龙从盛行至消失C.灵长类动物出现D.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19.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蕨类植物繁盛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地壳运动剧烈 第四纪气候的变化A.B.C.D.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 2022 小题。20.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A.5 千米B.17 千米C.33 千米D.400 千米21.该地最可能位于()A.太平洋B.云贵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喜马拉雅山脉22.下列矿产资源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寻找的是()A.铜矿B.石油C.煤矿D.铁矿下图是地球四大外部圈层联系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四大圈层。完成 2325 小题。23.对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十分重要的圈层是()A.甲B.乙C.丙D.丁24.丙在地球环境中的意义不包括()A.主要成分是气体和悬浮物B.改变大气圈、水圈的组成C.促进太阳能向有机能转化D.改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和丁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各成分保持相对地稳定。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完成 2627小题。26.近地面大气中,时空差异最显著的大气成分是()A.氮和氧B.水汽和杂质C.水汽和氧D.二氧化碳和氮27.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因素有()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大量制冷设备 大量植树造林 兴修水库A.B.C.D.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 9 月份 30S80S 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 2830 小题。28.臭氧层主要分布于()A.对流层底部B.对流层顶部C.平流层中下部D.平流层上部29.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在高纬度地区递减明显C.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D.随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加30.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B.平流层气温升高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二、综合题(本大题有 4 小题,共 40 分)31.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1 分)(1)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cn)乌”(踆乌,古代传说中太阳里的三足乌)。日中出现的踆乌指的是 (黑子/耀斑),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中的 (甲乙丙)层;其变化周期一般为 年。(2)图中数字序号表示水星的是 ,表示木星的是 ;小行星带位于 星和 星之间(填行星名称)。(3)图 I 中的 (甲乙丙)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使图的极点附近易观测到极光现象。(4)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根据图信息可知,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分别是具有 和 。若图停止自转,则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当中,将发生改变的是 。32.左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1)左图中三叶虫化石和恐龙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分别是 代和 代。(2)左图中、岩层中最年轻的是 岩层,最老的是 岩层(填数字)。(3)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分别是 末期和 末期。(4)结合右图,推测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温和降水变化的趋势。(4 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材料一: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23 年 3 月 17 日 21 时 20 分,中国福建海域发生5.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周边震感强烈,有房屋遭受破坏,同时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也有强烈震感。材料二:材料二:根据地震波划分的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1)地震时,地震波传播可能给人们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但人们也可以利用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分为 波和 波。(2)在左图的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中,D 为 界面;F 为 界面。(3)右图中数码代表的圈层名称:+是 ;是 ,被认为是 的发源地;+是 。(4)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否合理?请说出理由。(2 分)3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9 分)材料一:材料一:当地时间 2024 年 7 月 24 日中午,尼泊尔太阳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从博克拉飞往加德满都准备降落时坠毁,造成 18 人丧生,1 人受伤。材料二:材料二: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1)空难多数发生在飞机的起飞或降落阶段,主要是因为此时飞机处于 (填字母)层中,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利于大气的 运动,天气多变。(2)C 层有若干个 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通信有重要作用。(3)描述A 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层的高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的原因?(6 分)2024 级“贵百河武鸣高中”10 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地理参考答案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D【解析】1.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结合太阳系模式图可知,为木星,为土星,为天王星,为海王星。故选 C。2.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旅行者 2 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观测到的天体最可能位于银河系,C 正确,飞出太阳系肯定已经不在地月系和太阳系,AB 错误;银河系是非常大天体系统,飞出太阳系,最有可能位于银河系,到达河外星系可能性非常小,D 错误。故选 C。3.太空垃圾通常存在于地球的外层空间,有相对稳定运行轨道,属于天体,D 正确;一闪而过的流星、空中飞行的客机、天空中飘动的云属于地球的附属物,不能称为天体,ABC 错误。故选 D。4.A 5.C【解析】4.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结合图表数据,地球的密度比较数据为 1,火星为 0.73,木星为 0.24,天王星为0.23,故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四颗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地球,BCD 错误。故选 A。5.结合图表数据,火星与地球最相近的是自转周期,只差了 0.03 日,比其余三项都小,排除 ABD,故选 C。6.B 7.D【解析】6.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B 正确;恒星质量不是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A 错误。图中不能显示行星体积、大气成分对生命的影响,故 CD 错误。故选 B。7.读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即太阳位于纵坐标“2”处,那么“生命宜居带”会向距离太阳较远的地方移动,刚好对应横坐标中的木星,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木星,D 正确。据图可知,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金星、地球、天王星都没有位于宜居带,都不会出现生命,ABC 错误。