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汶上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质量检测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图1中符合图2气候类型的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 )
A.a、b B. a、c、d
C.b、c、d D.a、b、c、d
3.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读图3“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
4.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5.与60°N附近相比,60°S附近不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
A.等温线更加平直 B.气压更高
C.年降水量更加丰富 D.风速更大
右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7.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4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与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4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9.图5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处地质构造为(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
11.甲处谷地成因是( )
A.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 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C.断层处岩石破碎 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
12.乙河上游修建大坝后,其下游河段( )
A.含沙量增大 B.结冰期缩短 C.年径流量增大 D.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甲处发育了冲积扇,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14.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河流 C.地形和河流 D.植被和土壤
15.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开山取石,发展建材工业 B.围垦湿地,增加粮食产量
C.砍伐森林,发展木材加工业 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由于索马里海盗猖獗,中国等国家纷纷派军舰到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海域护航。下图是我国军舰护航路线示意图。据图回答16—18题。
16.索马里这个国家所在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17.图中①②③④,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军舰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战士们看到一艘装载原油的日本油轮,这艘油轮中的原油可能来自甲、乙、丙、丁中的何地(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9.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该宗教是( )
A.基督教 B.天主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下图为“1980年以来某城市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交通 C.矿产资源 D.地域文化
21.为合理规划功能区,该城市工业区宜选址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右图,回答22-25:
22.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
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
23.开垦平原首先应该( )
A. 引入灌溉水源 B. 增加土壤肥力
C. 平整土地 D. 排水
24.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
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25.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
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26—28题。
26.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纳木错湖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7.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28.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河湖淤废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糖
2011年11月26日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在德班托起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模型(如图12),呼吁前来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全球脆弱地区和人群免遭伤害。图13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13中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0.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二、综合题:(40分)
31.右图是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写出图中字母或数码所表示的自然地理单元名称(5分)
三大自然区:A 、B 、C
自然地区:① 、②
(2)我国自然区划划界的主要依据是 和 。(2分)
(3)B所处地区气候特征有(2分) 。
32.读三幅海峡示意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西方生命线”的海峡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峡乙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海峡是亚洲和________
洲的分界线
(3)如果图中所示的海峡丙两侧A、B为两个不同的大洲,则A为______________(填大洲名称);如果A、B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则B为_____________(填国家名称)。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南苏丹共和国国土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800万;国±南北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南北年均温的变化为25-35℃,南北年降水量的变化为600-2000㎜;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匮乏,经济十分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图9中阴影部分为“南苏丹共和国”。图10为南苏丹水系图。
(1)描述南苏丹共和国的地理位置特点。(3分)
(2)图10所示区域沼泽广布,试分析原因。(3分)
(3)分析南苏丹共和国北部与南部自然植被类型的差异,并说明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4.读“世界地图”,回答问题。(13分)
(1) 完成下表格。
经度
纬度
半球位置(只判断东西半球)
五带位置
A
C
(2) 观察图中符号①—⑥,再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出口国:( )
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和高原的国家:( )
(3)观察图中符号Ⅰ—Ⅶ,再回答问题。(空格处全部填符号)
有“高原大陆”之称的大洲是: 海洋性气候最显著的大洲:
参考答案:
1-5 CBBCB 6-10BBDBA 11-15ADBCD 16-20 BDACbBBD 21-25 DBDDC 26-30 DDCAC
31.(1)三大自然区:A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 青藏高寒区 、C 东部季风区
自然地区: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② 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
(2) 气候 和 地形 。(2分)
(3)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 。(2分)
32. (6分)
(1)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霍尔木兹海峡 (2)土耳其海峡 欧洲
(3)亚洲 美国
33.(12分)
(1)南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或东北部)的内陆国家,地处热带。(3分)
(2)图10所示区域沼泽广布原因: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排水不畅;河流上游来水充足,流域内降水丰沛,尤其雨季降水量大,易造成洪水泛滥。(3分)
(3)南苏丹共和国北部降水较少,天然植被为草原;南部降水较多,天然植被为森林。地势平坦;气候湿热;水源充足;土壤肥沃。(6分)
34.(13分)(1)
经度
纬度
半球位置(只判断东西半球)
五带位置
A
15°E
15°S
东半球
热带
C
110°W
40°N
西半球
北温带
(2)④ ② ⑤ (3) Ⅲ Ⅱ
- 7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