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课时1.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3.反复诵读课文,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与敌人坚决斗争、勇于献身的精神。【重点】1.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3.反复诵读课文,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难点】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前情回顾探究语言品读表达方式写法探究再读感悟拓
2、展探究一、前情回顾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复述上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回忆对闻一多的评价,然后借此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21*cnjy*com研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看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重要语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明确对比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明确刻苦钻研学术。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明确治学目的是救国。“药方”是比喻
3、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他是谁?鲁迅。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凌乱饭,几乎忘记了吃明确治学专心刻苦,废寝忘食。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明确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6.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明确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7.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明确为人民讲话,无所畏惧,视死如归。8.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
4、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明确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凛然大义,又充满着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也是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的革命斗士。文章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手段展现闻一多先生的这些特点的呢?这堂课我们就一探究竟。】二、探究语言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逐步丰富对语句的理性认知,进而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教师大力鼓励,引导,赏识,评价。】2.学生圈点勾
5、画,找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教师找出如下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讨论,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明确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明确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3)“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明确“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
6、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明确“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5)“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明确“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6)“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明确“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
7、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明确“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三、品读表达方式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分辨出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并理解这两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说说本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
8、描写的作用。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2.找一找,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明确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第二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
9、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四、写法探究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本文在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梳理概括的能力。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明确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
10、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讲、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
11、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
12、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五、再读感悟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学生的情感朗读,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在读中再次品味文章的思想情感。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学习表情朗读。教师
13、可作相应的朗读指导,如对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情朗读,其余同学评议。3.学生齐读课文,努力读出最佳水平,同时边读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六、拓展探究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对材料的研读,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根据下面几则材料,谈谈你探究的结果。闻一多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学渊博,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3岁时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7岁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曾任清华周报编辑,同时创作旧体诗。闻一多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紧接
14、着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闻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毛泽东同志对李公朴、闻一多的称赞:“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读完以上材料后,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你有何启发?明确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潜心研究学问,鞠躬尽瘁为祖国的民主和平而终生奋斗、至死不渝的人。一多画像这样写道:“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做狮子吼的民主斗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抗争的前线。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疾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术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唯一方法。”让我们永远称颂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