故选 D。8.C 9.A 10.C【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只有 C 符合。故选 C。9.水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与太阳之间,有产生凌日的条件。故选 A。10.卫星是通过无线电通信与地面联系的,凌日发生时,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电离层产生巨大干扰,使得电离层无法正常反射无线电短波信号,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不能很流畅地传输到地面接收天线,从而影响到节目接收。故选 C。11.A 12.D 13.B【解析】11.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12.由图可知,1980 年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该地区降水量偏少,A 错误;1994 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较少,对应距平为正,降水比往年偏多,旱灾威胁不大,B 错误;19992003 年期间,降水距平为负,气候干旱,该地树木生长慢,年轮密集,C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该地年降水距平值呈负相关,D 正确。故选 D。13.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有: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和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正确;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和大型发电设施,对生产、生活影响巨大且不现实,错误。故选 B。14.C 15.C 16.C【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在一周内的几个白天,由于天气状况不同,引起太阳辐射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发生较大变化,C 正确。故选 C。15.据图可知,地区太阳能辐射最强,因此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故选 C。16.读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大体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故选 C。17.A 18.B 19.C【解析】17.根据图中信息,甲时期,被子植物发展,说明是新生代,A 正确。古生代是蕨类植物发展,B 错误。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发展,C 错误。太古宙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D 错误,故选 A。18.根据图中信息,乙时期裸子植物发展,为中生代,恐龙从盛行至消失,B 正确。鱼类开始出现和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都是在古生代,AD 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是新生代,C 错误,故选 B。19.据图中信息,丙所处的地质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同时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剧烈,成为重要的成煤期,正确。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中生代,错误。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是新生代,错误,所以 C 正确。ABD错误。故选 C。20.A 21.A 22.B【解析】2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其传播速度会明显加快。图示地震波大约在 5 千米处,波速开始明显加快,故判断该处莫霍界面应位于 5 千米位置处,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21.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17km,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大洋地壳较薄;该地地壳薄,只有 5 千米,最可能位于太平洋,而其他三地位于陆地上,地壳较厚,地壳厚度应超过 5 千米,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22.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介质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因此可以通过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寻找储油层,B 正确。故选 B。23.B 24.A 25.D【解析】2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为大气圈,乙为水圈,丙为生物圈,丁为岩石圈;对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十分重要的圈层是水圈,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4.丙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主要成本是气体和悬浮物,A 错误;生物圈可以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B 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能,C 正确;生物圈可以改造地表形态,D 正确。本题选择不包括的,故选 A。2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是植物的枯枝落叶经过分解进入土壤,进而提供养分,涉及的是生物圈和岩石圈的关系,即丙丁,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26.B 27.A【解析】26.时空差异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时间上,不同季节,降水不同,雨季大气中的水汽增多,旱季大气中的水汽减少,从空间来看,海洋近地面大气的水汽多,杂质少,陆地近地面大气的水汽少,杂质多,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近地面大气水汽多,杂质少,植被覆盖率低的区域,水汽少,杂质多。综上可知,B 正确,ACD 错。故选 B。27.大气的成分比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目前在人为作用下,二氧化碳、氟利昂等比例增加。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导致的,氟利昂增多是大量生产制冷设备如空调、电冰箱等导致的,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库使大气成分向良性方向变化,正确,错,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28.C 29.B 30.A【解析】28.臭氧层集中在 22-27km 的大气层中;对流层最大厚度为 17-18km,对流层顶部臭氧的浓度并不大;平流层的范围为从对流层顶部至 50-55km 高空,因此臭氧层在平流层中下部最为集中,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29.读图可知,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在高纬度地区臭氧总量递减明显;在中纬度地区,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增,B 正确,AC 错误;臭氧和二氧化碳均为干洁空气的组成部分,图中信息未反映出臭氧总量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D 错误。故选 B。30.臭氧层破坏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平流层气温降低,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强度增加。A 正确,BD 错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与臭氧含量关系不大,C 错误,故选 A。二、综合题二、综合题31.(1)太阳黑子(黑子)丙 11(2)火星 木星(3)甲(4)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太阳光照 适宜的温度(温度条件)32.(1)古生 中生 (2)(3)古生代 中生代(4)全球平均降水不断增多,气候变得湿润(2 分);全球平均气温下降,气候变冷(2 分)33.(1)横(S)纵(P)(2)莫霍 古登堡(3)地壳 软流层 岩浆 岩石圈(4)合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蛋壳)、地幔(蛋白)、地核(蛋黄);或不合理:地球内部地壳厚度不一,地幔还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而鸡蛋分层比较简单。(答合理或不合理满分均为 2 分)34.(1)A 对流(2)电离(3)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2 分)低纬地区大气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以高度大;(2 分)高纬地 区受热少,对流较弱,所以高度小。(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